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危機經濟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73019
- 條形碼:9787521773019 ; 978-7-5217-7301-9
- 裝幀:軟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危機經濟學 本書特色
獲選《金融時報》2023年度經濟學*佳書籍
北大國發院院長黃益平、印度央行前行長拉古拉邁·拉詹、《經濟學原理》作者曼昆、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聯合推薦
不僅揭示金融危機的本質與成因,更教會我們如何在危機中尋找機遇,為經濟復蘇貢獻力量。
借助生動案例和簡潔語言,將復雜的宏觀經濟學概念變得易于理解,輕松掌握金融市場的運作規律。
回顧近30年來的重大金融危機,剖析了泡沫的形成與破裂、資本流動的利弊、銀行系統的脆弱性以及政策制定者在危機中的角色。幫助讀者看到金融危機的全貌,理解為何某些政策在危機中有效,而另一些則可能加劇問題。
危機經濟學 內容簡介
金融危機日益頻發,一旦惡化,就會如巨浪一般,將區域乃至全球經濟拖入深淵,沒有哪個國家和個體可以幸免。 本書由兩位知名經濟學家聯袂創作,以金融和宏觀經濟的交叉視角,介紹了與這種可怕災難相關的10個基本概念,清晰展現投資者、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的行為及背后邏輯,以及推動經濟復蘇的關鍵因素。 書中呈現了近10年來關于危機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用這些成果剖析了美國大蕭條、日本股票和地產泡沫、墨西哥龍舌蘭危機等過去30多年間發生的多次危機,為人類未來預防乃至應對危機提供啟發和建議。
危機經濟學 目錄
**章 導論
崩潰
本書的結構
如何使用本書
致謝
**部分 不斷加劇的脆弱性:危機的醞釀
第二章 泡沫與信念
一個納入了“凱恩斯選美比賽”的泡沫模型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的日本泡沫
1998—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
第三章 資本流入及其(錯誤)配置
一個錯配模型
歐元危機的種子是如何被埋下的:葡萄牙21 世紀初的衰退
智利20 世紀70 年代的自由化和1982 年的宏觀金融崩潰
第四章 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
現代銀行和影子銀行
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及其證券化
西班牙21 世紀**個十年的信貸繁榮
第二部分 崩潰:觸發器和放大器
第五章 系統性風險及其放大和傳播
策略互補性、放大和均衡多重性
21 世紀**個十年愛爾蘭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1997—1998 年的新興市場金融風暴
第六章 償付能力與流動性
債務,以及極具挑戰性的對流動性不足和失去償付能力的區分
1931 年德國銀行系統的擠兌
2010—2012 年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作用
第七章 私營部門和公共部門之間的聯結
“惡魔循環”/“末日循環”
2007—2010 年歐洲各國銀行與主權政府之間的循環
2001—2002 年的阿根廷危機
第八章 逃向安全資產
安全資產
歐元區的借貸成本:2010—2012 年危機
新冠疫情期間的大避險:2020 年
第三部分 政策與經濟復蘇
第九章 匯率政策與復蘇速度
匯率和復蘇模型
1994—1995 年的墨西哥龍舌蘭危機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持續停滯
第十章 新的常規性貨幣政策
準備金飽和與量化寬松
日本中央銀行自1998 年以來的創新
危機期間歐元區的收益率曲線
第十一章 財政政策和實際利率
對儲蓄和投資的重新審視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儲蓄的增加
美國大蕭條的結束
第四部分 *后的話
第十二章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譯后記
危機經濟學 相關資料
第一章 導論
不同的是,過去10 年,大量致力于剖析各個時期的金融市場和分析宏觀經濟劇烈波動原因的研究,都是在宏觀經濟學和金融學的交叉領域涌現的。研究者們探索了許多新觀點、新證據,對我們觀察到的現象提出了新的解釋。這些解釋,不僅可以應用于最近這場全球危機,而且可以應用于過去30多年來的多場區域性宏觀金融崩潰。本書對其中一些發現做了簡明扼要的介紹。
崩潰
金融市場多得令人眼花繚亂。在每一個金融市場,人們都在不同的地區與不同的交易對手交易不同的資產。資產價格有所波動是再自然不過的,因為它對基本面、制度特征和人們的信念的無數變化都會做出反應。因此,在任何時候,總會有某個地方的某個金融市場正在經歷價格或交易量的大幅下跌或上漲,這一點實在不足為奇。
但是金融危機遠不止于此。金融危機是指,在同一個時期,許多個金融市場同時呈現出了相同的虧損模式。一個角落的壞消息迅速蔓延到其他各個角落;一家金融機構失敗,導致它無法履行對其他機構的承諾,于是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宏觀金融崩潰比一般的金融危機還要嚴重。當金融危機蔓延到實體經濟,并在重創實體經濟后反過來再一次引發金融危機時,就會發生宏觀金融崩潰。這種危機伴隨著急劇而深刻
的衰退,其后果是數以百萬計的人失業和民眾收入的普遍下降;同時,相關機構也將面臨極大壓力,不得不拼命尋找替罪羊。本書的研究主題就是這種宏觀金融崩潰。
盡管后果極其嚴重,但是宏觀金融崩潰其實并不罕見。僅僅在過去20 年間,就發生了兩個同時影響了許多國家的大型宏觀經濟事件——2008—2010 年的全球衰退和2010—2012年的歐債危機——它們都是宏觀金融崩潰。從阿根廷到土耳其,再到黎巴嫩,在許多看似與這兩場宏觀金融崩潰毫不相關的國家,民眾的幸福感都出現了大幅下降。新冠大流行導致的2020—2021 年的經濟衰退,本來也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新的宏觀金融危機,但是金融市場出現了反彈,經濟也表現出了彈性和韌勁,盡管(在美國)最終帶來的是高通貨膨脹率。類似的,2022 年2 月俄烏沖突以及隨后相關國家實施的制裁本來也可能會引發金融危機——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沖突狀態或許還會延續很久,因此這種可能性依然存在。很自然地,經濟學家早就開始研究了:為什么這種崩潰當初會發生?它們是如何傳播的?我們怎樣才能減輕它們的影響?在掌握了相關知識后,經濟學家就能理解為什么這種崩潰是現代經濟的一個特征,政策制定者怎樣才能做好準備以防止崩潰發生,在崩潰真的發生時又該如何做出反應。像病毒一樣,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是無法根除的。但是,正如科學家可以通過努力研究,掌握病毒暴發演變成流行病的規律并知道如何控制它們一樣,經濟學家也在盡心竭力地研究宏觀金融危機。
第一章 導論
金融崩潰會拖垮整個經濟。2008—2010 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和2010—2012 年的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就是其中兩個非常突出的例子。與前幾十年發生的那些金融危機的情況不同,這兩次金融崩潰沒有僅僅局限于資產價格的劇烈波動,也沒有僅僅表現為市場上的“大鯊魚”和無知散戶的巨大收益及損失。受到它們困擾的,也不僅限于那些從它們的金融市場運行方式中就可以看出明顯存在制度問題和“斷層線”的國家——那些國家發生金融危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事實上,這兩次金融崩潰都是宏觀金融危機,給全世界的家庭都帶來了經濟困難,無論是在富裕國家還是在新興國家。而且有一個事實很有意思,以往,金融經濟學家和宏觀經濟學家之間似乎存在某種“天然”的分工:金融經濟學家花了很多精力試圖理解金融市場的狂熱和恐慌,而宏觀經濟學家則總是忙于理解大衰退和大蕭條。
不同的是,過去10 年,大量致力于剖析各個時期的金融市場和分析宏觀經濟劇烈波動原因的研究,都是在宏觀經濟學和金融學的交叉領域涌現的。研究者們探索了許多新觀點、新證據,對我們觀察到的現象提出了新的解釋。這些解釋,不僅可以應用于最近這場全球危機,而且可以應用于過去30多年來的多場區域性宏觀金融崩潰。本書對其中一些發現做了簡明扼要的介紹。
崩潰
金融市場多得令人眼花繚亂。在每一個金融市場,人們都在不同的地區與不同的交易對手交易不同的資產。資產價格有所波動是再自然不過的,因為它對基本面、制度特征和人們的信念的無數變化都會做出反應。因此,在任何時候,總會有某個地方的某個金融市場正在經歷價格或交易量的大幅下跌或上漲,這一點實在不足為奇。
但是金融危機遠不止于此。金融危機是指,在同一個時期,許多個金融市場同時呈現出了相同的虧損模式。一個角落的壞消息迅速蔓延到其他各個角落;一家金融機構失敗,導致它無法履行對其他機構的承諾,于是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宏觀金融崩潰比一般的金融危機還要嚴重。當金融危機蔓延到實體經濟,并在重創實體經濟后反過來再一次引發金融危機時,就會發生宏觀金融崩潰。這種危機伴隨著急劇而深刻
的衰退,其后果是數以百萬計的人失業和民眾收入的普遍下降;同時,相關機構也將面臨極大壓力,不得不拼命尋找替罪羊。本書的研究主題就是這種宏觀金融崩潰。
盡管后果極其嚴重,但是宏觀金融崩潰其實并不罕見。僅僅在過去20 年間,就發生了兩個同時影響了許多國家的大型宏觀經濟事件——2008—2010 年的全球衰退和2010—2012年的歐債危機——它們都是宏觀金融崩潰。從阿根廷到土耳其,再到黎巴嫩,在許多看似與這兩場宏觀金融崩潰毫不相關的國家,民眾的幸福感都出現了大幅下降。新冠大流行導致的2020—2021 年的經濟衰退,本來也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新的宏觀金融危機,但是金融市場出現了反彈,經濟也表現出了彈性和韌勁,盡管(在美國)最終帶來的是高通貨膨脹率。類似的,2022 年2 月俄烏沖突以及隨后相關國家實施的制裁本來也可能會引發金融危機——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沖突狀態或許還會延續很久,因此這種可能性依然存在。很自然地,經濟學家早就開始研究了:為什么這種崩潰當初會發生?它們是如何傳播的?我們怎樣才能減輕它們的影響?在掌握了相關知識后,經濟學家就能理解為什么這種崩潰是現代經濟的一個特征,政策制定者怎樣才能做好準備以防止崩潰發生,在崩潰真的發生時又該如何做出反應。像病毒一樣,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是無法根除的。但是,正如科學家可以通過努力研究,掌握病毒暴發演變成流行病的規律并知道如何控制它們一樣,經濟學家也在盡心竭力地研究宏觀金融危機。
正如人們預料到的,經濟學家已經提出了一系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種宏觀金融崩潰的新概念。然而,在宏觀經濟學和金融經濟學的交叉領域之外進行研究的許多經濟學家,對這些新概念仍然只有一些模糊的了解。本科和碩士水平的經濟學學生則大多不知道這些新概念。這是因為,關于宏觀金融崩潰的當代研究成果,還沒有滲透到教科書中。因此,在公共辯論或政策討論中,宏觀金融崩潰在許多時候仍然被視為經濟科學中的一種異常現象。人們即便是在運用關于宏觀金融崩潰的當代概念和模型時,也往往未能準確地理解它們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應該如何去應用它們,以及怎樣才能將它們組合成一個整體圖景。本書的目標就是,站在宏觀經濟學和金融學的交叉點上向讀者介紹這些基本概念以及相關的觀點。將這些概念結合起來運用,不僅可以對以往的宏觀金融崩潰給出更加豐富的描述,還可以提供關于未來可能發生的宏觀金融崩潰的更加深刻的洞見。
這本書的主體內容分為10 章,每一章大體上都是獨立的,集中討論一個基本概念。每一章又分成各自包含相對完整內容的三節。在每一章中,我們會先在第一節引入宏觀金融領域的一個概念,并輔以相關的圖表,然后在第二節和第三節運用這個概念去分析歷史上兩次不同的宏觀金融崩潰事件。在本書中,我們更多地依賴直覺、圖表和敘事,而不是正式的模型、推導或計量經濟學分析。本書采用的方法是分析性的,但是對讀者的知識儲備要求并不太高,讀者扎實地學習過經濟學入門課程就可以。我們試圖在本書的每一節中,都從一個模型或一個歷史事件中總結出一個有穿透力的觀點,但是并不打算展開對替代方案的討論,也不準備對許多其他因素詳加描述(盡管考慮那些因素后可能會描繪出一個更加完整的畫面)。我們力求深刻和簡明扼要,同時也充分意識到了,本書主體內容30 節的每一節都可以擴展成一本書。我們的目標不是為研究人員提供一個詳盡的綜述,而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在課堂上使用的文獻切入點,以補充他們的教科書。簡言之,我們試圖提供一個關于“宏觀金融崩潰”的速成教程。
危機經濟學 作者簡介
馬庫斯·布倫納梅爾(Markus K. Brunnermeier):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系愛德華茲·S. 桑福德講席教授、本德海姆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員,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士。曾任美國金融協會主席,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歐洲系統性風險委員會、德國央行等機構任職。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市場、貨幣理論和宏觀經濟等,尤其關注泡沫、流動性、金融危機和數字貨幣。曾獲Bernácer獎、路德維希·艾哈德經濟學出版物獎等,著有《韌性社會》和《歐元的思想之爭》等。
里卡多·雷斯(Ricardo Rei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A. W. 菲利普斯經濟學教授,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理事會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歐洲區域常務委員會成員,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宏觀經濟年鑒咨詢委員會成員,國際清算銀行咨詢小組成員,瑞典央行學術顧問。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貨幣經濟學、金融經濟學、國際宏觀經濟學、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曾獲于爾約·楊松獎。 經濟學博士,浙江大學跨學科中心特約研究員。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