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狂者林庚白 內容簡介
此書為“敘舊文叢”之一,是林庚白的**部傳記。林庚白生于福建省閩侯縣螺洲鎮,為民國時期詩人、政治人物。他一生熱心政治,曾加入京津同盟會;他還是南社著名詩人,有“詩怪”之稱。先后編校《庚白詩存》《庚白詩詞集》,還著有《孑樓隨筆》《孑樓詩詞話等等。除了從政寫詩,林庚白一生*傳奇的事跡是算命,坊間流傳他準確預言了袁世凱的死期,甚至準確推算到了自己的死期。本書分上下兩輯,上輯“本事”按時間順序梳理林庚白的傳奇人生,下輯“世間緣”詳細記述了林庚白在愛情、親情和友情等方面所涉及的人物與故事。
狂者林庚白 目錄
寸心自有文章在不廢江河共此身(代序)
上輯 本事
一 斯時斯地而有斯人
二 “神童”與“京城小名士”(1897—1911)
三 革命與算命(1912—1926)
四 幻滅、彷徨與奮起(1927—1936)
五 堅決主戰(1937—1941)
六 殉國香江(1941)
七 身后事
下輯 世間緣
一 原配許今心:宣南婚姻附骨疽
二 錯戀張璧:我愛何曾非磊落
三 摯愛林北麗:姮娥為我作光明
四 知己紅顏:過眼瓊瑤只化煙
五 兄姐戚屬:孤露相依骨肉情
六 朋友圈名人:朋交盡貴顯
附錄 “詩怪”與“詩狂”:文學名士林庚白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狂者林庚白 相關資料
精彩書摘
寸心自有文章在不廢江河共此身(代序)
林庚白(1897.4.21—1941.12.19),原名肇滋,又名學衡,字浚南,后更名庚白,又自號觀瀑主人、眾難、懺慧、摩登和尚等。一八九七年農歷閏三月廿日,出生于福州螺洲“八世科甲”之家。林庚白六七歲能詩,在福州有“神童”之譽,林“神童”不負其名,宣統元年(1909)十三歲,虛報年齡十八歲,竟然以第一名成績考進了京師大學堂預科。
林庚白少小便有做“超人”的英雄心志。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十四五歲的林庚白以翩翩年少、書生意氣,由同學孫炳文介紹,得以結識同盟會員趙鐵橋。經趙介紹,納交于其時正激進反清的汪精衛,并由汪介紹加入了中國同盟會,與汪精衛、孫炳文、梁漱溟等人在天津創設了京津同盟會,呼應南方的武昌起義。從此以后,林庚白成為孫中山等人的得力干將,甘為中國民主革命的馬前卒。著名詩人陳衍在《石遺室詩話》中說:“眾難早慧逸才,十余歲即奔走國事。”此后三十余年,無論在北京、福州、廣州、云南、武漢、上海、南京、杭州,還是在重慶、香港等地,都活躍著林庚白儒雅的身姿。
林庚白短暫的一生,以“狂者”形象聞名當世,從生到死,充滿神奇、浪漫和壯烈。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林庚白一生進取,他反對腐朽的清廷,反對袁世凱稱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的“清剿”。他同情共產黨,主張國共合作,盛贊延安毛澤東和共產黨的堅韌不拔。他呼吁堅決抵抗日本入侵,為此不惜與鄭孝胥、梁鴻志、黃秋岳、汪精衛等人絕交。他畢生為中國民主共和的革命事業進取、奮斗,直至太平洋戰爭爆發,被日寇憲兵射殺在香港九龍天文臺道路口,壯烈殉國,年僅四十五歲。
林庚白一邊革命,一邊鐘情于文學創作,他的革命激情洋溢在他飛揚的文采中。憑其“神童”的功力,他在京師大學堂內標榜古典詩詞,十四歲就與名蓋京華的同鄉前輩陳衍、鄭孝胥等人結詩社,敲詩鐘,相唱和。1912年,林庚白十六歲,由陳子范和林之夏介紹,結識柳亞子,加入“南社”,成為“南社”的詩壇健將。他以擅長古典詩詞而名噪一時,自稱其反映現實的詩文創作已超越杜甫和鄭孝胥。但他并不排斥白話文學,辦刊辦報,講學著述,積極創作白話語體詩文,寫下不少纏綿悱惻的白話詩歌、小說、時政評論等。他關注勞工階層的生存狀況,實踐反映現實民生疾苦的文藝理念。他還是民國時期的法學家、政論家。在南北驅馳之際,他所著政論文與詩,被柳亞子先生謂為“雙璧”。
精彩書摘
寸心自有文章在不廢江河共此身(代序)
林庚白(1897.4.21—1941.12.19),原名肇滋,又名學衡,字浚南,后更名庚白,又自號觀瀑主人、眾難、懺慧、摩登和尚等。一八九七年農歷閏三月廿日,出生于福州螺洲“八世科甲”之家。林庚白六七歲能詩,在福州有“神童”之譽,林“神童”不負其名,宣統元年(1909)十三歲,虛報年齡十八歲,竟然以第一名成績考進了京師大學堂預科。
林庚白少小便有做“超人”的英雄心志。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十四五歲的林庚白以翩翩年少、書生意氣,由同學孫炳文介紹,得以結識同盟會員趙鐵橋。經趙介紹,納交于其時正激進反清的汪精衛,并由汪介紹加入了中國同盟會,與汪精衛、孫炳文、梁漱溟等人在天津創設了京津同盟會,呼應南方的武昌起義。從此以后,林庚白成為孫中山等人的得力干將,甘為中國民主革命的馬前卒。著名詩人陳衍在《石遺室詩話》中說:“眾難早慧逸才,十余歲即奔走國事。”此后三十余年,無論在北京、福州、廣州、云南、武漢、上海、南京、杭州,還是在重慶、香港等地,都活躍著林庚白儒雅的身姿。
林庚白短暫的一生,以“狂者”形象聞名當世,從生到死,充滿神奇、浪漫和壯烈。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林庚白一生進取,他反對腐朽的清廷,反對袁世凱稱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的“清剿”。他同情共產黨,主張國共合作,盛贊延安毛澤東和共產黨的堅韌不拔。他呼吁堅決抵抗日本入侵,為此不惜與鄭孝胥、梁鴻志、黃秋岳、汪精衛等人絕交。他畢生為中國民主共和的革命事業進取、奮斗,直至太平洋戰爭爆發,被日寇憲兵射殺在香港九龍天文臺道路口,壯烈殉國,年僅四十五歲。
林庚白一邊革命,一邊鐘情于文學創作,他的革命激情洋溢在他飛揚的文采中。憑其“神童”的功力,他在京師大學堂內標榜古典詩詞,十四歲就與名蓋京華的同鄉前輩陳衍、鄭孝胥等人結詩社,敲詩鐘,相唱和。1912年,林庚白十六歲,由陳子范和林之夏介紹,結識柳亞子,加入“南社”,成為“南社”的詩壇健將。他以擅長古典詩詞而名噪一時,自稱其反映現實的詩文創作已超越杜甫和鄭孝胥。但他并不排斥白話文學,辦刊辦報,講學著述,積極創作白話語體詩文,寫下不少纏綿悱惻的白話詩歌、小說、時政評論等。他關注勞工階層的生存狀況,實踐反映現實民生疾苦的文藝理念。他還是民國時期的法學家、政論家。在南北驅馳之際,他所著政論文與詩,被柳亞子先生謂為“雙璧”。
林庚白還精于命理之學,有民國“第一神算”之稱,1924年出版《人鑒》一書,一時洛陽紙貴,名噪北京上海。但他鄭重撰文,否認自己有占卜算命的怪異之才,說不過是聊以此道排遣對國民革命失望的情緒,并希圖借此煽動民氣,反對袁世凱稱帝,詛咒袁氏不得善終而已。
林庚白的婚戀,纏繞著幸與不幸,糾混著那個時代的無奈、彷徨、悲憫、豪邁與浪漫。原配許今心女士,是同鄉進士許貞干之女。許家三代進士,許貞干是晚清民初的達官名士,任過袁世凱行營箋奏,其兒女分別與林家兒女互為婚姻,堪稱門當戶對。但林庚白受革命風潮影響,幻想能夠找到革命伴侶,以性格志向迥異為由,不惜“凈身出戶”,與許今心離異。為追求“現代女性”張璧,林庚白投入渾身的熱情。林庚白離婚后,張璧卻拒絕與他結婚,這對一向以“超人”自詡的林庚白打擊沉重,他以“懺慧”“摩登和尚”等為號自嘲。形單影只數年后,林庚白邂逅林北麗,北麗小他近二十歲,是林徽因的堂妹。林北麗為林庚白的文字魅力和思想抱負所吸引,不顧一切愛上了這位她尊稱為“白叔”的父執,他們倆在南京淪陷前日寇的炮火聲中結婚,陳銘樞和陳公博共同為他們證婚。林庚白殉國后,對林庚白的崇敬和摯愛,激勵著林北麗堅強度過此后漫長的生涯。
林北麗與她后來的終身伴侶,也是福州人的高澹如先生一起,千辛萬苦守護住林庚白的手稿,于1987年、1988年兩度將林庚白的詩文手稿捐贈給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為紀念柳亞子、林庚白等“南社”先賢與英烈,在柳亞子的長子、美籍學者柳無忌的提議和資助下,經中國革命博物館周永珍同志悉心整理編輯,1996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麗白樓遺集》上下卷,選擇收錄林庚白撰著的近百萬字的各類作品,為今人深入研究林庚白提供了扎實的文獻依據。本書所引林庚白詩詞文都據《麗白樓遺集》。
林庚白一生短暫,卻活躍于20世紀上半葉中國歷史大舞臺上,他親歷了幾乎所有的重大歷史事件,見證了清末民初風起云涌的時代劇變。作為孫中山的忠實信徒,他較早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擅長時政評論與研究,所著政論文視角敏銳獨到,涉及中國近現代政黨政治、憲政法治、國共關系、外交、女權、教育、民生以及國民性與民族復興等,其文采見識享譽一時,影響廣泛。梁啟超與他政見不同,卻也對他推崇備至,親筆致函林庚白說:“捧讀大作,五體投地。”林庚白與中國近現代各黨派和文藝界關系密切,與他交往共事者或是黨政軍各界要人顯宦,或是文教新聞書畫藝術界名流賢達。他對民國之黨敝,有著深刻痛切的批評;對延安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給予了深切的厚望。早在1938年,林庚白寫給延安毛澤東的詩歌中,就預言“湖南人物能開國”,稱贊陜北“夾道紅旗照路隈”。
林庚白自道“身是中華廢興史”。他是著名詩人名士,更是享譽一時的革命家、政論家;是忠誠追隨孫中山民主革命的先驅,又是以身殉國的抗日烈士。1936年,四十虛歲時,他題詩自道:“三十九年身是史,行藏何止限于詩。”他還自謂“身懸矛盾世”,“年少志四海,身經千艱危”,“朋交盡貴顯,國命乃如絲”。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清末民國歷史的剪影。1943年,林庚白殉國一年多后,在抗戰后方桂林,中國各黨派名流要人和文化界名士賢達三百多人,如薩鎮冰、于右任、孫科、孔祥熙、何香凝、李濟深、陳布雷、吳石、陳銘樞、蔡廷鍇、柳亞子、陳寅恪、汪東、梁漱溟、張君勱、高士其、巴金、謝冰瑩、史良、郭沫若、胡風、楊剛、彭子岡、王昆侖、沈鈞儒、沈雁冰等,一起具名發起籌備舉辦林庚白追思會。
紅塵滾滾,時過境遷,這個一生傳奇的“超人”,在時空的流逝轉換中漸行漸遠。但愿這本小書能夠吸引讀者追尋歷史的榮光,承續先烈的遺志,且讀且奮進。
狂者林庚白 作者簡介
林怡,文學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福建近現代名人研究等。已出版專著《庾信研究》《漸不惑文存》《榕城治學記》《閩學脈:從朱熹到嚴復》《陳季同》等,編纂《林徽因讀本》《嚴復讀本》《依然明月照高秋——福州近現代才女十二家詩詞選》等,點校整理《薛紹徽集》《林雨化詩文集》《師竹廬隨筆》等古籍多種。
陳碧,資深編輯。近年來致力地方人物的研究,出版專著《大時代的小愛情——近代閩都名媛》《林覺民——鐵血柔情的黃花崗烈士》《好扶元氣還天地——晚清醫隱力鈞傳》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