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合成生物學(牛秋紅)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459077
- 條形碼:9787122459077 ; 978-7-122-45907-7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合成生物學(牛秋紅) 內容簡介
本書以合成生物學的原理知識、學科前沿和應用案例為主線,主要介紹了合成生物學的概念、原理、方法,合成生物系統的設計與調控,以及無細胞合成生物系統、合成生物學的應用案例分析和發展趨勢、生物安全與倫理問題,旨在總結和闡述合成生物學理念、理論、方法和工程應用。 本書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系統性,可作為高等學校生物工程、化學化工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生物、化學、醫學等領域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參考資料。
合成生物學(牛秋紅)合成生物學(牛秋紅) 前言
合成生物學自誕生起就極大地改變了生物學研究和應用的面貌。作為生物學與工程學之間的新興交叉學科,合成生物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工程技術。合成生物學是以系統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和遺傳學為基礎的現代生物技術,其目標是在發育和分化的過程中設計、改造、重建、再生生物分子、生物組分、生物系統、代謝途徑、人工細胞和生物個體等。合成生物學是繼遺傳工程之后生物技術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在生物能源、環境改善、醫藥、保健、疫苗等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合成生物學(牛秋紅) 目錄
**章 合成生物學概述 001
**節 合成生物學概念 001
第二節 合成生物學的研究內容和意義 003
一、合成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步驟 003
二、合成生物學研究的核心內容 004
三、合成生物學研究意義 011
第三節 合成生物學: 多學科交叉領域和工程化特質 012
一、合成生物學與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交叉 012
二、合成生物學與系統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的交叉 013
三、合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和代謝工程的交叉 015
四、合成生物學的工程化特質 016
第四節 合成生物學的創新與應用 017
一、合成生物技術在新材料開發中的創新與進展 017
二、通過合成生物學進行天然產物的高效合成 022
三、合成生物學在微生物藥物開發方面的創新與前景 029
第二章 合成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 033
**節 合成生物學的基本原理 033
一、生物系統的解耦 033
二、生物系統的抽提 034
三、合成生物系統的設計原理與合成新反應的設計原理 035
第二節 合成生物學的模塊化設計: 生物積塊 040
一、生物積塊的通用符號和功能描述 043
二、生物積塊的連接方法 043
三、生物積塊的定量機制 044
第三節 合成生物系統的邏輯結構與分析 046
一、合成生物系統的基本邏輯結構 046
二、合成生物系統的組合邏輯結構 051
三、合成生物系統邏輯結構分析 052
四、分析方法和策略 053
第三章 合成生物系統的設計與調控 055
**節 合成生物系統的元件 055
一、合成生物元件、裝置、系統和模塊的定義 055
二、合成蛋白質元件 057
三、合成蛋白質裝置 064
四、合成RNA元件 068
五、合成RNA裝置 072
第二節 合成生物系統的基因網絡 074
一、合成轉錄基因網絡 074
二、合成轉錄后基因網絡 075
三、合成信號轉導網絡 077
第三節 合成生物系統的結構 077
一、生物元件 078
二、生物裝置 080
三、生物系統 081
四、多細胞交互與群體感應 083
第四節 合成生物系統的設計 084
一、合成生物學的設計方法 084
二、新合成反應與網絡的設計 085
三、合成生物系統性能分析 090
第五節 構建合成生物系統 094
一、從頭合成基因組 094
二、簡化的生物系統 098
第六節 調控和優化合成生物系統 102
一、單個元件的調控 102
二、代謝通路的系統優化 104
三、對基因組范圍內靶點進行識別和組合修飾 107
第四章 無細胞的合成生物系統 110
**節 無細胞合成生物學與無細胞合成生物系統 110
一、基于細胞提取物體系 111
二、純化組分體系 112
三、多酶體系 112
第二節 無細胞合成生物系統的特點 113
一、直接控制 113
二、原位監測和產品獲取 115
三、加速“設計-構建-測試” 周期 115
四、毒性物質忍耐性 116
五、擴展生命化學 116
第三節 無細胞合成生物系統的工程改造 117
一、無細胞系統的優化 117
二、基因模板及其設計 119
三、小分子的無細胞合成 120
第四節 無細胞合成生物系統的應用 122
一、在結構組學方面的應用 122
二、在高通量篩選方面的應用 122
三、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 123
第五章 合成生物學的應用案例分析和發展趨勢 126
**節 基于合成生物學的天然產物的微生物合成 126
一、合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 127
二、青蒿素的微生物合成 130
三、莽草酸的微生物合成 135
四、林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編輯及其異源表達 141
五、Sch40832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 143
六、新型維里硫酰胺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144
七、萜類化合物的微生物合成 146
八、長春堿的微生物合成 150
第二節 生物材料中的合成生物學研究 151
一、合成生物學在生物基聚酰胺材料合成中的應用 151
二、細菌纖維素的微生物合成 161
三、聚羥基脂肪酸酯的微生物生產 163
第三節 合成生物學技術在生物能源和生態環保中的應用 166
一、合成生物學與生物能源 166
二、合成生物學與生態環保 171
第四節 新時代中的合成生物學 178
一、酵母基因組化學再造 178
二、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181
三、DPP4抑制劑西格列汀個性化糖尿病治療的機制 185
四、合成生物學在微生物藥物研究中的應用 189
第五節 合成生物學的發展趨勢 196
一、未來合成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向 196
二、未來合成生物學重點關注的科學問題 197
三、合成生物學產業發展趨勢 198
第六章 合成生物學的生物安全與倫理問題 205
**節 合成生物學的生物安全風險 205
一、合成生物學技術的安全風險來源 205
二、合成生物學技術風險的體現 207
三、合成生物學安全風險的特征 208
四、合成生物學安全風險的應對 211
第二節 合成生物學的概念性倫理 216
一、生物倫理學 216
二、合成生物學對生命概念的挑戰 217
三、合成生物實體的道德地位 219
第三節 合成生物學的知識產權問題 220
一、合成生物學的知識產權問題背景 220
二、合成生物技術能否被授予專利權 221
三、合成生物技術專利帶來的爭議 224
四、合成生物學相關專利保護的倫理建議 228
第四節 合成生物學生物安全與倫理案例 231
參考文獻 234
合成生物學(牛秋紅) 作者簡介
牛秋紅,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河南省科技廳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河南省教科文衛體系統“優秀教師”,河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南陽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南陽市第七屆拔尖人才,南陽師范學院臥龍特聘教授。長期從事微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尤其是植物寄生線蟲的生物防治菌株的開發與機制,探索自然條件下線蟲伴生菌與病原菌、宿主三者之間的互作機制,為設計藥物靶標減少病原細菌感染性疾病的發生或提高病原微生物對宿主的生防效果等提供理論基礎。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項,主持完成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項目1項,主持完成企業合作項目1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四項。發表SCI論文15篇。承擔本科生《微生物學》《微生物學雙語》《工業微生物學》《酒精工藝學》《抗生素工藝學》《微生物工程》及研究生《能源微生物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