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精裝)劍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導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43587
- 條形碼:9787552043587 ; 978-7-5520-4358-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裝)劍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導讀 本書特色
原書自出版以來被廣泛用于歐美大學課堂,對于教授英國文學和歷史的高校教師來講,它是一本兼顧作品與觀點的經典導讀。
本書是“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專項規劃項目之一。
(精裝)劍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導讀 內容簡介
本書以親近、鼓勵的方式介紹盎格魯-撒克遜文學,引導讀者了解這一重要且頗具價值的文學研究領域。章節的安排依據話題,重點關注獨立作品,包括《貝奧武甫》《航海者》和比德的作品。所有的文本引用都翻譯成現代英語,并對原語言文本進行仔細解釋。本書綜合且詳盡地敘述了當今盎格魯-撒克遜文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囊括了古英語和拉丁語的傳統,將文學放在更大的歷史和理論背景之下進行分析。
本書的結構、風格和排布非常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并且馬格尼斯還給出了一份盎格魯-撒克遜文學研究的參考資料指南,引導讀者把握進一步探討這一學科的機會。整體上,本書能幫助讀者全面理解和欣賞遙遠過去時代的巧妙而又動人的作品,這些作品對現在的人們而言依然有著深遠的意義。
(精裝)劍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導讀(精裝)劍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導讀 前言
萬物如在鏡中——“中世紀學術前沿叢書”(**輯)導論
包慧怡
世上的萬物于我們
都如書本或圖畫,在鏡中;
我們的生,我們的死
我們的處境,我們的出路
都被忠實記載。
——里爾的阿蘭 (Alain de Lille,約1128—1202)
(精裝)劍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導讀 目錄
**章走近盎格魯撒克遜文學1
開端:比德故事中的凱德蒙1
學習盎格魯撒克遜文學: 觀察與感知12
盎格魯撒克遜文學史概覽22
從移居到后來24
基督教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的早期世紀27
維京人及威塞克斯的出現31
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后期: 從10世紀后期到11世紀33
凱德蒙的《圣歌》: 讀一首古英語詩歌39
結語 名字的意義:盎格魯撒克遜人,盎格魯撒克遜,
古英語44
第二章發展文學傳統48
古英語詩歌及其日耳曼口述背景48
拉丁語作品59
比德63
阿爾琴65
亞浩67
其他作家69
古英語散文作品72
9世紀及阿爾弗雷德大帝的作品75
艾爾弗里克和后期散文作品82
基督教詩歌傳統89
結語《謎語47》: 口頭詞語和書面詞語98
第三章敘事的多種樣式102
英雄詩歌103
行為與英雄107
《貝奧武甫》110
《圣經》文學: 古英語的翻譯與改編114
《友弟德傳》: 古英語詩體的《圣經》改編125
過去與過去的意義: 歷史寫作129
比德的《英吉利教會史》140
《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149
基督教英雄: 圣徒傳記158
一位童貞殉教者: 《圣尤麗娜傳》167
一位英格蘭圣徒: 艾爾弗里克的《圣埃德蒙受難記》173
結語 翻譯的收獲178
第四章信仰、知識、經驗: 非敘事類型182
古英語布道文182
解釋《圣經》: 艾爾弗里克論圣嬰187
道德勸誡: 沃爾夫斯坦的《沃爾夫致英格蘭人的布道文》192
智慧與傳說196
《埃克塞特書》中的謎語203
古英語挽歌209
兩首世俗挽歌:《武甫與埃德維加》和《妻子的哀悼》213
宗教挽歌:《航海者》216
結語類型與手抄本223
第五章盎格魯撒克遜的來生,從中世紀到現代: 盎格魯撒克遜
作品在后代的使用和借用226
中世紀的延續228
現代早期: 復興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231
漫長的18世紀: 歷史與政治236
19世紀和20世紀的看法241
創作家與盎格魯撒克遜文學: 從華茲華斯和朗費羅到希尼和
現今246
結語 夏蘭·卡森翻譯的《謎語60》和《丈夫的口信》260
附錄 盎格魯撒克遜文學學習資源267
參考書目273
(精裝)劍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導讀 相關資料
本書主要針對的是有一定文學研究背景但對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的作品缺少了解甚至一無所知的讀者。希望本書也能為較為進階的學生群體提供一些有趣的內容,不過本書身為劍橋大學出版社系列中的一本,其主要指導性意圖在于為那些初探本學科的人們打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這一學科的大門,同時設法使之通俗易懂。
盎格魯-撒克遜文學這一指稱既包含“古英語”作品,也包含這一時期所使用的另一種文學語言創作的文本,即拉丁語文本。拉丁語在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一直都是少數精英的語言。但作為學習性的語言,也身為基督教教會的語言,拉丁語是這一時期某些最重要的作家的語言媒介。古英語是英語最初期的形式,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日常語言。英語在其歷史中經歷了極其深刻的改變,以致古英語在如今對于沒有研習過這一語言的人而言已經基本無法理解。因而在本書中也就有必要對以上這兩種語言進行翻譯。書中所引用的大部分文學段落都是現代英語的形式,不過有一些注解的詞匯和語匯是原語言的形式,也有一些較長的段落引用了原文語言,并提供了解釋性的注解。
古英語文學相較于盎格魯拉丁文學而言,一直更多受到文學評論的關注,因而本書中也保留了這種重心上的平衡,不過我也會力求在書中比以往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學概論更多關注盎格魯拉丁語言的作品,并盡力將古英語和拉丁語一并納入討論。在后文中,我也將試圖闡述評論者們,特別是當下的評論者們尤其關注的問題,以求這本導讀不僅是涵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還涉及盎格魯撒克遜文學研究。
第一章提出了主要的問題,將在后續章節中得以探討,并以偉大的盎格魯撒克遜史學家比德(673—735)的一段論述作為起點。這一章也會就現代對于盎格魯撒克遜文學的觀察和感知進行一些討論,也對盎格魯撒克遜的文學和文化、歷史進行簡要的概述。第二章隨后對這一時期的主要文學傳統進行詳細的綜述,包含古英語詩歌及其口述傳統(發源自文字出現以前的時期),還包含拉丁語散文與詩歌的傳統,以及世俗語言寫成的散文作品,還有古英語詩歌如何被用于基督教。
第三章和第四章聚焦所產生的文學種類和體裁,前一章探討敘事類文學,尤其是歌頌英雄的詩歌,《圣經》的翻譯與改編,歷史作品,基督教英雄人物和圣人的故事;而后一章探討的是非敘事類的文學: 布道文,智慧文學和民間知識,包括謎語,還有一種在現代批評視野中別具魅力的古英語文學類型,即所謂的挽歌。
本書主要針對的是有一定文學研究背景但對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的作品缺少了解甚至一無所知的讀者。希望本書也能為較為進階的學生群體提供一些有趣的內容,不過本書身為劍橋大學出版社系列中的一本,其主要指導性意圖在于為那些初探本學科的人們打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這一學科的大門,同時設法使之通俗易懂。
盎格魯-撒克遜文學這一指稱既包含“古英語”作品,也包含這一時期所使用的另一種文學語言創作的文本,即拉丁語文本。拉丁語在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一直都是少數精英的語言。但作為學習性的語言,也身為基督教教會的語言,拉丁語是這一時期某些最重要的作家的語言媒介。古英語是英語最初期的形式,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日常語言。英語在其歷史中經歷了極其深刻的改變,以致古英語在如今對于沒有研習過這一語言的人而言已經基本無法理解。因而在本書中也就有必要對以上這兩種語言進行翻譯。書中所引用的大部分文學段落都是現代英語的形式,不過有一些注解的詞匯和語匯是原語言的形式,也有一些較長的段落引用了原文語言,并提供了解釋性的注解。
古英語文學相較于盎格魯拉丁文學而言,一直更多受到文學評論的關注,因而本書中也保留了這種重心上的平衡,不過我也會力求在書中比以往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學概論更多關注盎格魯拉丁語言的作品,并盡力將古英語和拉丁語一并納入討論。在后文中,我也將試圖闡述評論者們,特別是當下的評論者們尤其關注的問題,以求這本導讀不僅是涵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還涉及盎格魯撒克遜文學研究。
第一章提出了主要的問題,將在后續章節中得以探討,并以偉大的盎格魯撒克遜史學家比德(673—735)的一段論述作為起點。這一章也會就現代對于盎格魯撒克遜文學的觀察和感知進行一些討論,也對盎格魯撒克遜的文學和文化、歷史進行簡要的概述。第二章隨后對這一時期的主要文學傳統進行詳細的綜述,包含古英語詩歌及其口述傳統(發源自文字出現以前的時期),還包含拉丁語散文與詩歌的傳統,以及世俗語言寫成的散文作品,還有古英語詩歌如何被用于基督教。
第三章和第四章聚焦所產生的文學種類和體裁,前一章探討敘事類文學,尤其是歌頌英雄的詩歌,《圣經》的翻譯與改編,歷史作品,基督教英雄人物和圣人的故事;而后一章探討的是非敘事類的文學: 布道文,智慧文學和民間知識,包括謎語,還有一種在現代批評視野中別具魅力的古英語文學類型,即所謂的挽歌。
最后一章討論的是盎格魯撒克遜的“后文學時代”,即自中世紀以降,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及其作品在后世的運用和挪用,其中回顧了從華茲華斯和朗費羅,歷經托爾金和希尼,直到現如今的作家。每一章都會出現一些文本框,還有一篇“結語”,是與本章內容相關的一個特定話題。最后一篇結語是杰出詩人夏蘭·卡森的一段新的詩歌翻譯。
本書的結尾提供了一些對研究盎格魯撒克遜文學有用的資源,也附錄了書中所引用的文獻,這兩部分都有益于對這一題目的深入探討,我也期盼有大量讀者能有這樣的心力。在走近盎格魯撒克遜文學的過程中,我們接觸了來自遙遠過去的作品,并試圖理解這些技藝精湛而又意味深長的作品,這些作品對如今的人們而言依然發人深省。無獨有偶,創作了《廢墟》這首古英語短詩的詩人也在描繪了偉大的先人文明所留下的建筑之后驚嘆,在創造這些過往作品的過程中,有一個思想挑動起敏銳的想法,巧妙地運用起了環形。
Mod monade myneswiftne gebr gd,
Hw tred in hringas.
在后續的書中,我希望讓讀者們領略到這些盎格魯撒克遜文學的思想和想法,有的敏銳,有的別樣。
(精裝)劍橋盎格魯-撒克遜文學導讀 作者簡介
[英]休·馬格尼斯Hugh Magennis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資深古英語文學教授,國際盎格魯-撒克遜學會會員。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深耕于中世紀英語語言和文學領域,研究方向為古英語及相關文學中的文本和思想。相關作品包括《發現古英語:引導閱讀》( Discovering Old English: Guided Readings )與《知識的面向:保留和重塑中世紀的知識傳統》(Aspects of Knowledge:Preserving and Reinventing Traditions of Learning in the Middle Ages )。
譯者簡介
林盛,畢業于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從事學術著作翻譯,譯有《歐洲中世紀史》《中世紀的城堡》《中世紀夢幻詩》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