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幻想底盡頭:穆旦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90461
- 條形碼:9787532190461 ; 978-7-5321-9046-1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幻想底盡頭:穆旦傳 本書特色
文獻為基,全景呈現。易彬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深耕穆旦研究二十余年,本書堪稱“一部以文獻丈量生命的傳記”。從西南聯大烽火中的詩性覺醒,到晚年譯筆如刀的查良錚重生,作者依托近大量的原始書報刊文獻,數百份書信、手稿與檔案,在歷史褶皺中還原真實血肉。當詩行與譯稿在時代風浪中相互映照,一個知識分子的精神史躍然紙上。 “詩人穆旦”與“翻譯家查良錚”在傳記的敘述中交織成像。作者剖解《贊美》中的現代性震顫,也帶讀者潛入普希金譯稿的字斟句酌現場。當“奧涅金詩節”與九葉詩派在紙頁間交響,我們終于讀懂那些被時代撕裂的翻譯間隙,恰是詩人重構自我的隱秘詩行。 從南開校園到芝加哥大學,從野人山生死慘烈的戰場到圖書館的寂寥孤燈,作者耐心拼合被遮蔽的生命圖景。書中既有對《冬》的文本細讀如顯微鏡觀測,也有對各種文藝論爭的歷史透視。我們看見的不只是查良錚的一生,也看到了時代光束將知識分子的命運刻寫為歷史底片的過程。
幻想底盡頭:穆旦傳 內容簡介
穆旦原名查良錚,是我國著名詩人、翻譯家,其詩作具有現代性和智性的深度,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后,許多現代文學專家推其為現代詩歌**人。他翻譯的普希金、雪萊、拜倫等人的作品在翻譯界有極高的聲譽,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本書借助翔實的文獻,大致以時間先后為序,講述了這位“中國現代詩的開拓者”在風云時代中波瀾起伏的一生。
幻想底盡頭:穆旦傳 目錄
引言 沉默的詩人 / 001
一 有意的無意的沉默 / 001
二 歷史的假設 / 004
三 “檔案”與“自述” / 005
四 傳記之可能 / 008
**章 “破落戶子弟” / 013
一 祖籍海寧,生于天津 / 013
二 “破落戶子弟” / 014
三 歷史的分途 / 018
第二章 南開校園詩人 / 023
一 南開教育環境 / 023
二 南開社會環境 / 026
三 教職員,同學與“文字” / 033
四 “早熟”的寫作者 / 038
五 現代語文教育及文學語境的視角 / 047
第三章 清華校園內外 / 055
一 清華教育理念與課程設置 / 055
二 “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 058
三 文學夢與人生的磨礪 / 061
第四章 北平、長沙、昆明 / 069
一 國民政府的戰時教育政策 / 069
二 “靈魂記住了”—“南岳之秋” / 071
三 “救亡呢?還是上學呢?” / 078
四 “行年二十,步行三千” / 083
五 遷徙中的穆旦 / 088
第五章 昆明,蒙自,敘永 / 093
一 “蒙自”:持重與輕松 / 093
二 文學與現實 / 098
三 “查良錚”與自我形象 / 105
四 “穆旦”:作為翻譯者的一面 / 110
五 生活的“還原作用”? / 116
第六章 贊美:在“命運”和“歷史”的慨嘆中 / 123
一 “贊美”型詩歌,非歌頌型意象 / 123
二 “新的抒情”:評論與自況 / 125
三 從“合唱”到“具體個人的面孔” / 130
四 “贊美”:“亮色”與“底色” / 135
五 “一個真正敏銳的、具有豐富情感的詩人” / 139
第七章 “坐在山崗上讓我靜靜地哭泣” / 143
一 從軍行 / 143
二 “光榮的遠征” / 147
三 慘絕的“野人山經歷” / 150
四 “苦難的旅程——遙寄生者和紀念死者” / 154
五 “坐在山崗上讓我靜靜地哭泣” / 160
六 “沒有人知道歷史曾在此走過” / 168
七 “因為我們已是被圍的一群” / 175
八 歷史的吊詭 / 179
余論 / 184
第八章 大西南時期 / 187
一 書信中的信息 / 187
二 何以沒有重回聯大教席 / 191
三 部隊的英文秘書、新聞學院學員與中國航空公司職員 / 194
四 國際時事新聞譯員穆旦 / 200
五 交游、寫作與發表 / 203
六 從云南到北平:地域與身份的轉換 / 211
第九章 《新報》時期 / 221
一 關于《新報》的說法 / 222
二 《新報》之創辦 / 226
三 總編輯查良錚的工作與寫作 / 233
四 《新報》之周年紀念 / 239
五 《新報》之被封 / 244
余緒 / 252
第十章 滬寧線上 / 257
一 “饑餓的中國” / 257
二 四處奔走的小職員 / 262
三 “他非常渴望安定的生活” / 268
四 非職業化的寫作者 / 272
五 被扼殺的文化可能性 / 275
六 “用極近口語的文字寫出了莊嚴的詩” / 280
七 穆旦批評空間的生成與湮息 / 286
八 “我實在想寫一些魯迅雜文式的詩” / 292
余論 修改行為與自我形象 / 296
第十一章 “被點燃”的青春:“憤怒”“孤獨”與“安憩” / 301
一 “玫瑰的故事” / 301
二 “你們被點燃,卻無處歸依” / 305
三 “瑪格麗就住在岸沿的高樓” / 313
四 “讓我在你底懷里得到安憩” / 321
第十二章 “出走”與“歸來” / 329
小引 “ 我想要走”:現實與寫作 / 329
一 “懂得受難,卻不知至善之樂” / 331
二 國外的生活,俄文冠軍,未及充分展現的詩人 / 336
三 “感覺無法再在美國呆下去” / 346
四 一個旁述:“從來沒有懷疑過我遲早要回國” / 353
五 “出走”與“歸來”:對照性的行為 / 356
第十三章 *初的契約 / 361
一 “獻禮”的熱情 / 361
二 “在答應此事時心中有矛盾” / 364
三 初到南開 / 371
四 “文學原理”與“普希金” / 377
五 看似平靜的生活 / 386
第十四章 “外文系事件”風潮 / 393
一 挽留陳逵事件 / 394
二 《紅樓夢》座談會 / 398
三 提意見、檢舉、“談心會”及總結 / 404
四 事態進一步擴大 / 410
五 穆旦的遭遇與反應 / 414
余論 / 420
第十五章 “穆旦”的短暫重現 / 423
一 “肅清反革命,思想改造” / 423
二 “不應有的標準” / 426
三 多重“鼓勵” / 430
四 “我的葬歌只算唱了一半” / 434
五 “有多少生之呼喚都被淹沒!” / 439
六 “這個‘時代’的夭亡和總結的宣告” / 443
第十六章 “穆旦”與“查良錚” / 447
一 “不能不令人懷疑作者的真實動機” / 447
二 局部性的自我檢討 / 451
三 “大躍進”思潮下的穆旦批判 / 454
四 藝術與政治的糾結 / 459
五 譯介文字中的復雜語調 / 462
六 “查良錚”與“穆旦”的分離局面 / 466
余論 歷史的效力 / 470
第十七章 “把自己整個交給人民去處理” / 473
一 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分子” / 473
二 “承受著極大的痛苦而不外露” / 475
三 圖書館編目股館員的日常工作與美國史翻譯 / 479
四 日記:另一種沉默的方式 / 486
五 交代、交代、再交代…… / 492
六 勞改、抄家、搬家…… / 500
七 “自己的歷史問題在重新審查中” / 504
八 “查良錚平時不言不語,從不暴露自己的思想” / 512
九 1970 年10 月的日記 / 517
余論 / 523
第十八章 “壽命之飄忽,人生之可畏” / 525
一 “其因在我,心中沉重” / 525
二 “少了這樣一個友人,便是死了自己的一部分” / 533
三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 538
四 旅居國外的友人來訪 / 541
五 年輕人來訪 / 546
六 三個無法回答的問題 / 551
七 腿傷,地震…… / 559
八 “《唐璜》可能出版” / 565
九 “壽命之飄忽,人生之可畏” / 570
十 湮沒于一片混沌之中…… / 574
第十九章 文藝復興的夢想沖動 / 579
一 “談譯詩問題”:翻譯的再出發 / 579
二 撞見了“丘特切夫” / 581
三 《唐璜》開始翻譯 / 586
四 三重動力 / 590
五 “奧登”與“現代詩選” / 595
余論 新時期的到來與穆旦譯著的境遇 / 600
第二十章 “我已走到了幻想底盡頭” / 607
一 秘密的寫作 / 607
二 書信、日記與“潛在寫作”資源 / 611
三 晚年寫作的編年問題 / 615
四 “我已走到了幻想底盡頭” / 620
五 “停電之夜”:“默念這可敬的小小墳場” / 625
六 “在蘆葦的水邊” / 630
七 “神的變形”與“人的苦果” / 634
八 《冬》:絕筆,“死的火”,被修改的樂觀 / 641
尾聲 “未來對于他將永遠是迷人的‘黑暗’” / 650
后記 / 653
幻想底盡頭:穆旦傳 作者簡介
易彬,湖南長沙人,文學博士,先后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曾任教于長沙理工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新詩、現代文學文獻學、中外文學關系等方面的研究。
性好讀詩,樂于文獻搜集,出版“穆旦研究系列著作”“彭燕郊研究系列著作”以及《文獻與問題:中國現代文學文獻研究論衡》《記憶之書》等著作;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百余篇。亦從事詩歌與自然隨筆的寫作,有詩集《通往叢林的路》。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