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奧波波納克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81621
- 條形碼:9787559681621 ; 978-7-5596-8162-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奧波波納克斯 本書特色
一、法語文壇的叛逆之聲 莫尼克·威蒂格 自傳體小說 中文版重磅推出
影響朱迪斯·巴特勒、薩拉·艾哈邁德、《燃燒女子的肖像》導演瑟琳·席安瑪的女性主義先鋒。
瑪格麗特·杜拉斯、娜塔莉·薩洛特、克洛德·西蒙、阿蘭·羅伯-格里耶一致推薦。獲法國*高文學榮譽之一“美第奇獎”。
基于作者童年的自傳性書寫,呈現一個不羈女孩的成長與愛戀。
二、 通過女孩的目光,重返所有人的童年
各種氣味、光線、聲音、質感、印象混合交織著涌來,一切在面前平等地呈現,童年世界無限伸展、無比清晰。
暈開的墨水,課間的游戲,反復誦讀的詩句,風或泥土或草葉濕漉漉的氣味,蝴蝶顫抖的翅膀,以及涌動的情愫。
然后是奧波波納克斯。創造出來的名字,不能公開的秘密,一個謎。驟現、消失,又現形。“我是奧波波納克斯。”
三、 顛覆規范的先鋒寫作,用純粹語言塑造嶄新的世界
擯棄分段,精簡標點, 以介于散文和詩歌之間的文體,還原童年接踵而至的事件與不間斷的印象,混亂中充滿活力與節奏。
模糊的主語創造出一種普遍性視角,讓每個人都能進入鮮活的童年現場。
用剝去性別、等級的純粹語言,展現性別身份未經社會構建的孩童的世界。所有孩子自由呼吸、奔跑,我們有自己的游戲。
奧波波納克斯 內容簡介
“奧波波納克斯:
可以伸展。無固定形狀,因此不可描述。
界,既非動物界,也非植物界,亦非礦物界,即無法界定。
情緒,不穩定,不建議與奧波波納克斯來往。”
《奧波波納克斯》是法國作家莫尼克·威蒂格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也是她的自傳性寫作,從孩童的視角呈現了一個女孩的成長經歷。本書顛覆了語言和敘事的規范,還原了未被性別和社會秩序約束的孩子對世界的感知。以純粹、細膩、介乎詩與散文間的書寫,邀請每個人重返童年的涌流。
奧波波納克斯奧波波納克斯 前言
中文版導讀
與許多同時代的作家一樣,莫尼克·威蒂格(1935—2003)很少談論自己。她*喜歡做的事是實驗新的寫作形式,以此跳脫出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類別范疇。1964 年**版《奧波波納克斯》的封面上印著“小說”,它也的確作為虛構作品獲得了“美第奇獎”(這是法國*權威的文學獎項之一,嘉獎*具智慧、美感,*能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把“美第奇獎”頒給威蒂格的正是當時*重要的一批作家:娜塔麗·薩洛特、瑪格麗特·杜拉斯、克洛德·西蒙等,他們都是“新小說”的代表人物,和他們一樣,威蒂格的作品也在午夜出版社出版(午夜出版社也出版了塞繆爾·貝克特的作品)。威蒂格與“新小說”派的關系可見一斑。直到20 世紀 80 年代,“新小說”派一直主導著法國文化界。也正是在 20 世紀 80 年代,新小說作家的美學和文學傾向開始發生轉變:在此之前,他們與自傳體的寫作形式一直保持著距離,從 80 年代起,雖然他們依舊堅持自己一貫的美學和寫作原則,但個人生活開始成為他們的寫作題材,如娜塔麗·薩洛特的《童年》、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獲 1984 年龔古爾文學獎)、阿蘭·羅伯—格里耶的《重現的鏡子》。午夜出版社也借著這股回歸“傳記”的風潮在 1984 年再版了《奧波波納克斯》,讓這本在二十年前作為小說和虛構作品來閱讀和接受的作品,得以作為自傳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奧波波納克斯 目錄
奧波波納克斯 /001
后記 一部振聾發聵的作品 /241
注釋 /247
譯后記 /251
奧波波納克斯 相關資料
奧波波納克斯
叫羅貝爾·帕揚的小男孩最后一個走進教室,大喊著誰想看我的小雞雞,誰想看我的小雞雞。他重新扣上褲子。他穿著米色的羊毛襪。嬤嬤叫他閉嘴,為什么每次最后一個都是你。這個上學只用穿過一條馬路的小男孩總是最后一個到。從校門望出去就能看見他家,門前有幾棵樹。課間休息的時候有時能聽到他媽媽喊他的聲音。她在最高的窗戶后頭,越過樹梢就能看到她。床單晾在墻上。羅貝爾,過來拿你的口罩。她的聲音大到所有人都能聽見,但是羅貝爾·帕揚不理她,所以喊羅貝爾的聲音繼續回響著?ㄌ亓·勒格朗第一次來學校的時候在馬路上看見了學校的院子和鐵絲網旁邊的草和丁香,那是用光滑的鐵絲編成的網,勾出一個個菱形的圖案,下雨時雨滴會掛在菱形的四個角上,網比卡特琳·勒格朗高。她攥著推開門的母親的手。院子里有很多孩子在玩耍,但是一個大人也沒有,只有卡特琳·勒格朗的母親,她最好也別進學校,學校是小孩待的地方,要告訴她才行,要不要告訴她呢。教室里面很大,有很多課桌,有一個大圓爐子,爐子周圍也圍著菱形鐵絲網,一根管子伸到靠近天花板的位置,管子上有的地方像手風琴的風箱,嬤嬤踩在靠窗的梯子上做著什么,她想關上最上面的那扇窗?ㄌ亓·勒格朗的母親說,您好,嬤嬤,于是她從梯子上下來,接過卡特琳·勒格朗的手,然后讓母親趁你不注意的時候離開,放心吧。卡特琳·勒格朗聽到院子里傳來吵鬧聲,為什么不讓她跟其他孩子一起,也許是因為她還沒有真正地來到學校,因為這要是學校的話也跟想象的太不一樣了。它看起來就像家一樣,只是比家更大。下午有時候孩子們也會被要求睡覺,但不是真睡。所有人把手臂交叉放在桌上,把頭埋在手臂里。閉上眼睛。不許說話。卡特琳·勒格朗時不時會睜開一只眼睛,但這也是不允許的。你們經常站成一排唱歌,在我右手邊/有一棵玫瑰樹/它會在五月盛開,然后舉起右手?ㄌ亓·勒格朗向右手邊看去,現在不是五月,所以玫瑰樹還沒發芽。你吃點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點心籃,一到四點嬤嬤就挎著所有人的點心籃大喊,這個籃子是誰的,籃子的主人就會回答,是我的。點心籃里有一塊面包、一條巧克力、一個蘋果或一個橘子?ㄌ亓·勒格朗總是在上學路上吃掉自己的水果,雖然她不該這么做但她就是忍不住。有時她只是咬上一兩口,嬤嬤就會問,有個咬了一半的蘋果的籃子是誰的。她經常故意在點心時間之前忘記自己是不是已經把蘋果或橘子吃了,為了給自己一個驚喜,也為了看看水果會不會在她忘記的時間里自己長回來。卡特琳·勒格朗作弊了,她知道這不是游戲,因為她不可能完全沒有印象,當她拿到點心籃看到籃子里沒有蘋果或者只剩一個蘋果核的時候,她也只會有一點點驚訝,畢竟她沒辦法完全忘記自己籃子的模樣。嬤嬤在削橙子。她用刀抵著旋轉的橙子,橙子皮打著圈從橙子上脫落下來。削完所有的橙子,她把最大的圓圈掛在門上,也就是那些沒被削斷的完整的皮,它們順著門垂下,被碰到的時候會轉圈,嬤嬤不愿意把它們給別人。
昨天我讀到了第一篇關于莫尼克·威蒂格的《奧波波納克斯》的文章。果不其然,文章作者和我讀出了不一樣的奧波波納克斯。
奧波波納克斯
叫羅貝爾·帕揚的小男孩最后一個走進教室,大喊著誰想看我的小雞雞,誰想看我的小雞雞。他重新扣上褲子。他穿著米色的羊毛襪。嬤嬤叫他閉嘴,為什么每次最后一個都是你。這個上學只用穿過一條馬路的小男孩總是最后一個到。從校門望出去就能看見他家,門前有幾棵樹。課間休息的時候有時能聽到他媽媽喊他的聲音。她在最高的窗戶后頭,越過樹梢就能看到她。床單晾在墻上。羅貝爾,過來拿你的口罩。她的聲音大到所有人都能聽見,但是羅貝爾·帕揚不理她,所以喊羅貝爾的聲音繼續回響著?ㄌ亓·勒格朗第一次來學校的時候在馬路上看見了學校的院子和鐵絲網旁邊的草和丁香,那是用光滑的鐵絲編成的網,勾出一個個菱形的圖案,下雨時雨滴會掛在菱形的四個角上,網比卡特琳·勒格朗高。她攥著推開門的母親的手。院子里有很多孩子在玩耍,但是一個大人也沒有,只有卡特琳·勒格朗的母親,她最好也別進學校,學校是小孩待的地方,要告訴她才行,要不要告訴她呢。教室里面很大,有很多課桌,有一個大圓爐子,爐子周圍也圍著菱形鐵絲網,一根管子伸到靠近天花板的位置,管子上有的地方像手風琴的風箱,嬤嬤踩在靠窗的梯子上做著什么,她想關上最上面的那扇窗?ㄌ亓·勒格朗的母親說,您好,嬤嬤,于是她從梯子上下來,接過卡特琳·勒格朗的手,然后讓母親趁你不注意的時候離開,放心吧。卡特琳·勒格朗聽到院子里傳來吵鬧聲,為什么不讓她跟其他孩子一起,也許是因為她還沒有真正地來到學校,因為這要是學校的話也跟想象的太不一樣了。它看起來就像家一樣,只是比家更大。下午有時候孩子們也會被要求睡覺,但不是真睡。所有人把手臂交叉放在桌上,把頭埋在手臂里。閉上眼睛。不許說話?ㄌ亓·勒格朗時不時會睜開一只眼睛,但這也是不允許的。你們經常站成一排唱歌,在我右手邊/有一棵玫瑰樹/它會在五月盛開,然后舉起右手?ㄌ亓·勒格朗向右手邊看去,現在不是五月,所以玫瑰樹還沒發芽。你吃點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點心籃,一到四點嬤嬤就挎著所有人的點心籃大喊,這個籃子是誰的,籃子的主人就會回答,是我的。點心籃里有一塊面包、一條巧克力、一個蘋果或一個橘子?ㄌ亓·勒格朗總是在上學路上吃掉自己的水果,雖然她不該這么做但她就是忍不住。有時她只是咬上一兩口,嬤嬤就會問,有個咬了一半的蘋果的籃子是誰的。她經常故意在點心時間之前忘記自己是不是已經把蘋果或橘子吃了,為了給自己一個驚喜,也為了看看水果會不會在她忘記的時間里自己長回來。卡特琳·勒格朗作弊了,她知道這不是游戲,因為她不可能完全沒有印象,當她拿到點心籃看到籃子里沒有蘋果或者只剩一個蘋果核的時候,她也只會有一點點驚訝,畢竟她沒辦法完全忘記自己籃子的模樣。嬤嬤在削橙子。她用刀抵著旋轉的橙子,橙子皮打著圈從橙子上脫落下來。削完所有的橙子,她把最大的圓圈掛在門上,也就是那些沒被削斷的完整的皮,它們順著門垂下,被碰到的時候會轉圈,嬤嬤不愿意把它們給別人。
后記 一部振聾發聵的作品
昨天我讀到了第一篇關于莫尼克·威蒂格的《奧波波納克斯》的文章。果不其然,文章作者和我讀出了不一樣的奧波波納克斯。
我的奧波波納克斯,它可能是,甚至幾乎是,第一本關于童年的現代著作。我的奧波波納克斯,它為之前百分之九十的寫童年的書宣判了死刑。它是某種文學的終結,謝天謝地。這是一本既值得欽佩又舉足輕重的書,因為它遵循了一條絲毫或幾乎絲毫未被觸犯的鐵律,那就是只使用純粹的描述材料,且僅依靠純粹的客觀語言。最后這點非常重要。兒童正是用它來梳理和清點童年的世界,而作者用它譜寫了一支素歌。所以我說我的奧波波納克斯是一部書寫杰作,因為它是用奧波波納克斯自己的語言寫成的。
但是別擔心,成年人即使不懂奧波波納克斯的語言,也對它不陌生。只要讀一讀莫尼克·威蒂格的書就能回想起來。當然你也不是不可能拖著沉重的眼皮讀著一部虛假的文學作品,甚至懷疑作者寫的是不是文學作品。
這本書講的是什么?孩子。十個,抑或一百個小女孩和小男孩,他們有著自己被賦予的名字,但也可以把它們當作籌碼來交換。這本書講的是一千個小女孩在一起,一大群小女孩向你涌來,把你淹沒。就是這樣一種流動的、寬廣的、洋流般的東西?一個浪卷來一大片、一大群孩子。畢竟在書的開頭,孩子們的年紀非常非常小,正處于無盡歲月的深處。韋羅妮克·勒格朗差不多只有三歲吧?
首先,在這個巨浪里生活、翻滾、攢動著千千萬萬個小浪花。小浪花們共生,像連發的子彈一樣前赴后繼,甚至遵循著一種絕對的秩序。接著每一朵小浪花擴展開來,放慢速度,與另一朵小浪花交疊、擁抱,最后融合在一起—童年老去了。作者非同尋常的藝術讓我們絲毫沒有察覺這種老去已經在我們身上發生。就像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我們會困惑,會驚訝。接下來到了學乘法的年紀,然后是學拉丁語的年紀?但要注意,即便已經老去,童年依舊是童年,我們始終沒有離開這座銅墻鐵壁、堅不可摧的城堡。我們這才發現我們進不去。我們被邀請去觀察,去見證。童年在制造,在成形,在我們眼前呼吸。
這種推進令人稱道。時間在流淌,如同深邃的源泉,伴隨著我們看到的童年,一起充盈著我們。
剛開始,一個小女孩在剝一個橙子,她咬了一口,吞掉了一整片天空,吞掉了另一個死去的小女孩,吞掉了一切的一切。接著,小女孩換了一個橙子,她吞掉了另一個橙子,她以閃電般的速度用眼睛遮住另一片天空,她吞掉本子上寫了一個小時的“橫豎撇捺”。接下來,什么事情發生了。比如在第一個橙子和第二片被吞掉的天空之間,什么東西無聲地顫抖了一下。在面包屑做的小人和被撕掉翅膀的蝴蝶之間,什么事情發生了—做小人的小女孩和肢解蝴蝶的小女孩是同一個人。
在童年的盡頭,在故事的末尾,在城墻崩塌的時刻,聯結永遠地形成了。這時精神已經被心靈的顫抖荼毒,大家不再一起玩耍,不再共生。友情誕生了。
作為城堡理想的守門人,一模一樣、不知其名的天主教修女們就像成年人的范本,在過道、宿舍里一字排開。童年的涌流拍打著她們暗淡的黑裙。在她們虔誠的陰影下,暗藏著對死與生世俗的、純真的、可怕的審視。
一個主教死了。他的死會造成或帶來什么?在隆重、奢華的主教葬禮中,在中殿的陰影下,在一切引人注目之物的陰影中,在一切之下,小女孩的一綹頭發被她旁邊的小女孩看到了。多美啊。跪在地上的小女孩的頭發的運動被發現,一種空間上的發現,頭發與小女孩同時運動,因她而動,但又遵循著自己的規律:它在小女孩的身旁呼吸,同時在她的頭上呼吸,像植物在地上呼吸。沒有借助任何形容詞來形容這一對美的發現。頭發的運動被描述得與亡者彌撒飛揚的管風琴樂曲一樣。音樂讓墻壁倒塌,它無處不在,而在這下方,在它的包圍中,一個孩子的頭發,對另一個孩子來說,穿透了原初的黑暗。經過的天主教修女們盲目地見證了她們并不知曉的另一種耀眼的至福。
她們有自己的作用。她們的作用在這本書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通過用毫無意義、隱晦不明的義務來點綴童年,她們給了童年違背義務的自由。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學拉丁語的時期也是令人難忘的戰爭時期。小女孩們被蕁麻鞭打,大腿被撕咬,叛徒被發現。等著跟其他的孩子去偷一塊不知道能用來做什么的大鐵板,其他的孩子沒有赴約。所以,也許黎明就是這個被叫作黎明的短暫時刻。但它是那么短暫。
我的話到此為止。你也好,我也罷,我們都寫過這本書。一個人把這本我們都寫過的奧波波納克斯挖掘了出來,不管我們愿不愿意。在合上書的那一刻我們分道揚鑣。我的奧波波納克斯,它是一部杰作。
瑪格麗特·杜拉斯
《法國觀察家》,1964年11月5日
奧波波納克斯 作者簡介
莫尼克·威蒂格(Monique Wittig,1935—2003)
法國作家、哲學家、女性主義理論家,法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她提出了“異性戀契約”(heterosexual contract)的概念,是性別研究無法繞開的人物,影響深遠。威蒂格同樣因其文學作品享有盛名,她的寫作打破了文體和語言的規范,超越了性別界限。代表作有《直人思維》《奧波波納克斯》《女游擊戰士》等。
譯者 張璐
法語譯者,法國新索邦大學巴黎高等翻譯學院博士在讀,譯有《黃金年代》《好咖啡為什么好》《莫里索:親密時刻》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