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王國維讀書與做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1170966
- 條形碼:9787541170966 ; 978-7-5411-7096-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國維讀書與做人 本書特色
王國維先生經典散文合集,收集各領域精華文章
深入解讀王國維先生讀書治學的態度,體味學問三境界的成長歷程
收錄王國維先生的哲學論著,深入洞悉幽微深奧的形而上世界
閱讀王國先生對于教育的反思和思考,體會一代大師的學者仁心并助力個人成長
收錄美學大師對于“美”的深刻認知,深入了解“美育”的重要性,陶冶情操,獲得美的享受
王國維讀書與做人 內容簡介
《王國維讀書與做人》一書精選近代中國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有關讀書治學與做人為主題的文章三十余篇,本書分為六大部分,分別為讀書、我與哲學、與教育有關的故事、教育的重要性、做學問、完美之域,文中內容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發人深省。本書是集一代國學大師傳奇一生的思想精華之經典所在,并配有多幅精美寫實插圖。本書寫給在生命旅途中走走停停,卻依舊堅守本心的你,愿生如夏花絢爛,一路書香為伴。
王國維讀書與做人 目錄
**章 人生過處唯存悔,知識增時只益疑 
文學小言/2
談藝小言/8
讀書小言/15
論性/28
釋理/42
原命/59 
第二章 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哲學辨惑/66
論哲學家與美術家之天職/71
叔本華與尼采/74
叔本華之哲學及其教育學說/90
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109
書辜氏湯生英譯《中庸》后/115 
第三章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 
論教育之宗旨/130
論平凡之教育主義/133
教育普及之根本辦法(條陳學部)/136
論小學校唱歌科之材料/141
去毒篇(鴉片煙之根本治療法及將來教
育上之注意)/143
紀言/147 
第四章 教育不足造英雄與天才,而英雄與天才自不可無陶冶之教育 
述近世教育思想與哲學之關系/152
教育偶感四則/170
教學小言十二則/177
教育小言十則/183
教育小言十三則/187
教育小言十則/192 
學無新舊也,無中西也,無有用無用也論近年之學術界/198
*近二三十年中中國新發見之學問/203
論新學語之輸入/209
《靜安文集》自序/214
自序/215
自序二/218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發達,以達成完美之域紅樓夢評論/222
屈子文學之精神/250
釋“史”/255
人間嗜好之研究/264
中國名畫集序/269
《國學叢刊》序/272
王國維讀書與做人 相關資料
文學小言
(一)
昔司馬遷推本漢武時學術之盛,以為利祿之途使然。余謂一切學問皆能以利祿勸,獨哲學與文學不然。何則?科學之事業,皆直接、間接以厚生利用為旨,古故未有與政治及社會上之興味相刺謬者也。至一新世界觀與新人生觀出,則往往與政治及社會上之興味不能相容。若哲學家而以政治及社會之興味為興味,而不顧真理之如何,則又決非真正之哲學。以歐洲中世哲學之以辯護宗教為務者,所以蒙極大之污辱,而叔本華所以痛斥德意志大學之哲學者也。文學亦然;鋪綴的文學,決非真正之文學也。
(二)
文學者,游戲的事業也。人之勢力用于生存競爭而有余,于是發而為游戲。婉孌之兒,有父母以衣食之,以卵翼之,無所謂爭存之事也。其勢力無所發泄,于是作種種之游戲。逮爭存之事亟,而游戲之道息矣。唯精神上之勢力獨優,而又不必以生事為急者,然后終身得保其游戲之性質。而成人以后,又不能以小兒之游戲為滿足,于是對其自己之感情及所觀察之事物而摹寫之,詠嘆之,以發泄所儲蓄之勢力。故民族文化之發達,非達一定之程度,則不能有文學;而個人之汲汲于爭存者,決無文學家之資格也。
(三)
人亦有言,名者利之賓也。故文繡的文學之不足為真文學也,與鋪綴的文學同。古代文學之所以有不朽之價值者,豈不以無名之見者存乎?至文學之名起,于是有因之以為名者,而真正文學乃復托于不重于世之文體以自見。逮此體流行之后,則又為虛玄矣。故模仿之文學,是文繡的文學與鋪綴的文學之記號也。
(四)
文學中有二原質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寫自然及人生之事實為主,后者則吾人對此種事實之精神的態度也。故前者客觀的,后者主觀的也;前者知識的,后者感情的也。自一方面言之,則必吾人之胸中洞然無物,而后其觀物也深,而其體物也切;即客觀的知識,實與主觀的感情為反比例。自他方面言之,則激烈之感情,亦得為直觀之對象、文學之材料;而觀物與其描寫之也,亦有無限之快樂伴之。要之,文學者,不外知識與感情交代之結果而已。茍無銳敏之知識與深邃之感情者,不足與于文學之事。此其所以但為天才游戲之事業,而不能以他道勸者也。
(五)
文學小言
(一)
昔司馬遷推本漢武時學術之盛,以為利祿之途使然。余謂一切學問皆能以利祿勸,獨哲學與文學不然。何則?科學之事業,皆直接、間接以厚生利用為旨,古故未有與政治及社會上之興味相刺謬者也。至一新世界觀與新人生觀出,則往往與政治及社會上之興味不能相容。若哲學家而以政治及社會之興味為興味,而不顧真理之如何,則又決非真正之哲學。以歐洲中世哲學之以辯護宗教為務者,所以蒙極大之污辱,而叔本華所以痛斥德意志大學之哲學者也。文學亦然;鋪綴的文學,決非真正之文學也。
(二)
文學者,游戲的事業也。人之勢力用于生存競爭而有余,于是發而為游戲。婉孌之兒,有父母以衣食之,以卵翼之,無所謂爭存之事也。其勢力無所發泄,于是作種種之游戲。逮爭存之事亟,而游戲之道息矣。唯精神上之勢力獨優,而又不必以生事為急者,然后終身得保其游戲之性質。而成人以后,又不能以小兒之游戲為滿足,于是對其自己之感情及所觀察之事物而摹寫之,詠嘆之,以發泄所儲蓄之勢力。故民族文化之發達,非達一定之程度,則不能有文學;而個人之汲汲于爭存者,決無文學家之資格也。
(三)
人亦有言,名者利之賓也。故文繡的文學之不足為真文學也,與鋪綴的文學同。古代文學之所以有不朽之價值者,豈不以無名之見者存乎?至文學之名起,于是有因之以為名者,而真正文學乃復托于不重于世之文體以自見。逮此體流行之后,則又為虛玄矣。故模仿之文學,是文繡的文學與鋪綴的文學之記號也。
(四)
文學中有二原質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寫自然及人生之事實為主,后者則吾人對此種事實之精神的態度也。故前者客觀的,后者主觀的也;前者知識的,后者感情的也。自一方面言之,則必吾人之胸中洞然無物,而后其觀物也深,而其體物也切;即客觀的知識,實與主觀的感情為反比例。自他方面言之,則激烈之感情,亦得為直觀之對象、文學之材料;而觀物與其描寫之也,亦有無限之快樂伴之。要之,文學者,不外知識與感情交代之結果而已。茍無銳敏之知識與深邃之感情者,不足與于文學之事。此其所以但為天才游戲之事業,而不能以他道勸者也。
(五)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蝶戀花》)此第一階級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階級也。未有不閱第一、第二階級,而能遽躋第三階級者。文學亦然。此有文學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養也。
王國維讀書與做人 作者簡介
王國維
初名國楨,字靜安、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謚忠愨。浙江省海寧州(今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近代著名學者,早年就讀于東方文學社,1901年赴日本留學,翌年回國,歷任南通師范學校、江蘇師范學堂教習。1922年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通訊導師,1925年受聘為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王國維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后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在諸多領域均有深詣和創新。著有《人間詞話》《宋元戲曲考》《紅樓夢評論》《觀堂集林》《古史新證》《流沙墜簡》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