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資本論》要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32145
- 條形碼:9787522732145 ; 978-7-5227-3214-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資本論》要義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馬克思經濟理論提供一般性介紹而非為某個特定觀點進行辯解,力求成為讀者了解馬克思經濟學著作基本篇目和馬克思經濟學完整結構的指南。該書共十章,內容涉及原作者對馬克思經濟理論的思想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商品、貨幣、資本和剩余價值、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和再生產、利潤率的平均化和下降、剩余價值分割、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社會主義等重要問題)的理解認識。作者在提出自己認識的同時,亦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資本論》相應章節,便于讀者對比學習。本書對于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哲學和方法論假設,尤其在抽象層面及與前期文本之間的聯系層面,指明馬克思思考和寫作方式的一些重要特征,有助于讀者正確地理解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敘述方式。
《資本論》要義 目錄
**章 讀懂馬克思:方法
一 歷史的和不斷變化的現實
二 人類知識的生產
三 知識結構
四 規定的層次性
五 出發點的重要性
六 高層級規定對基本規定的修正
七 自我規定和同義反復
八 通過不同層次的規定解釋
九 解釋、規定和注定
十 規律和趨勢
十一 規定的嚴格層次性
十二 模型和理論
十三 辯證法
第二章 商品:勞動、價值和貨幣
一 生產體系
二 商品二因素(《資本論》1.1.1)
三 勞動價值論
四 創造價值的勞動(《資本論》1.1.2)
五 價值的貨幣形式(《資本論》1.1.3,1.2)
六 貨幣、價格和價值
七 貨幣形式和貨幣價值(《資本論》1.3.1)
八 貨幣的流通和貯藏(《資本論》1.3.2.a,2b,3a,3b)
九 貨幣商品體系中的紙幣(《資本論》1.3.2c)
十 國際貨幣關系(《資本論》1.3.3c)
十一 有價格的非勞動生產物(《資本論》1.3.1)
十二 商品拜物教(《資本論》1.1.4)
第三章 資本和剩余價值理論
一 資本理論和價值理論
二 商品循環(《資本論》1.4)
三 資本主義生產(《資本論》1.4,1.5)
四 勞動力商品(《資本論》1.6)
五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資本論》1.6,1.7,1.9)
六 剩余價值和無酬勞動(《資本論》1.10)
七 剩余、剝削、階級和剩余價值
八 資本再生產和社會再生產
九 勞動力價值的再討論(《資本論》1.6)
十 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資本論》1.8)
十一 對剩余價值的解釋
十二 新古典經濟學的剩余價值理論
第四章 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
一 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資本論》1.12)
二 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方法(《資本論》1.10)
三 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方法(《資本論》1.12)
四 技術進步:使用價值和價值(《資本論》1.12)
五 資本家和生產方式(《資本論》1.13)
六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資本論》1.13,1.14,1.15)
十 結論
第五章 資本的再生產
一 再生產(《資本論》1.23)
《資本論》要義 作者簡介
鄧肯·K.弗利,美國經濟學家,圣達菲學院(Santa Fe Institute)外聘教授,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等任教,曾任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聯合主編(1999–2001),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副主編 (1976–1981)等學術職務,曾擔任美國經濟協會提名委員會成員(1990年)。研究領域主要集中于經濟理論、經濟學史、數學建模和統計分析。英文原著“Understanding Capital: Marx’s Economic Theory”由哈佛大學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在國外馬克思經濟理論研究領域具有較為重要影響。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