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讓孩子不上火 不發炎 發育好
-
>
孩子必看的世界經典寓言故事100
-
>
協和懷孕大百科
-
>
張素芳小兒推拿技法圖譜/漢竹
-
>
從小讀到大
-
>
一學就會的宋氏小兒推拿
-
>
DK新一代嬰幼兒護理養育大全
不強勢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624913
- 條形碼:9787554624913 ; 978-7-5546-2491-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不強勢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學 本書特色
1.高手父母的成長心法。父母再忙,也要看這本書,只有懂孩子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
2.教育孩子不是單方面的灌輸,而是心與心的交流,更是愛與愛的傳遞
3.與其跟娃較勁,不如提升自己,做強大而不強勢的父母,*好的教育就是賦能
4.懂得孩子的心理,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做學習型家長,有方法,懂策略
5.千萬不要消耗孩子的能量,要運用心理學知識,巧妙地引導,恰到好處地支持,用智慧解決家庭教育中的難題
6.這是一本給強勢父母實用、有效、易操作的自救指南。讀完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讓你不再焦慮、不再內耗、不再迷茫、不再患得患失、不再憂心忡忡
7.手把手教你做一個不強勢、懂孩子的智慧型家長,幫你解決孩子叛逆、厭學、拖延、自卑、專注力差、沉迷電子游戲等問題
8.愛是一次共同成長,多鼓勵、多認可,表揚他、理解他、包容他、支持他,父母要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信賴的朋友、貼心的陪伴者、智慧的引路人
不強勢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學 內容簡介
《不強勢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學》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家庭教育指南,旨在幫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以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成長。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深入剖析了孩子在不同方面的心理特征和需求。作者通過豐富的案例和生動的語言,向讀者展示了孩子的各種心理和行為以及應對策略。本書強調了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提醒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此外,本書還針對一些孩子常見的問題,如學習困難、行為問題、情緒困擾等,提供了具體的心理學解決方案。作者通過科學的分析和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些問題的成因,掌握有效的應對策略。
總的來說,本書是一本集理論性、實用性和可讀性于一體的家庭教育讀物。它不僅為父母提供了豐富的心理學知識,還提供了具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通過閱讀本書,父母們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不強勢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學不強勢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學 前言
父母是孩子**任老師,也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會對孩子成長產生不同的影響,好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受益終身,而糟糕的家庭教育也會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對孩子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孩子就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態度決定的。強勢的父母容易養出自卑、懦弱的孩子;而能和孩子平等溝通的父母,更容易養出自信、樂觀的孩子。
有些父母仍然秉持著類似“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強勢的棍棒教育,不但打沒了孩子童年的歡樂和創造性,還造成親子關系緊張。許多在棍棒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即便在長大后也無法原諒父母。因此,強勢的教育方式并不適用于所有孩子。
科學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幼年時期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如何用正確的方式管教孩子。一些父母把批評、指責當作向孩子表達愛的方式,覺得“打是親,罵是愛”。但孩子在批評和指責中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只會覺得恐懼,得不到情感上的滿足。
不強勢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學 目錄
**章 與孩子溝通時,父母應該懂的心理學
“紅白臉”教育不可取,家庭教育避免手表定律 / 002
父母要了解標簽效應,智慧地為孩子“貼標簽” / 005
過度批評導致超限效應,孩子容易叛逆 / 007
孩子越罵越自卑,警惕孩子產生習得性無助心理 / 009
用好羅森塔爾效應,孩子越夸越優秀 / 012
了解南風效應,父母要學會有話好好說 / 015
父母掌握阿倫森效應,讓教育更輕松 / 018
正確運用拆屋效應,學會對孩子提要求 / 020
緘默效應不容忽視,后果很嚴重 / 022
警惕踢貓效應,別讓孩子成為父母壞情緒的垃圾桶 / 024
愛也要有合理的距離,別讓父母的愛刺傷孩子 / 026
第二章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父母應該懂的心理學
認識愛撫效應,被愛的孩子更自信 / 030
多用稱贊效應,讓孩子更自信 / 032
了解亨利效應,讓孩子樹立自信 / 034
認識優勢效應,讓孩子學會揚長避短 / 037
杜根定律:信心決定成敗 / 039
懂得寬容定律,讓孩子敢于試錯 / 041
情感效應:好父母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力量 / 043
漣漪效應:讓孩子通過微小的成功收獲更多成功和自信 / 045
了解魚缸效應,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 / 048
第三章 教孩子做情緒的主人,父母應該懂的心理學
了解淬火效應,學會“熱問題冷處理” / 052
憤怒重構,幫助孩子跳出負面情緒 / 054
“評定-興奮”理論,幫孩子認識情緒 / 057
利用理性情緒理論,學會跳出情緒 / 060
認識鐘擺效應,負面情緒不是壞情緒 / 062
知曉認知失調理論,別讓負面情緒成為孩子的絆腳石 / 065
運用系統脫敏法,幫孩子輕松控制情緒 / 067
了解空船效應,幫孩子擺脫壞情緒 / 069
第四章 助力孩子養成優秀的品格,父母應該懂的心理學
認識赫洛克效應,輕松培養優秀的孩子 / 072
了解半途效應,培養孩子堅持不懈的品質 / 075
適當運用壓力效應,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 / 077
孩子一到大考就失利,需要了解詹森效應 / 079
父母要警惕投射效應,適合孩子的才是*好的 / 081
運用自然懲罰效應,讓孩子主動從錯誤中汲取教訓 / 083
近期目標效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086
了解達克效應,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 088
運用禁果效應,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動力 / 091
第五章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父母應該懂的心理學
運用21天效應,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 094
了解鏡像效應,做孩子明凈的鏡子 / 096
破窗效應不容忽視,壞習慣要狠抓 / 098
借助路徑依賴效應,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 100
掌握角色效應,輕松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 102
登門檻效應:習慣培養要循序漸進 / 104
多巴胺效應:讓孩子快樂地養成好習慣 / 106
巧用白熊效應,用正向的語言去描述習慣 / 108
普雷馬克效應: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的訣竅 / 110
了解棉花糖效應,幫助孩子養成延遲滿足的好習慣 / 112
第六章 讓孩子快樂學習,父母應該懂的心理學
把握孩子成長關鍵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 116
雙生子爬梯實驗:學習要尊重孩子的發育規律 / 119
巧用霍桑效應,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 121
運用自我參照效應,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 123
越玩越聰明,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成長 / 125
運用備忘錄效應,教會孩子做筆記 / 127
巧用雞尾酒效應,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 129
“胡蘿卜加大棒”理論:制定明確的獎懲規則 / 131
運用蔡格尼克效應,幫孩子克服“拖延癥” / 133
不要讓過度理由效應毀壞孩子的學習興趣 / 135
第七章 指導孩子建立良性社交關系,父母應該懂的心理學
構建良性親子依戀關系,為孩子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 138
首因效應不容忽視,給他人留下良好“**印象” / 141
紐科姆理論:在人際交往中尋找共性 / 144
警惕觀察者偏見,避免錯誤地引導孩子 / 146
懂得傾聽:良好人際關系形成的關鍵 / 148
梅拉比安溝通定律:非語言溝通的力量 / 150
了解蘑菇效應,幫助孩子融入班集體 / 152
學會坐向效應,讓孩子輕松交朋友 / 155
了解人際互動中的互惠原理,讓孩子學會分享 / 157
認識環境效應,讓孩子廣交益友 / 159
社會意向性:高情商的基石 / 161
第八章 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父母應該懂的心理學
紅蘋果效應:身教勝于言教 / 164
破除鳥籠效應,讓孩子做理性消費者 / 166
了解沉沒成本效應,讓孩子懂得及時止損 / 168
警惕暈輪效應,別讓孩子落入消費陷阱 / 170
善用目標效應,培養孩子的理財思維 / 172
了解童年報復性補償效應,別給孩子留遺憾 / 174
了解強化效應,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 177
了解棘輪效應,讓孩子養成節儉的美德 / 179
警惕羊群效應,指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需求 / 181
不強勢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學 相關資料
與孩子溝通時,父母應該懂的心理學
“紅白臉”教育不可取,家庭教育避免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也稱為矛盾選擇定律,它是由英國心理學家薩蓋提出來的,因此又被叫作薩蓋定律。手表定律指的是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塊手表時,兩塊手表顯示的時間可能不一致,看表的人難以確定時間,反而會導致生活出現混亂的情況。
我們觀察一些家庭教育場景時,也常常會發現手表定律的影子。比如,很多家庭中,父親和母親會分別扮演“紅臉”和“白臉”的角色,一慈一嚴,對孩子的要求往往不一致,由此,孩子的思維、行為在無形中可能會產生混亂,出現一些困擾。
淘淘今年4歲,是個活潑開朗的小男孩,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優秀。對于淘淘的教育,淘淘的爸爸媽媽采取的是“紅白臉”教育方式:淘淘媽媽經常扮演“白臉”的角色——淘淘犯錯后,淘淘媽媽會在第一時間嚴厲地批評他;淘淘爸爸則常扮演“紅臉”的角色——每當淘淘因為被媽媽訓斥而心情低落時,淘淘爸爸就會安撫他。
淘淘媽媽一直對這種“紅白臉”教育方式很滿意。直到有一天,一家人出去玩,淘淘媽媽給淘淘點了一個兒童套餐,當淘淘媽媽說她想吃套餐里的薯條時,淘淘又哭又鬧,不讓媽媽吃。淘淘爸爸也試著像淘淘媽媽那樣說了一下,結果淘淘非但沒有哭鬧,還讓爸爸用薯條蘸番茄醬吃。這件事讓淘淘媽媽很傷心:淘淘的飲食起居明明都是自己無微不至地照顧,可是現在淘淘怎么反倒很抵觸自己?
所謂“紅白臉”教育,實際上就是在家庭里塑造一個讓孩子害怕的對象,孩子做事會小心翼翼,因為一旦犯錯就可能被其處罰。無論父母哪一方被塑造成“白臉”的角色,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疏離或反感的對象。
與孩子溝通時,父母應該懂的心理學
“紅白臉”教育不可取,家庭教育避免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也稱為矛盾選擇定律,它是由英國心理學家薩蓋提出來的,因此又被叫作薩蓋定律。手表定律指的是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塊手表時,兩塊手表顯示的時間可能不一致,看表的人難以確定時間,反而會導致生活出現混亂的情況。
我們觀察一些家庭教育場景時,也常常會發現手表定律的影子。比如,很多家庭中,父親和母親會分別扮演“紅臉”和“白臉”的角色,一慈一嚴,對孩子的要求往往不一致,由此,孩子的思維、行為在無形中可能會產生混亂,出現一些困擾。
淘淘今年4歲,是個活潑開朗的小男孩,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優秀。對于淘淘的教育,淘淘的爸爸媽媽采取的是“紅白臉”教育方式:淘淘媽媽經常扮演“白臉”的角色——淘淘犯錯后,淘淘媽媽會在第一時間嚴厲地批評他;淘淘爸爸則常扮演“紅臉”的角色——每當淘淘因為被媽媽訓斥而心情低落時,淘淘爸爸就會安撫他。
淘淘媽媽一直對這種“紅白臉”教育方式很滿意。直到有一天,一家人出去玩,淘淘媽媽給淘淘點了一個兒童套餐,當淘淘媽媽說她想吃套餐里的薯條時,淘淘又哭又鬧,不讓媽媽吃。淘淘爸爸也試著像淘淘媽媽那樣說了一下,結果淘淘非但沒有哭鬧,還讓爸爸用薯條蘸番茄醬吃。這件事讓淘淘媽媽很傷心:淘淘的飲食起居明明都是自己無微不至地照顧,可是現在淘淘怎么反倒很抵觸自己?
所謂“紅白臉”教育,實際上就是在家庭里塑造一個讓孩子害怕的對象,孩子做事會小心翼翼,因為一旦犯錯就可能被其處罰。無論父母哪一方被塑造成“白臉”的角色,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疏離或反感的對象。
在隔代教育中也可以經常發現手表定律的影子。很多父母因為工作忙,就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照顧。因為隔代親,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往往比較溺愛孩子,再加上長輩的教育觀念和孩子父母的教育理念存在差異,所以,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也可能出現符合手表定律的情況——出現隔代“紅白臉”教育,一般是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扮演“紅臉”,爸爸媽媽扮演“白臉”。
這種隔代“紅白臉”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不但容易導致親子關系緊張,而且容易導致孩子有兩面性——孩子和誰在一起,就采用與對方要求相匹配的互動模式。比如,很多孩子明明在父母面前可以自己獨立、安靜地吃飯,但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時卻邊玩邊吃飯,甚至還要讓爺爺奶奶喂飯。很明顯,隔代“紅白臉”教育不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手表定律啟示我們:父母需要統一家庭的教育理念。當家庭中存在不一樣的教育理念時,可以召開家庭會議進行討論,得出一套最有利于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案。雖然父母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教育理念存在差異,但是大家對孩子的愛是一樣的,只要經過充分溝通,家庭中的教育理念就能夠得到統一,孩子就會成長得更順利。
父母要了解標簽效應,智慧地為孩子“貼標簽”
標簽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是指當一個人被貼上某個標簽后,他就傾向于自己做出的行為、展現出的態度與自己被貼的標簽相符合。這種因為被貼上標簽而主動改變行為和態度的現象就叫作標簽效應。標簽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無論是好是壞,都對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有強烈的影響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進行了一次實驗:他在部隊中招募了一批表現很差的新兵,要求他們每人每月給家人寫一封信,并要在信中將自己描述成一名優秀的士兵,講述自己在戰場上是如何遵守紀律、奮勇殺敵、立功受獎的,等等。結果,半年后,當初表現很差的這些士兵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真的像自己在信中所描述的那樣,都變成了優秀的士兵。
這個實驗結束后,貝科爾提出了“標簽效應”這個心理學概念,他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簽,就會成為標簽所標定的人”。
標簽效應在教育領域被廣泛應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利用標簽效應的正面作用,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父母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簽,因為孩子一旦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孩子身上的優點幾乎就被抹殺了,意味著孩子的心理和行為也會朝著標簽所指示的“壞”的方向做出轉變,進而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讓本來還有很多優點、很有潛力的孩子真的變成了“壞孩子”。
了解了標簽效應,父母就千萬不要在孩子犯了一點兒小錯時就訓斥或貶低孩子,不要給孩子貼上所謂“壞孩子”的標簽,以免反而使孩子向不好的、錯誤的、父母不希望的方向發展。
父母一定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多給孩子貼一些正面的、積極的、美好的標簽,比如勤奮、勇敢、自律、樂觀、上進等。正向的標簽會使孩子下意識地強化自己的優秀的言行,在潛移默化中,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出色。
不強勢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學 作者簡介
孔文靜,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碩士,在校期間負責的創新項目《新媒體背景下紅色文化傳播策略研究》獲得省級立項,大學畢業后曾在中小學和培訓機構任教,對教育相關領域十分熟悉。研究生畢業后就職于齊魯晚報德州記者站,主要負責會議新聞和時政新聞的采寫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