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自斟字唱(澳門文學叢書)/孟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31533
- 條形碼:9787521231533 ; 978-7-5212-3153-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斟字唱(澳門文學叢書)/孟京 內(nèi)容簡介
《自斟字唱》主要收錄了作者2015—2019 年發(fā)表于報章的同名專欄,一般是在三更半夜聽著音樂、沉浸在歌曲情境之中寫成。內(nèi)容多為個人感懷、追憶童年、體察生活。仿佛一個失眠癥患者用滿滿一盒文字,堆砌起自己隱秘的小世界,除了真心沒別的了。另收錄數(shù)篇半虛構長文,自感掏心挖腹,擦拭鏡子上的泥。
自斟字唱(澳門文學叢書)/孟京 目錄
*后但愿,憾事不會太多·001
分飛各天涯,但愿他日重逢·003
活到仲夏仍像秋冬·005
誰有膽設想這世間下場?·007
讓那彩虹長橋無限伸展·009
當時機來到,我們沒準備好·011
為何在那晚,我抱著你哭了·013
要有多堅強,才敢念念不忘·015
那些抓也抓不住的才是真的·018
失寵后不往后退·020
哪怕沒有辦法一定有說法·022
怎么度,怎么量·024
孩子們眼中的希望是什么形狀?·026
臉色放在一旁,內(nèi)心反而寬廣·028
不談寂寞,我們就都快活·030
看懂了,然后尋覓,尋覓另一種價值·032
如何原諒奮力過但無聲·034
往日你背影,貼著我眼睛·036
重新出發(fā),愈難愈能承擔·038
除了等你,我的心如止水·040
*美麗的感動,會值得用一生守候·042
天造地設一樣的難得·044
愛是我的愛,若毫無價值·046
對于告別,我還是顯得粗魯·048
掩耳不聽那俗事喧囂·050
可惜你有才華沒良心·052
誰來證明那些沒有墓碑的愛情和生命·054
賜我夢境,也賜我很快就清醒·056
誰醉倒仍會扶著你支撐身體?·058
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里我*喜歡你·061
比海還深,比天還藍·063
鏡破了看著那閃亮,而不是碎片·065
現(xiàn)在盡量紀念吧,始終都需要回家·067
人生難道只可憶記舊照片?·069
不止一次幻想怎么逃亡·071
滅了味覺就好,可我的心沒那么高·073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075
你說人生艷麗,我沒有異議·077
思念的細胞不斷分裂開去·079
好光陰縱沒太多,一分鐘那又如何·081
穿越?jīng)]有陽光的水域遇見你的孤獨·083
想起我不完美,你會不會逃離·085
令人憤慨的不是受苦,而是受這苦沒理由·087
不言不語都是好風景·089
因有著你,跟我一起,親愛的你·091
即使都是片刻,也留戀片刻的永恒·093
午夜太長,地圖太細·095
大大的世界,要率真地感受·097
已經(jīng)太久,無法承受·099
還祈求什么說不出·101
哪有動情是意外·103
舉手無回你從不曾猶豫·105
要復原為何會這么慢·107
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109
沒借口哭得心碎·111
不愿放下心中的那把尺·113
五月的晴天,閃了電·115
我們生來就是孤獨·117
如果禍與福都躲不過·119
樣樣美食你也捧過,誰來請你坐·121
逗逗你的眉眼,讓你喜歡這世界·123
并不管你是否有傘·125
只有咒語可以解除咒語·127
你才是這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129
跟你踏過許多足印,舍不得轉身·131
沒有金嗓子亦可原諒·133
*動人的創(chuàng)造永遠下場一樣·135
想到這里,怎么我會哭了呢?·137
需要陽光的寶貝,我的向日葵·139
好想告訴你,告訴你我沒有忘記·142
被這風吹散的人,說他愛得不深·144
歲月長,衣裳薄·150
冥冥中該來則來,無處可逃·154
讓我短暫快樂很感動·157
喜歡一個人孤獨的時刻,但不能喜歡太多·160
千千萬朵云掠過我的軀殼·162
輕輕的微風,也在試探思念濃薄·165
只盼云散重見青天·167
孩童只盼望歡樂,大人只知道期望·169
留戀不需要哭,需要一首怨曲·171
回謝你是勇敢和誠懇·176
我聽見了你的聲音,也藏著顆不敢見的心·184
這夢幻喧鬧,打擾了·190
漫長的告別是青春盛宴·218
自斟字唱(澳門文學叢書)/孟京 相關資料
最后但愿,憾事不會太多
工作需要,每天閱讀大量的郵件和稿件,近乎享受地將自己浸泡在各式文字里。不時以第一讀者的身份,回復一些發(fā)自肺腑的密語,現(xiàn)實交流亦逐漸被短信軟件替代。可我始終覺得,活在人間唯一必須書寫的,是遺言。那是驟然離世者對生者最無可替代的暖心安慰,偏偏這份迂回的溫柔,難以告與人知。
每一刻都有生命無端與世長辭,不幸事件不會因為不去想就不發(fā)生,矯健活潑或會遭遇不測,清規(guī)戒律也能患上絕癥,塵歸塵,土歸土,從不理你是否心甘情愿。即使此刻安好,仍會擔憂翻閱新聞報章時,那些毛骨悚然的意外與你有關,可是誰都不能保證,下一回與你無關,尤其住在這座交通事故頻繁發(fā)生的城市。
或許因為我們所能讀到的遺言,大多是無路可走的人在絕望邊緣時留下的怨念,所以忘了它原來可以充滿好意,忘了猝不及防時它的重要,忘了它真正負載的意義,忘了太多的遺憾只因來不及填補,沒有一種虧欠能夠在死后歸還。
過去幾年里,我去了近十場喪禮,如今也已接受,不論任何生命,曾多威風多富足,最終亦無可避免地成為一具平凡的尸體。大自然不會佯裝公平,唯這件事真正絕對。而我,僅希望那場若干年后的告別式,只有弟弟、現(xiàn)在的未婚夫及他的摯友參與。可以的話,把骨灰撒在海上。并請知情人盡可能輕地告知其他親朋,除了那位暖如冬陽的男孩,那位永遠都長不大的男孩。
倘若父親尚在,一切當然依他所愿。
無所謂忌不忌諱,預早對在乎的人準備最后一次在乎而已。如果靈魂不滅,看到自己機關算盡,也算是一種勉強的圓滿吧。真的不想厄運降臨后,讓那些裝神弄鬼的斂財者、不學有“術”的三姑六婆、無所不知的是非精,為自己代言。
(文題取自歌曲《心路》)
分飛各天涯,但愿他日重逢
父親為少買一對“鞋”而懊惱的時候,弟弟安慰說,媽收到“錢”會自己去買。
最后但愿,憾事不會太多
工作需要,每天閱讀大量的郵件和稿件,近乎享受地將自己浸泡在各式文字里。不時以第一讀者的身份,回復一些發(fā)自肺腑的密語,現(xiàn)實交流亦逐漸被短信軟件替代。可我始終覺得,活在人間唯一必須書寫的,是遺言。那是驟然離世者對生者最無可替代的暖心安慰,偏偏這份迂回的溫柔,難以告與人知。
每一刻都有生命無端與世長辭,不幸事件不會因為不去想就不發(fā)生,矯健活潑或會遭遇不測,清規(guī)戒律也能患上絕癥,塵歸塵,土歸土,從不理你是否心甘情愿。即使此刻安好,仍會擔憂翻閱新聞報章時,那些毛骨悚然的意外與你有關,可是誰都不能保證,下一回與你無關,尤其住在這座交通事故頻繁發(fā)生的城市。
或許因為我們所能讀到的遺言,大多是無路可走的人在絕望邊緣時留下的怨念,所以忘了它原來可以充滿好意,忘了猝不及防時它的重要,忘了它真正負載的意義,忘了太多的遺憾只因來不及填補,沒有一種虧欠能夠在死后歸還。
過去幾年里,我去了近十場喪禮,如今也已接受,不論任何生命,曾多威風多富足,最終亦無可避免地成為一具平凡的尸體。大自然不會佯裝公平,唯這件事真正絕對。而我,僅希望那場若干年后的告別式,只有弟弟、現(xiàn)在的未婚夫及他的摯友參與。可以的話,把骨灰撒在海上。并請知情人盡可能輕地告知其他親朋,除了那位暖如冬陽的男孩,那位永遠都長不大的男孩。
倘若父親尚在,一切當然依他所愿。
無所謂忌不忌諱,預早對在乎的人準備最后一次在乎而已。如果靈魂不滅,看到自己機關算盡,也算是一種勉強的圓滿吧。真的不想厄運降臨后,讓那些裝神弄鬼的斂財者、不學有“術”的三姑六婆、無所不知的是非精,為自己代言。
(文題取自歌曲《心路》)
分飛各天涯,但愿他日重逢
父親為少買一對“鞋”而懊惱的時候,弟弟安慰說,媽收到“錢”會自己去買。
擺好祭品,獻過香燭茶酒后,將不同面額的紙錢連同紙衣、紙金條、紙手袋、紙手表、紙iPhone等一一收歸火中。父親怕媽不會找換,什么都買一沓,每當燒到紙電話時總不忘提醒,有什么需要打給我啊。這樣已經(jīng)十九年了。
待它們燒成灰燼漫天紛飛,我便把媽的骨灰壇抹干凈,輕輕捧回架上擺正。走時看見輪候拜祭的人分別拿著紙屋、紙汽車、紙筆電、紙麻將臺、紙液晶電視甚至紙萬寶路、紙PSV、紙棋牌套裝等慢慢挪前,規(guī)模堪比搬家。
信息爆炸,能相信的東西愈來愈少,紙扎品卻可與時并進。不知多少人真心相信亡靈能收領化了灰的冥鏹?
弟弟和我從不信,但父親緬懷媽的方式需要我們陪他去完成。當一個孩子不再活得處處講道理,大概就是懂得溫柔的第一個標志;如果還能妥帖熱情地配合,那么就是懂得去愛了,亦意味著思想開始日新月異地成熟。
弟弟緬懷媽的方式就是過早地成熟。讀不成書也活得好,在我記憶中他不曾幼稚過、叛逆過、軟弱過。猶記得小學三餐不繼時,他能將白米炒成飯給我吃,撐到在香港揾食的父親一月一次地回來。如今靠自己買了樓,很快就要迎娶相戀九年的女友。
《相思風雨中》是媽最愛聽的歌,每回轉身都仿似帶著訣別的心情,直至大家都習慣并明白這種無力。親人的死亡,本身就像一道熾烈深長的傷口,如烙印般刻入旁人看不見的肌理里。它綻放,它流血,它結痂,它愈合,它崩裂,周而復始。眼淚流盡,思念也不停歇;形貌模糊,愛亦不曾磨滅。原來,陰陽相隔才是世間上最篤定的一場海枯石爛。
某幾個特定日子,我會播放這首歌。懷以強韌的心腸,進入平靜之境,遙想如此簡單的一個愿望,寒夜里“霜雪飄時,但愿花亦艷紅”……
媽,我們現(xiàn)在很好,愿您也珍重。
(文題取自歌曲《相思風雨中》)
活到仲夏仍像秋冬
不知是我幸運,還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憐憫,我認識的男人都很體恤女人月經(jīng)來潮的苦況。家事不用做,脾氣隨便發(fā),酒也不必干,比對一般疾病的憐惜還深。
昨夜凌晨我又再次赤裸地接待了那撕裂的痛意,劇烈的迫擊與緊縮連綿發(fā)作,就像一雙十五厘米的爪子從腹部長出,泄憤般拖扯能觸得到的器官,兇猛且復雜地在肋骨間穿梭纏繞,使我眩暈、蒼白、疼痛難當、體溫上升卻感覺寒冷;下半身則像打了石膏,全身上下各自沉重,格外要命的是食物下肚就想嘔吐,根本顧不得血是如何地流,不曾一戰(zhàn)便幾近滅頂。
其實兩三年前的我是不懂的,那時只覺得矯情,種種表現(xiàn)不過使之成為最冠冕堂皇的請假借口,通常男老師、男上司皺一皺眉便批準。剛出社會時在一間特殊學校當助教,來經(jīng)還能搬桌椅、執(zhí)教具、整理圖書,牽抱一群發(fā)展遲緩的寶寶上課,照樣教他們跳跳舞吃吃飯。照料唐氏寶寶需要敏銳的洞察力,絕不容許半刻分心,呼吸仿佛都是悄悄的。后來我常想,那段日子被我視為最快樂的時光,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是來經(jīng)時不感到絲毫痛楚。
舊日的自己就是這么無知地混賬,跟幾天睡不好便以為懂得長期失眠之苦,幾天過不好便以為懂得憂郁癥的慘狀,感情不順便以為懂得婚姻失敗的那些人,沒有什么分別。人會尊重不了解的事物,多過貌似了解的事物,像男人看待月經(jīng)。貌似了解容易使人自以為是,甚或去嘲笑,去輕蔑,去擅作評論,去胡亂糾正。
每個人天生的感知就不盡相同,早前網(wǎng)上瘋傳的一幀裙子相片,旋即把人分成藍黑派和白金派,原來日日照面、共同生活的伙伴,看到的世界竟相差這么多。體諒是最有效的心靈藥草,但說體會,便顯得虛偽造作。
對那些未曾親身經(jīng)歷過的苦難的幻想,大抵是一種一廂情愿的錯覺。
無法表達得明白,不如安靜。
(文題取自歌曲《花無雪》)
自斟字唱(澳門文學叢書)/孟京 作者簡介
孟京
八○后,澳門土生土長。《澳門日報》專欄作者,曾獲“澳門文學獎”“紀念李鵬翥文學獎”,現(xiàn)任報刊編輯。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jīng)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jīng)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