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行為科學與社會合作困境治理:理論與實踐:theory and practice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61877
- 條形碼:9787521861877 ; 978-7-5218-6187-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為科學與社會合作困境治理:理論與實踐:theory and practice 內容簡介
本書專注于探索社會治理中各主體間的微觀交互與合作機制。首先,通過分析現有的社會治理、社會困境和合作行為研究,構建了以合作信念為核心的研究框架。研究重點是社會困境中合作行為的微觀基礎,關注的是設計出有效的合作助推機制。研究內容分為三部分: 1. 行為層面:研究基于公共物品博弈框架,探討個人、他人及群體的合作信念如何影響社會合作水平,使用行為實驗方法分析社會困境下的合作信念與個人利益及群體利益間的沖突。 2. 神經層面:利用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技術,研究背外側前額葉(DLPFC)與合作信念間的因果關系,揭示合作行為的神經基礎。 3. 機制設計層面:基于信念和神經基礎,運用比較制度實驗研究方法,模擬不同情境下的決策過程,探索自省和他省機制如何助推社會困境中的合作行為,并研究這些外部機制與內部合作信念的相互作用,進而推動社會困境的有效管理。
行為科學與社會合作困境治理:理論與實踐:theory and practice 目錄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
1.2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3 內容安排與研究架構
1.4 研究意義與創新點
1.5 本章小結
第2章 相關理論和文獻綜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社會治理的相關研究
2.3 合作行為的相關研究
2.4 社會困境的相關研究
2.5 文獻述評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合作行為的信念基礎研究
3.1 實驗原理與研究假設
3.2 實驗設計
3.3 實驗結果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合作行為的神經基礎研究
4.1 實驗原理與研究假設
4.2 實驗設計
4.3 實驗結果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合作行為的助推機制研究
5.1 助推機制的制度效應研究
5.2 助推機制的內在機理研究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研究結論
6.2 研究展望
6.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實驗說明
附錄B:實驗后問卷
行為科學與社會合作困境治理:理論與實踐:theory and practice 作者簡介
劉曉麗 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講師,碩士畢業于南開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畢業于南開大學公司治理專業。研究方向為實驗經濟學與行為金融、決策神經科學。主持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山東省社會科學基金各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多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發表二區論文2篇、三區論文1篇,在CSSCI發表論文1篇,以合作者身份在SSCI、SCI、CSSCI發表論文10余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