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老舍讀書與做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1170959
- 條形碼:9787541170959 ; 978-7-5411-7095-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舍讀書與做人 本書特色
老舍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一位文學大師。本書精心收錄其眾多散文佳作,猶如開啟一座寶藏的大門,引領讀者深入領略老舍先生在文學創作之外,對知識汲取的深刻感悟以及為人處世的獨到見解。老舍的文字質樸而富有力量,幽默中蘊含哲理,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文學大家筆下細碎生活的美好,感悟人生真諦。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常常迷失在喧囂與浮躁之中。老舍先生幽默風趣、豁達通透的文字風格,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時會心一笑,緩解生活壓力;而文字中蘊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又能引發讀者對生活、對自我的深入思考,給予心靈以慰藉和力量。希望《老舍讀書與做人》成為讀者精神世界的豐富滋養,與本書度過一段充實而美好的閱讀時光。
老舍讀書與做人 內容簡介
《老舍讀書與做人》是一部深度挖掘老舍先生閱讀生活與文學創作的散文合集,收錄了老舍先生生平眾多的生活回憶錄、創作經歷等。內容主要圍繞“讀書”與“做人”兩個主題,全書共分六個章節,生動細膩地敘述了老舍先生關于家人朋友和故鄉的經歷與回憶、對于文學創作的感悟和經驗、對于生活的體驗和感慨等,記錄了老舍先生從青年時期的求知若渴到成熟歲月的沉穩思考,展現了中國現代文學巨匠老舍先生卓越的文學才華,也地揭示了他的精神世界與人生哲學。
老舍讀書與做人 目錄
**章 你需把受委屈當做生活,而從委屈中咂摸出一點甜味兒來。
我的母親/2
老姐姐們/9
宗月大師/12
想北平/17
歸自北平/21
北京的春節/24
要熱愛你的胡同/29
有了小孩以后/32
文藝副產品
—孩子們的事情/7
我的“話”/43
搬家/49
青島與山大/53
第二章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鋒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會生銹。
讀書/58
寫字162
談讀書/65
看寬一點168
投稿/72
談教育/74
論創作/76
詩與散文/82
詩人/86
怎樣學詩/90
怎樣讀小說/92
寫與讀/96
我的創作經驗
--在市文中學之講演/104
第三章 真正幽默的心,絕不抱定一個角度去看人或看自己
忙/108
談幽默/111
什么是幽默?/118
談諷刺/121
習慣/125
取錢/128
有錢*好/133
小病/137
大智若愚/140
四大皆空/142
文藝學徒/145神的游戲/150
儲蓄思想/153
第四章 一輩子很短,要么有趣,要么老去
青島與我/158
大明湖之春/162
可愛的成都/166
又是一年芳草綠/170
等暑/175
避號/177
暑避/180
暑中雜談二則/182
歇夏(也可以叫作“放青”)/185
立秋后/189
過年/191
春聯/194
第五章 看生命,領略生命,解釋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
文藝與木匠/198
鋼筆與粉筆/201
夢想的文藝/203
別忙/205
“住”的夢/207
在鄉下/210
四位先生/212
割盲腸記/218
文牛/225
相片/229
春風/234
鬼與狐/236
第六章 生活是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
小麻雀/242
小動物們/245
小動物們(鴿)續/251
貓/258
母雞/261
英國人與貓狗/263
落花生/269
西紅柿/272
再談西紅柿/274
筷子/276
兔兒爺/278
檀香扇/281
老舍讀書與做人 相關資料
我的母親
母親的娘家是在北平德勝門外,土城兒外邊,通大鐘寺的大路上的一個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馬。大家都種點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與我同輩的兄弟們,也有當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當巡警的。他們雖然是農家,卻養不起牛馬,人手不夠的時候,婦女便也須下地作活!對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點。外公外婆是什么樣子,我就不知道了,因為他們早已去世。至于更遠的族系與家史,就更不曉得了;窮人只能顧眼前的衣食,沒有工夫談論什么過去的光榮;“家譜”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沒有聽說過。
母親生在農家,所以勤儉誠實,身體也好。這一點事實卻極重要,因為假若我沒有這樣的一位母親,我之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個折扣了。
母親出嫁大概是很早,因為我的大姐現在已是六十多歲的老太婆,而我的大甥女還長我一歲啊。我有三個哥哥,四個姐姐,但能長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與我。我是“老”兒子。生我的時候,母親已有四十一歲,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閣。
由大姐與二姐所嫁入的家庭來推斷,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還馬馬虎虎的過得去。那時候定婚講究門當戶對,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開過一間酒館,他們都是相當體面的人。
可是,我,我給家庭帶來了不幸:我生下來,母親暈過去半夜,才睜眼看見她的老兒子--感謝大姐,把我揣在懷中,致未凍死。
一歲半,我把父親“剋”死了。
兄不到十歲,三姐十二三歲,我才一歲半,全仗母親獨力撫養了。父親的寡姐跟我們一塊兒住,她吸鴉片,她喜摸紙牌,她的脾氣極壞。為我們的衣食,母親要給人家洗衣服,縫補或裁縫衣裳。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兩大綠瓦盆。她作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晚間,她與三姐抱著一盞油燈,還要縫補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終年沒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還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舊的,柜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著光。院中,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與夾竹桃,永遠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年年夏天開許多花。
哥哥似乎沒有同我玩耍過。有時候,他去讀書;有時候,他去學徒:有時候,他也去賣花生或櫻桃之類的小東西。母親含著淚把他送走,不到兩天,又含著淚接他回來。我不明白這都是什么事,而只覺得與他很生疏。與母親相依如命的是我與三姐。因此,他們作事,我老在后面跟著。他們澆花,我也張羅著取水:他們掃地,我就搬土……從這里,我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這些習慣至今還被我保存著。
我的母親
母親的娘家是在北平德勝門外,土城兒外邊,通大鐘寺的大路上的一個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馬。大家都種點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與我同輩的兄弟們,也有當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當巡警的。他們雖然是農家,卻養不起牛馬,人手不夠的時候,婦女便也須下地作活!對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點。外公外婆是什么樣子,我就不知道了,因為他們早已去世。至于更遠的族系與家史,就更不曉得了;窮人只能顧眼前的衣食,沒有工夫談論什么過去的光榮;“家譜”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沒有聽說過。
母親生在農家,所以勤儉誠實,身體也好。這一點事實卻極重要,因為假若我沒有這樣的一位母親,我之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個折扣了。
母親出嫁大概是很早,因為我的大姐現在已是六十多歲的老太婆,而我的大甥女還長我一歲啊。我有三個哥哥,四個姐姐,但能長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與我。我是“老”兒子。生我的時候,母親已有四十一歲,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閣。
由大姐與二姐所嫁入的家庭來推斷,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還馬馬虎虎的過得去。那時候定婚講究門當戶對,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開過一間酒館,他們都是相當體面的人。
可是,我,我給家庭帶來了不幸:我生下來,母親暈過去半夜,才睜眼看見她的老兒子--感謝大姐,把我揣在懷中,致未凍死。
一歲半,我把父親“剋”死了。
兄不到十歲,三姐十二三歲,我才一歲半,全仗母親獨力撫養了。父親的寡姐跟我們一塊兒住,她吸鴉片,她喜摸紙牌,她的脾氣極壞。為我們的衣食,母親要給人家洗衣服,縫補或裁縫衣裳。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兩大綠瓦盆。她作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晚間,她與三姐抱著一盞油燈,還要縫補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終年沒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還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舊的,柜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著光。院中,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與夾竹桃,永遠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年年夏天開許多花。
哥哥似乎沒有同我玩耍過。有時候,他去讀書;有時候,他去學徒:有時候,他也去賣花生或櫻桃之類的小東西。母親含著淚把他送走,不到兩天,又含著淚接他回來。我不明白這都是什么事,而只覺得與他很生疏。與母親相依如命的是我與三姐。因此,他們作事,我老在后面跟著。他們澆花,我也張羅著取水:他們掃地,我就搬土……從這里,我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這些習慣至今還被我保存著。
有客人來,無論手中怎么窘,母親也要設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舅父與表哥們往往是自己掏錢買酒肉食,這使她臉上羞得飛紅,可是殷勒的給他們溫酒作面,又給她一些喜悅。遇上親友家中有喜喪事,母親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凈凈,親自去賀吊--份禮也許只是兩吊小錢。到如今為我的好客的習性,還未全改,盡管生活是這么清苦,因為自幼兒看慣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鬧脾氣。她單在雞蛋里找骨頭。她是我家中的閻直到我入了中學,她才死去,我可是沒有看見母親反抗王。過。“沒受過婆婆的氣,還不受大姑子的嗎?命當如此!”母親在非解釋一下不足以平服別人的時候,才這樣說。是的,命當如此。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當如此。她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她會給嬰兒洗三--窮朋友們可以因此少花一筆“請姥姥”錢--她會刮痧,她會給孩子們剃頭,她會給少婦們絞臉……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應。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她寧吃虧,不逗氣。當姑母死去的時候,母親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來,一直哭到墳地。不知道哪里來的一位侄子,聲稱有承繼權,母親便一聲不響,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爛板凳,而且把姑母養的一只肥母雞也送給他。
老舍讀書與做人 作者簡介
老舍,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文學家、劇作家。生于北京,滿族正紅旗人。1924年到英國倫敦大學擔任講師,并開始陸續發表小說《老張的哲學》等。1930年至1936年,歸國赴齊魯大學、山東大學任教,期間發表《貓城記》等長篇小說。1937年,開始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工作,配合宣傳發表了大量抗戰題材的作品。新中國成立后,擔任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主席,創作了大量反映新時代社會的作品。1951年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稱號。著有《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龍須溝》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