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成為蘇東坡 本書特色
想要轉化心情,看看蘇東坡吧!
委屈無人懂的,來學蘇東坡吧!
對人性快絕望時,來看蘇東坡吧!
★“臺灣暢銷書天后”吳淡如全新作品,一部溫暖治愈的東坡心靈傳!重繪蘇東坡的內心世界,探尋蘇東坡命運沉浮的隱秘終點。他的一生不只在安慰自己,也安慰了許多被時代扭曲過的干凈靈魂!
★ 在林語堂之后,如何給蘇東坡作傳?作者吳淡如繞開陳說,獨辟蹊徑,超越就蘇東坡談蘇東坡,就個人關系談個人命運,聚焦在政治漩渦中顛沛流離卻不斷覺醒的蘇東坡,為我們刻畫出一個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蘇東坡,一個文學家蘇東坡的背后,是一個整整一生都被抑制的政治家蘇軾!
★ 采用偵探小說的結構設置和解謎式戲劇手法,抓住人物命運主線,重繪立體人物鏈環,從多元角度追蹤蘇東坡的命運與際遇。
★ 跳出繁瑣的歷史考證,拒絕頂禮膜拜的心態,采取平視敘述視角,深入人物內心世界;筆調溫暖、細膩,以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同情、同理之心,填補漫長的時空阻隔,給讀者帶來一種歷史現場感般的心跳與激動,彷佛蘇東坡就活在我們眼前!
★ 知名文史學者朱周斌教授專文推薦。
★ 40余幅珍藏級精修彩插,全彩四色印刷,書后附蘇東坡年譜、贈《赤壁賦》大拉頁、精美主題書簽。精致內外雙封設計,鎖線精裝,內文采用80g純質紙,印裝精良。
成為蘇東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溫暖治愈的蘇東坡心靈傳,作者繞開陳說,獨辟蹊徑,采用偵探小說的結構設置 和解謎式戲劇手法,抓住人物命運主線,重繪蘇東坡的內心世界和人物鏈環,從多元角度追蹤蘇 東坡的命運與際遇,探尋其命運沉浮的隱秘終點,一個文學家蘇東坡的背后,是一個整整一生都 被抑制的政治家蘇軾。作者跳出繁瑣的歷史考證,以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同情、同理之心,填補漫 長的時空阻隔,文字溫暖、治愈,給讀者帶來歷史現場感般的心跳與激動,彷佛蘇東坡就活在我 們眼前!
成為蘇東坡成為蘇東坡 前言
推薦序:
政治旋渦中顛沛流離的命運
——吳淡如筆下的蘇東坡及其時代
朱周斌
(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林語堂之后,如何給蘇東坡作傳?大陸許多學者比如王水照、曾棗莊、朱剛等等,都曾做出過回答。每一次關于蘇東坡的書寫,無疑都為后來的書寫增添了困難。蘇東坡是一座難以企及的高峰,這座高峰不斷誘惑著我們去接近他,每一次的接近又讓他變得愈加豐富多彩。對于試圖再一次描繪蘇東坡的吳淡如來說,問題更為棘手:在短視頻流行的今天,在影像語言高度發達的今天,在蘇東坡可以對我們直接“開口說話”的今天,又該如何向年輕的一代談論被心靈雞湯化了的蘇東坡呢?
成為蘇東坡 目錄
東坡元年
群鴉圍攻
爛心情不如換一場呼呼大睡
來自蜀地的天才少年
屢考屢勝的偏鄉學子
蘇軾是個什么樣的夫婿?
不如求去
是敵人還是朋友?
西湖雖好莫吟詩
墻里佳人笑
酒酣胸袒尚開張——密州的蝗蟲戰爭
會寫詩的工程師
一直被升官的大學士
還西湖一方清凈
幾番歸來風兼雨
蘇東坡到底得罪了誰?
*好的朋友*壞的敵人
流離的序曲
去似朝云無覓處
世事一場大夢
此心安處是吾鄉:一些東坡逸事
附錄
那些年的恩恩怨怨、起起伏伏:從哲宗孟皇后的視角談起
蘇東坡年譜
成為蘇東坡 相關資料
東坡元年
人都是在困頓中看見拐點的。
蘇軾也是。
他在四十五歲的時候,在黃州,一種他之前沒有想象過的生活中,他才自號東坡居士。這個東坡,是扎扎實實的血汗之坡,他在那片向陽坡地上種糧食、種果樹,因為不得已,因為窮,也因為無事可做。
那是從少年開始被稱為文豪、順利仕進之后,從未想象過的生活。原以為這手是用來拿筆的,沒料到現在得天天拿起鋤頭。
此時他半是農夫、半是文人,半是官、半是罪人。說是官其實沒事管,說是罪人,讀過他詩的天下人和他自己,都不認為他有罪。
這是他人生的分水嶺。不是很久之前仍然冠蓋滿京華逸興遄飛、想說什么就寫什么,但也在不久之前曾被死亡殷切問候,差點含冤而死;僥幸逃生之后,才覺得能夠過著像陶淵明一樣的日子也不錯。此時沒想到,又在不是那么久的將來,還能回京;然后,也還有更荒涼的命運在等他。
蘇軾的個性,注定要與窮神共處。因為他徹底不在乎。在黃州之前,他出任過不少地方長官,做了不少事,有多少、花多少,是他的理財方式。
但他的貧窮感是在被貶到黃州之后真切浮現的。他說:若問我貧天所賦,不因遷謫始囊空。本來就是個不在乎有沒有積蓄的人,一被貶謫,保住了命,馬上面臨著零俸祿的生活,手上的余錢只能支撐些許時日,還有一大家子要喂飽。多數的家人沒有隨其到貶謫地同住,暫時與他弟弟蘇轍同住;然而與他同來的家人,還是要靠他提供溫飽。
該怎么謀生呢?這時候,一個窮朋友來找他,幫了大忙。這個朋友叫作馬夢得,年輕時在太學里當個訓導行政的小官,當過蘇軾的幕僚,和他結為好友。有人傳說,某一天,蘇軾在馬夢得家的書房墻上題了一首詩,馬夢得越看越感慨,就辭了官浪跡江湖去了。聽說蘇軾被貶到黃州,馬夢得不遠千里來尋他,也為大文豪帶來一線生機,向地方政府申請到五十多畝的廢棄坡地,蘇軾當了自耕農。
東坡元年
人都是在困頓中看見拐點的。
蘇軾也是。
他在四十五歲的時候,在黃州,一種他之前沒有想象過的生活中,他才自號東坡居士。這個東坡,是扎扎實實的血汗之坡,他在那片向陽坡地上種糧食、種果樹,因為不得已,因為窮,也因為無事可做。
那是從少年開始被稱為文豪、順利仕進之后,從未想象過的生活。原以為這手是用來拿筆的,沒料到現在得天天拿起鋤頭。
此時他半是農夫、半是文人,半是官、半是罪人。說是官其實沒事管,說是罪人,讀過他詩的天下人和他自己,都不認為他有罪。
這是他人生的分水嶺。不是很久之前仍然冠蓋滿京華逸興遄飛、想說什么就寫什么,但也在不久之前曾被死亡殷切問候,差點含冤而死;僥幸逃生之后,才覺得能夠過著像陶淵明一樣的日子也不錯。此時沒想到,又在不是那么久的將來,還能回京;然后,也還有更荒涼的命運在等他。
蘇軾的個性,注定要與窮神共處。因為他徹底不在乎。在黃州之前,他出任過不少地方長官,做了不少事,有多少、花多少,是他的理財方式。
但他的貧窮感是在被貶到黃州之后真切浮現的。他說:若問我貧天所賦,不因遷謫始囊空。本來就是個不在乎有沒有積蓄的人,一被貶謫,保住了命,馬上面臨著零俸祿的生活,手上的余錢只能支撐些許時日,還有一大家子要喂飽。多數的家人沒有隨其到貶謫地同住,暫時與他弟弟蘇轍同住;然而與他同來的家人,還是要靠他提供溫飽。
該怎么謀生呢?這時候,一個窮朋友來找他,幫了大忙。這個朋友叫作馬夢得,年輕時在太學里當個訓導行政的小官,當過蘇軾的幕僚,和他結為好友。有人傳說,某一天,蘇軾在馬夢得家的書房墻上題了一首詩,馬夢得越看越感慨,就辭了官浪跡江湖去了。聽說蘇軾被貶到黃州,馬夢得不遠千里來尋他,也為大文豪帶來一線生機,向地方政府申請到五十多畝的廢棄坡地,蘇軾當了自耕農。
蘇軾開始籌劃開墾。低濕的地方,種稻;較為平坦的地上種棗子和桑樹、栗樹;視野最好的地方蓋所屋子……此地多半是坡地,坡地雖然可以使用,但這個夏天缺乏雨水,就算開墾了坡地,水源也成問題。還好他在將荒地上的雜草燒掉時,竟然發現一口藏在荒煙蔓草中的井。這口井的出現讓他興奮不已。然后,老天爺也來幫他,久旱又逢甘霖,從山坡上流下的雨水,又讓他發現自己的土地上有小小涌泉。那坡地就用來種茶、種橘子吧?不遠處有個池塘,水塘邊可以種些水芹菜;為了消滅那些雜草,還可以養牛、養羊、養鹿……他一邊揮汗如雨地耕作,一邊已經想到了不久之后的快樂收獲。或者可以來個“水芹芽燴斑鳩”?
蘇軾把這個山坡命名為東坡。“東坡”兩字,取自白居易的詩。蘇東坡向來喜歡白居易,白居易曾在東坡種花,也曾經寫過《步東坡》一詩:“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有了此號,此年就是蘇東坡元年了。
照理說,一個人遭此噩運,應該是早埋怨、晚嗟嘆的,然而他卻像一個重新出生的人,似乎愛上了這種自耕自食的生活。只有午夜夢回時,還有一些對無常人生的感慨。感慨偏向自嘲,自嘲中也有一種豁達,他笑自己謀生拙,“團團如磨驢”,就算是“夢斷酒醒山雨絕”,也還有“笑看饑鼠上燈檠”的小小瀟灑。
這時,他和十多年后想要他命的章惇,還算是好朋友。他還曾回信給千里之外的章惇,說自己的一頭牛,差點病死了。請獸醫來,也看不出有什么問題,還好自己的妻子王閏之也出身自農家,知道這是一種叫作豆斑瘡的病,只要拿青蒿粥喂它就好了。治好了一頭牛,他以妻子為榮,開心叫好。房子落成了,好歹可以安居;雖然沒有俸祿,還可以靠自己的勞力把全家喂飽。一個被下放、不知道何時又有人來找麻煩的知識分子,贊美起黃州價廉物美的生活來了。他說這里山水佳絕,酒也釀得好,盛產橘子、柿子,芋頭好大一個,和他的故鄉一樣。跟北方一樣有羊肉吃,豬肉、牛肉、鹿肉價格便宜如土,魚蟹根本就是不要錢的……只要你能夠在烹飪上發揮一點創意,那么此地還真的無可挑剔。
長江中魚肉鮮美,山坡上有好筍叢生,東坡在這里做出了好吃的魚羹。新鮮江魚,微鹽,加上切碎的菘菜心、各種野菜一起煮,和著蔥白一起烹個半熟,再放入姜、白蘿卜汁與酒,再以橘皮切絲調味,這是東坡引以為傲的魚羹。再來就是后來聞名于世的東坡肉了。當時羊肉為上品,豬肉被嫌腥。但此處豬肉賤如泥,不好好吃它就對不起沒啥錢的自己,于是他研發了一道東坡肉。《豬肉頌》是這么歡欣鼓舞地歌詠著: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隨著這首詩,一幅活生生的農家樂呈現眼前。說他悲極生樂也好,說他自得其樂也行。虧得此處附近的縣令,都待他不薄,知道文豪愛酒,常常會請人拿好酒來送他。邊吃肉、邊喝酒,何等美事。
東坡還覺喝不夠,自己從道士那里搞了一個秘方。養了蜜蜂取蜜來發酵白酒,還作了一首《蜜酒歌》。不過,雖然他很欣賞自己的新創酒,但眾人都覺得過甜,而且蜜酒放久了再喝,還會拉肚子,所以也就只做過那么唯一一次。
不說生活清苦,他看的都是正面之處。在不得已中,還用一種“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來做點什么好事”的態度來面對人生。一個文人的歷史悲劇,也可以被他漸漸活成生活的平淡喜劇。
黃州還有不少古道熱腸的朋友,也有一些是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被排擠來此偏鄉的官員。東坡胸中沒有什么階級,四海皆兄弟,一起吃肉喝酒,煮茶作詩,還比在京城痛快。戴罪貶謫的官員,要受地方長官監管,他偏又幸運地遇到一個同是進士出身的知州徐大受,把他當兄弟看待,逢年過節,就會邀請他在黃州名勝地共度,席間還有歌姬歌舞助興。這也是蘇東坡寫詞寫得最多的時期。醇酒美人在眼前,他稱自己“老大逢歡,昏眼猶能仔細看”。才三十出頭的名畫家米芾也慕名來此地拜訪他,與他談詩論畫;他在耕作之余還能有空寫書,《論語說》和《易傳》都是此時的作品。
倒霉點是他的人生拐點。如果不以官位論成就,此時的他,雖然面對渺茫未來,人生卻得了閑,可以做學問,可以交朋友,可以更有想象力,天地就變寬了。
做點好事,是蘇東坡面對生活的態度。一個自顧不暇的戴罪官員,救不了自己性命,卻不忘救命。過去他在密州當長官時,發現當地只要遇到荒年,養不起孩子,路上就常出現棄嬰。當年他曾下令,生子者每個月官方發米六斗。一年之后,和本來想拋棄的嬰兒有了感情,孩子也就得以在本家存活,不會再被拋棄。在黃州,他也建議知州以法令禁止殺嬰,請本地富有人家,每戶每年定期捐獻,只為使貧家有錢撫養自己的骨肉。手頭沒錢的他,也認真地捐獻,要人家好好養自己的孩子。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東坡自己這么說。這三地,都是他與命運地角力、備受政敵誣陷的人生低潮之地。這是自嘲,也是自評。在困頓的日子,心情未必盡好,在生涯路上最是荒涼,但對于人生而言,感受的確豐富。
黃州,是東坡元年,是他暗夜行路的第一程。他還是有滋有味地活著。心里最大的愧疚,是自己連累了一家子,也連累了他所有交往的朋友。
朋友不怪他,他還是不免自責。此時他寫的詞,仍為眾人傳誦。某個秋天的夜里,蘇東坡和朋友們在江上飲酒,江風吹得他酒醒了,回家卻不得其門而入,他寫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寫的是感嘆,說的是人生看開了就好。這是我最喜歡的東坡詞之一。《臨江仙》一詞,傳說曾鬧出一個“蘇東坡逃亡”的鬧劇。此詞傳到太守徐大受那里時,太守緊張了,因為看守蘇東坡畢竟是他的職責,人逃了會被朝廷怪罪。太守立刻前往蘇東坡家,發現他還在呼呼大睡,鼾聲如雷,遂大笑而去。
這段時間,蘇東坡的病痛不少,有時咳嗽,有時得瘡(描述起來像是俗稱“皮蛇”那樣的病狀),又有眼疾……他習于把樂處和慘況都寫成詩文,不時寄與友人。當然,有些又成為他后來的罪狀。在偏鄉的他仍然受到關注,所以引來不少謠言:除了有人傳說他逃了,也有人傳說他死了。傳說當時討厭他、降罪于他的宋神宗也聽聞了他的死訊,信以為真,飯吃到了一半,感嘆此人之才難得,就不吃了。
此事若為真,神宗未免有些貓哭耗子。這些描述都出于后世文人的筆記,不過是后世文人心中的同聲惋惜,想要讓皇帝有反省一下的能力。他的真朋友聽聞他因病過世的謠言,是真關心,派人到他家去看,看他好好活著才安心。蘇東坡知道朋友派人來看他死了沒有,自己也莞爾一笑,他回信給朋友說,他“平生所得毀譽,殆皆此類也”。一切都是文字惹禍,成也文字,敗也文字,因文字而為人稱道,因文字而成謠言,因文字而獲罪。
成為蘇東坡 作者簡介
吳淡如,知名作家及節目主持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歷史學博士,被譽為“臺灣暢銷書天后”,曾與劉墉等人被評為“臺灣二十大風云人物”。吳淡如多才多藝、興趣廣泛,在寫作、主持、理財、創業等各方面成績出色,令人艷羨。她將寫作視為自己生命靈魂的出口,文字樸素走心,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已出版暢銷作品多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