-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20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小說中的“香港書寫”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205496
- 條形碼:9787201205496 ; 978-7-201-20549-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小說中的“香港書寫”研究 內容簡介
對于被稱為“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的香港,“流動性"和"混雜性”形塑了它典型的文化生態,“尋找家園"便成為港人渴望尋求歸屬感的重要表現。隨著20世紀70年代香港經濟的騰飛,“香港意識"在港人心中萌芽并根植于內心,真正的“香港書寫"也自此時形成。20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書寫"隨著“香港意識"的深化進入深層次拓展時期。"香港意識"與"香港書寫”之間緊密相連,二者的關系極大影響作家如何看待香港,以及如何選取適合表達這種印象的創作方法。本書從對核心詞匯"香港書寫"概念和范疇的界定、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歸納出發,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涉及以“香港"為書寫對象的香港小說進行梳理,從文本中考察作家在不同時期如何通過各種書寫方式反映港人“尋找家園"的演變心態,試圖從“敘事主體與城市文化”的互動關系探索建立香港城市文學研究的新路徑和新方法,對“香港書寫"所涉及的根本問題進行總結和反思,以此重構具有人文精神的香港意識,為港人重新認識“我城"提供新的向度。
20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小說中的“香港書寫”研究 目錄
緒論/001
**章“香港書寫”的歷史演變/033
**節“香港書寫”的發生:20世紀70年代及其以前/033
第二節“香港書寫”的轉折:“九七”回歸過渡期/039
第三節“香港書寫”的深化:后“九七”時代/042
第二章混雜性:流徙空間下的香港文化身份特征/045
**節尋找根源文化身份的虛妄/045
第二節展開城市空間敘述的多元想象/054
第三節建立超越中西話語支配的“第三空間”/063
第三章歷史眼:百年“香港”的重述與新構/074
**節雙重顛覆性敘述聲音/077
第二節個人集體口語體的敘述方式/090
第三節充滿象征意味的家族書寫/105
第四節多聲部交錯的空間敘述/119
第四章失“物”志:為“消逝”的香港形塑與作注/138
**節重塑“香港”的記憶與形象/140
第二節為香港這本書下“腳注”/ 150
第三節鉤沉已消逝的文化經典意象/160
第五章“我”與城:新時空下的出走與困境/ 173
**節本土轉向:“香港意識”與“失城小說” / 174
第二節流離異鄉:自我精神的困頓與分裂/ 177
第三節此地他鄉:異化都市生態下的陌生與疏離/184
第六章省思:重返與書寫的限度與可能/210
**節如何重返,怎樣書寫?/211
第二節重返的限度:身份建構中的游移與含混 / 228
第三節書寫的可能:重擷失落的東方美學 / 247
結語 走向人文復興的“我城”/ 272
參考文獻/275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