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44923
- 條形碼:9787100244923 ; 978-7-100-24492-3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 本書特色
從明弘治年間起,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綿延了約一個半世紀,幾乎席卷了明代整個文壇。這其中既有非常激烈的文學論戰,還有形式各樣的文學創作。迄今為止,這些充滿爭議的文學思想、詩文作品尚未被充分研究。本書即按照文學流派的發展,將明代文學復古運動放置在明代文學思潮甚至整個中國古代文學思潮中進行考察,通過爬樹清理,還其本來面目,正其歷史位置,把握明代文學的發展脈絡。從明弘治年間起,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綿延了約一個半世紀,幾乎席卷了明代整個文壇。這其中既有非常激烈的文學論戰,還有形式各樣的文學創作。迄今為止,這些充滿爭議的文學思想、詩文作品尚未被充分研究。本書即按照文學流派的發展,將明代文學復古運動放置在明代文學思潮甚至整個中國古代文學思潮中進行考察,通過爬樹清理,還其本來面目,正其歷史位置,把握明代文學的發展脈絡。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 內容簡介
明代的文學創作、文學批評都受到復古運動的深刻影響。明末清初以降,質疑或否定復古運動的意見占據主流。而近四十年來,重新評估復古運動的聲音得以上揚。本書對明代文學復古運動進行系統考察,立足于歷史與邏輯,廓清其歷史發展、思想內涵、群體關系、文學成就及功過影響。同時,作者針對諸多頗有爭議的文學焦點問題加以解析,將明代文學思潮史的研究引向深入。本版增補相關論文五篇,意在呈現該論題的*新研究成果。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 目錄
序 錢伯城
引言
**章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誕生的宏觀歷史背景:古典審美理想和
古典詩歌審美特征的發展變遷
一、古典審美理想和古典詩歌審美特征的形成及其要素
二、從“比興說”到“情景說”——先秦至六朝古典審美理想和
古典詩歌審美特征的發展
三、“意境說”——古典審美理想的實現與盛唐詩歌的審美特征
四、理性化與俗化——古典審美理想的解體與中唐至南宋時期
古典詩歌的分化和衰落
五、嚴羽等人的吶喊
六、南宋末至明前期古典詩歌的繼續分化和衰落
第二章 復古運動的濫觴——茶陵派
一、茶陵派的形成
二、茶陵派的詩歌理論
三、茶陵派與復古派
第三章 復古運動**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及發展過程
一、復古運動**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
二、**階段:在茶陵派卵翼下
三、第二階段:反劉瑾斗爭及與茶陵派脫鉤
四、第三階段:作家群落
五、余波:六朝初唐派與中唐派
六、歸宿:棄文入道
第四章 前七子的文學理論
一、強調詩歌的情感特征
二、重格調
三、提倡學古
第五章 復古運動**次高潮的詩文創作
一、李夢陽
二、何景明
三、徐禎卿
四、康海、王九思
五、王廷相
六、邊貢、顧璘
七、鄭善夫
八、楊慎
九、薛蕙、高叔嗣
第六章 復古運動第二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及發展過程
一、復古運動第二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
二、**個十五年
三、第二個十五年
四、第三個十五年
第七章 后七子的文學理論
一、古典詩歌審美特征論
二、古典詩歌體裁論
三、古典詩歌發展史論
四、古典詩歌創作論:意與法
五、關于王世貞的“晚年定論”問題
第八章 復古運動第二次高潮的詩文創作
一、李攀龍
二、謝榛
三、宗臣
四、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
五、王世貞、王世懋
六、汪道昆
第九章 復古運動第三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及發展過程
一、復古運動第三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
二、復社
三、幾社
第十章 復古運動第三次高潮的文學理論
一、繼承前后七子,重倡復古主義
二、重雅正
三、重情采和體裁法度
第十一章 復古運動第三次高潮的詩文創作
一、張溥
二、陳子龍
三、夏完淳
四、徐孚遠、張煌言
結語
一、復古派與明代社會
二、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
三、復古派與古典審美理想和古典詩歌審美特征的發展變遷
附錄一 唐宋派與陽明心學
附錄二 論徐渭詩歌的非古典特征——兼論“古代文學”不等于“古典文學”
附錄三 湯顯祖的文體史觀與文體選擇
附錄四 萬歷為文學盛世說
附錄五 明代文學與清代文學的關系——以詩學為中心的考察
主要引用參考書目
廖可斌著述編年
后記
重版后記
三版后記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 相關資料
復古派與明代社會
復古派的創作為什么會出現種種弊端?復古運動為何在總體上成就有限?歷來最流行的解釋是復古派只重形式不重內容。這種看法純粹出于想當然。綜前所述,明代文學復古運動與明代社會現實特別是政治斗爭密切相關。它每一次高潮的興起都是當時各種社會矛盾激化的產物。復古派的作家大都屬于當時統治集團中比較正直的士大夫。前七子復古陣營的作家,就與昏君、外戚,特別是劉瑾為首的宦官集團等腐敗勢力做過頑強斗爭。后七子復古運動也與反對權相嚴嵩及其黨羽的政治斗爭緊密聯系在一起。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的第三次高潮,即明末以陳子龍為代表的“云間派”的大部分成員,更積極投身到抗清救國的民族斗爭中。復古派作家熱誠地關注現實,積極參與現實,始終保持著積極用世的人生態度,既不同于粉飾太平、對最高統治者歌功頌德的臺閣體文學家,也不同于遺棄現實、追求自我解脫的浪漫派作家。他們強調文學創作應具有高尚的格調,注重詩文興、觀、群、怨的社會功能,以文學創作作為進行政治斗爭的手段,又從現實政治斗爭中汲取豐富的創作題材。舉凡明中后期的各種重大社會問題,如皇帝的昏庸墮落,朝廷的黨爭,蒙古、倭寇、滿族的入侵,下層人民的流離失所和農民起義等,都在復古派的詩文創作中得到深刻反映。認為復古派只重形式不重內容者,大概對復古運動的具體發展過程未作詳細考察,對它與明代社會現實特別是政治斗爭的密切聯系有欠關注,對復古派作家的文集未及全面深入研究,忽視了其中大量現實主義之作的存在。總之,就對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的揭露、對腐朽黑暗勢力的批判和對下層人民的同情而言,復古派作家不僅超過浙東派、江西派(臺閣體)、茶陵派、道學家詩派、唐宋派等,也超過后人所稱道的公安派和竟陵派。在明代詩文領域內,復古派創作乃是現實主義的主流。
——摘自本書結語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 作者簡介
廖可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兼任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中國俗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副會長等。主要研究方向為明代文學與文獻、古代戲曲小說。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刊物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明代文學思潮史》、《壓抑與躁動—明代文學論集》、《稀見明代戲曲叢刊》(主編)、《英國國家圖書館藏中文古籍目錄》(第一作者)等著作十余種。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