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律與社會(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795986
- 條形碼:9787519795986 ; 978-7-5197-9598-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律與社會(第三版) 內容簡介
《法律與社會》是一部從多學科和全球視野研究法律與社會的力作。作者在書中對法律建制的架構與功能進行了簡明而與時俱進的描述。作者以跨學科研究方式和強大的敘述能力,對精心選取的法律專題的多樣性、差異性和全球性進行了獨特的綜合性研究。本書理論聯系實際,內容緊湊,有助于讀者更好地了解法律與社會相互作用的關系。希望本書對我國法律社會學的教學與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
法律與社會(第三版) 目錄
**章法律與社會導論
引言
法律的定義
規范、道德規范與民俗
定義法律的方法
法律定義總結
正義的定義
法系
法律的功能
法律的負面功能
法律研究
法律與社會研究的兩個視角
本章總結
第二章法律與司法理論
引言
法律體制
自然法學派
法律實證主義
法律功利主義
絕對律令
歷史法學派
經典社會學理論
法律現實主義
社會學法學
功能主義法學
法律文化學
法律行為主義
法律自由意志主義
法律經濟學
批判法學
批判種族主義法學
女權主義法學
法律人文學
本章總結
第三章法院、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組織結構與職能
引言
法院與糾紛的裁決
聯邦法院的發展歷程
司法體系的組織結構
司法把控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
聯邦地區法院
聯邦上訴法院
美國*高法院
州法院的組織結構
法官如何裁決案件
立法機關
警察統計數據
國際視野:聯合國系統
本章總結
第四章律師職業
引言
對律師職業的不同看法
英國律師職業的發展歷史
美國律師職業的發展歷史
當代美國的律師職業
大型公司制律師事務所
本章總結
第五章司法保障與法律職業道德
引言
律師、客戶與司法保障
滿足窮人的法律需求
律師職業道德
國際視野:德國與法國的法律教育
本章總結
第六章糾紛解決
引言
糾紛過程的幾個階段
糾紛的解決方法
判決的前提條件
社會因素對糾紛的影響
美國人對待法律的態度
關于美國訴訟的不同觀點
本章總結
第七章刑事法庭
引言
犯罪控制與正當法律程序
辯護律師
貧困被告人
國際視野:糾問制
本章總結
第八章陪審團
引言
審判
刑事案件中的陪審團
美國陪審團制度的發展
陪審團裁決
法官與陪審團
陪審團對法律的否棄權
國際視野:國際刑事法院
本章總結
第九章法律與社會管控
引言
社會管控的正式手段與非正式手段
法律管控
刑罰
威懾
列刑
白領犯罪
企業責任
本章總結
第十章法律對社會的影響
引言
社會對法律的影響
法律對社會的影響
對法律的遵從、抵制和規避
法院與社會變革
法院判決對刑事司法系統的影響
監獄改革
法律和社會運動
公民抗命和社會變革
本章總結
第十一章法律與種族不平等
引言
批判種族理論
非洲裔美國人和刑事司法制度
國際視野:全球人口販運
本章總結
第十二章隱私與監視
引言
隱私重要嗎?
隱私法發展簡史
隱私法
憲法與隱私權
圓形監獄社會
政府監視
政府監視與國內犯罪
私營公司的在線數據收集
身份盜竊
網絡犯罪
數字時代憲法
藥物檢測
DNA鑒定
指紋和生物識別
本章總結
法律與社會(第三版) 相關資料
序言
傳統上,法律的學術研究集中于司法判決、法規以及法律評論。法律是以規則的邏輯體系呈現的。用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的話來說,法官就像棒球比賽中“判斷好球和壞球的裁判員”,在裁決案件時幾乎沒有自由裁量權。
20世紀60年代,從事法律跨學科研究的學者將自己定位為“法律與社會”或“社會中的法律”這一新興領域的學者。從這種多學科方法的角度來看,法律是社會、經濟、政治和心理力量的產物,而不僅僅是分析推理和邏輯的產物。研究法律與社會的學者將研究的焦點從“黑字體法”轉移到以下方面:法律的起源、發展和功能等問題;糾紛解決;心理和政治因素對司法判決的影響;法律的影響;法律與社會變革的關系;法律與社會管控;種族、階級、性別與法律;法律和法律體系的多元性。
法律和社會的研究學者提請人們注意這樣一個事實,即“文本上的法律”往往與“實施中的法律”大不相同。
本書反映了作者30多年教學的見解,旨在對法律和社會領域作一明白易懂的介紹,重點是犯罪、社會正義、人權和法律的文獻。毫無疑問,它具有決然的跨學科性,并采用具體的案例和社會科學來說明核心概念。本書圍繞“法律對社會的影響以及社會對法律的影響”這一核心問題展開。
關于第三版
第三版對本書做了一些修改,以納入新的研究,并使本書盡可能地與時俱進。
新材料:內容已全面更新,以反映新的政策發展,體現多個領域的法律與社會類最新出版成果,涉及移民、警察、使用致命武力、墮胎、女性律師及人權等。
新技術:隨著技術的發展超過了現行的立法,社會需要探索的數字時代面臨的法律問題越來越多。
第三版全面研究了涉及隱私、網絡犯罪、監控、身份盜竊以及技術提出的新挑戰等問題。
新的主題:涵蓋了一些新的主題,包括親密伴侶暴力和涉及社交媒體與技術領域的當代問題,并擴大了范圍,如生育權、移民和治安問題。
請注意,新近的事態發展已盡量收錄在本書中,但有若干預料中的深刻變化不可能在《法律與社會》出版前充分收錄。
法律與社會(第三版) 作者簡介
馬修·利普曼,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UIC)犯罪學、法律和司法系名譽教授,教授刑法和刑事訴訟已有30多年。
在芝加哥約翰·馬歇爾法學院教授國際刑法。他在西北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在哈佛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碩士學位;他是賓夕法尼亞州律師協會的成員。他曾6次被UIC的畢業生投票授予杰出教學銀圈獎,還獲得了伊利諾伊大學校友會頒發的UIC火焰獎,以及卓越教學獎、教學認可(作品集)獎和榮譽學院年度獎。
利普曼教授是100篇文章的作者,是6本書的作者或合著者。2018年,利普曼教授獲得SAGE出版社頒發的基石作者獎。他的作品被數百種學術出版物引用,并被美國國內和國際法院和組織引用。他曾擔任UIC犯罪學、法律和司法系的各個主要行政職位,包括系主任、本科研究部主任及研究生研究部主任。
譯者簡介:
劉路陽,1975年9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英國劍橋大學犯罪學博士、十二屆全國青聯委員、歐美同學會理事,現任河南大學職務犯罪檢察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檢察研究基地主任,河南大學教授、黃河學者、博士生導師、教 育部2021年度“新文科”項目首席專家。
楊清平,1963年1月出生,河南大學外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英語系主任。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