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歷史性中的人與世界: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36324
- 條形碼:9787100236324 ; 978-7-100-23632-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性中的人與世界: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研究 本書特色
1.本書系統梳理了赫爾德的文化哲學思想,揭示了這位被忽視的一流思想家的深刻洞見,重新確立了他在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2.赫爾德不僅是啟蒙運動的參與者,更是*早對啟蒙理性展開批判的思想家之一。他將情感與個性融入哲學,倡導理性與信仰的平衡。本書詳盡探討了他的歷史主義與解釋學方法,為重新審視啟蒙遺產和反思現代性提供了新的視角。
3.赫爾德強調文化的多樣性與平等性,反對文化霸權。本書深刻闡述了他的多元文化主義思想,展現了其如何超越文化相對主義,為當代全球化語境下的文化沖突與融合提供了重要啟示。
歷史性中的人與世界: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認為,不管是從思想本身的原創性,還是從對后世思想的影響來說,赫爾德都是一位**流的哲學家。因此本書將赫爾德作為一個哲學家來理解,力圖澄清和討論其思想中那些極具原創性的觀念。 具體地說,本書將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放置到他的存在論、認識論、人性論和語言哲學的基礎上來理解,力圖揭示他的文化思想和觀點背后充分的哲學理據,呈現赫爾德思想的有機性與系統性,糾正人們對赫爾德文化思想的印象——充滿混亂與矛盾,消除人們對他思想的諸多標簽式誤解,真實客觀地理解赫爾德的文化哲學思想。
歷史性中的人與世界: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研究 目錄
群星璀璨的德國啟蒙時代(代序) /趙林
導 論
**章 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的源起
**節 經驗主義的興起及其對赫爾德文化哲學的影響
第二節 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 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的本體論與認識論基礎
**節 赫爾德的《論存在》
第二節 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的本體論基礎
第三節 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的認識論基礎
第三章 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的人學基礎
**節 啟蒙時代人性即理性的人性觀
第二節 赫爾德對啟蒙理性觀與人性觀的批判
第三節 赫爾德的表現主義人性觀
第四章 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的語言哲學基礎
**節 西方近代主流的語言觀
第二節 赫爾德語言哲學的三個主要概念
第三節 赫爾德語言哲學視域下的主體與文化
第五章 赫爾德文化哲學核心議題一:歷史主義與解釋學方法
**節 歷史主義:赫爾德文化哲學的本體性原則
第二節 解釋學方法:赫爾德文化哲學的認識論
第六章 赫爾德文化哲學核心議題二:文化有機論與文化民族主義
**節 赫爾德文化有機論的實質:文化的生發性與整體性
第二節 赫爾德文化民族主義的基本邏輯:由文化而民族
第七章 赫爾德文化哲學核心議題三:多元文化主義與人道
**節 超越文化相對主義與極端民族主義:赫爾德的多元文化主義
第二節 實現人道:人類文化的*終目的
第八章 赫爾德文化哲學的意義及影響
**節 赫爾德對啟蒙世界觀的反思和批判
第二節 哲學理解范式的轉換與歷史解釋模式的轉變
第三節 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對德國浪漫主義的影響
參考文獻
歷史性中的人與世界: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研究 相關資料
根據赫爾德的人性觀和語言哲學觀,人被描述為在語言—歷史中展開的場域,那么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由于他們生活于其中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傳統的不同,他們對自我的理解和對世界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正是由于這些不同,理解者與理解者所希望理解的對象之間就可能存在著巨大的鴻溝,特別是對于那些和理解者有著完全不同的生存背景—自然環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傳統的人,理解者為了理解他們就需要付出特別的努力,因此理解經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這種困難主要來自理解者與被理解者生活世界的區別。因此,在理解中就有一個特別值得理解者注意的問題:當他理解一個歷史性的他者的時候,他很容易把自己的思想投射到對他者的理解當中,進而歪曲了被理解者的思想。這種傾向如何避免,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與自身文化完全不同的他者文化,這些問題始終都是赫爾德解釋學關注的核心問題,而且正是在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解理論。
赫爾德的理解理論建立在他的語言觀之上。在他看來,語言是我們用自身的全部力量與世界打交道所形成的“形象”。這“形象”有兩方面的含義:一、它是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世界在“形象”中被照亮,成為我們可以理解的對象;二、“形象”是我們自身全部黑暗力量作用的結果,黑暗力量的整體作為自我在“形象”中被照亮,成為自我這個黑暗深淵中可被理解的部分。這樣,一種語言就不但是使用這種語言的人眼中世界的“形象”,也是他們自己的“形象”,一種語言編織了一種對世界和自我的理解的網絡結構。在這種理解下,一個語詞觀念的意義就不像傳統思想家所理解的那樣是這個觀念所指稱的事物,而是這個語詞在它被使用的語言網絡中的用法,因為它關涉的不只是使用它的人眼中的世界,而且還是使用它的人力量的表達。另外,我們也談到,人是在語言—歷史中展開的場域,人通過語言認識世界的同時也認識了自己,語言既是照亮世界的光,同時也是照亮人自身的光。所以,在赫爾德的理解中,語言就是思想,語言的界限就是思想的界限,也是自我的界限。
因此,赫爾德在語言跟思想和觀念的關系中主要是強調語詞的意義,這種對觀念的理解,尤其是對概念與思想關系的理解和傳統思想家有很大的不同。在傳統思想家特別是理性主義思想家看來,思想和觀念都先于語言,并且它們和語言的關系是外在的,思想和觀念可以獨立于語言而存在,語言只是表達思想和觀念的物質外殼。但是在赫爾德的理解中,語言跟思想和觀念的關系都發生了變化,語言與思想的關系被赫爾德理解為語言就是思想自身,語言的界限就是思想的界限,而語言和觀念的關系被理解為語詞的意義在于它的用法。(第五章第二節)
歷史性中的人與世界:赫爾德文化哲學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陳艷波,哲學博士,貴州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省“中國共產黨人'心學’與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高端智庫”研究員,中宣部“國家青年文化英才”(理論類)人選者,貴州省第九批省管專家人選者,第五批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國家一流專業(哲學)負責人,榮獲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先鋒”稱號,兼任貴州省哲學學會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當代文化哲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德國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在《哲學研究》《世界哲學》《哲學動態》《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刊物發表理論和學術文章50余篇,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級以上項目近10項,獲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各兩次。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德國啟蒙哲學研究。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