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如何捉鼴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76430
- 條形碼:9787559876430 ; 978-7-5598-7643-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捉鼴鼠 本書特色
一本難以歸類的奇書
既是博物志,也是個人史;既是回憶錄,也是哲思集;既是游記,也是指南;既是隨筆,也是詩歌……包羅萬象,但萬變不離其宗——是一部你拿起來就很難放下的作品。
一段尋找自我的旅程
少時離家出走,獨自流浪在曠野之中,這樣的經歷已屬罕見;但出走鄉野的結局并非回歸城市,而是留守鄉郊,成為園丁,繼而以捕捉鼴鼠為業,這樣的人生堪稱稀奇。人生如逆旅,作為行人的馬克始終在尋找自我。
一種神秘莫測的動物
鼴鼠,一種不可捉摸的動物,一種神出鬼沒的動物,一種難以定義的動物,卻和很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甚至影響了馬克的一輩子,它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這本書里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一份來自自然的禮物
這本小書因自然而起,因自然而終。對馬克來說,自然如同一份禮物,給了他啟發,讓他寫下了這些文字;對讀者來說,這份禮物如同一扇窗,借著這扇窗,我們得以從四季流轉、萬物枯榮中窺見生命的奧秘與生活的意義。
如何捉鼴鼠 內容簡介
“有時候,鼴鼠的故事和我的故事似乎緊緊糾纏在一起,無法分開。它們相互呼應,彼此映照。” 十六歲那年,馬克·哈默只帶著一個背包離家出走,踏上了徒步之旅。白天,他觀察飛禽和走獸。晚上,他睡在樹籬下、林地里和河岸邊。由此,他開啟了居于自然的一生。多年后,馬克在威爾士的鄉村安了家,做起了園丁和捕鼴人。一路走來,他在曠野中有過種種奇遇,終被山林塑造為真正的自然之子。同鼴鼠打交道的奇特經歷則讓他熟悉了這一神秘生物迷人的生存之道,知曉了與其有關的種種迷思。回首過往,在行將退休之際,他決定寫一部作品,談一談鄉村生活、四季流轉、獨處的意義,人生的目的。而你手中的這本小書,正是他多年勞作與思索的結晶所在。這不僅是一本關于鼴鼠的書,也是一扇洞悉一個人靈魂的窗戶。——克雷格·布朗(《愛爾蘭周日郵報》)
如何捉鼴鼠 目錄
序幕 / 3
破曉 / 9
用鐮刀割草地 / 19
金鼴鼠、星鼻鼴鼠、著名鼴鼠 / 36
鼴鼠丘——離家 / 45
土地 / 54
地道與睡眠 / 67
衰老與行走 / 84
繁殖 / 99
氧氣 / 108
毒氣和死去的往事 / 120
毒藥和冬天 / 132
威懾 / 139
捕鼠夾與破壞 / 147
尋找與跪地 / 154
設下陷阱然后離開 / 163
殺戮 / 173
堡壘和蠕蟲儲藏室 / 181
捕鼴鼠的歷史 / 188
未來 / 199
尾聲 / 205
致謝 / 213
如何捉鼴鼠 相關資料
這是一本不同凡響的作品:部分是自然史,部分是回憶錄,部分是詩歌——全都非常引人入勝。我從未讀過這樣的書。其中的美好與傷感會令我久久難以忘懷。PS:作者不再捕殺鼴鼠了,謝天謝地。——賽·蒙哥瑪麗(作家) 這是一本美妙的書,講述了我們與地球、與其他動物,以及與我們自身陷入困境的人性的關系。它讓我受益匪淺。我非常喜歡它。——馬克思·波特(作家) 序幕
我是一名園丁。多年來我一直奔走于各個花園和農場捕鼴鼠,我已經決定以后洗手不干了。捕鼴鼠這門技藝歷史悠久,讓我過上了體面的生活,可我現在年紀大了,厭倦了追蹤、設陷阱和殺生,而且在這一行我要學的已經全都學到手了。
為了保住飯碗,捕鼴人一向對自己的絕學守口如瓶。我不愿眼睜睜看著這一傳統行當消失,所以在這本書里,我會跟你們講講鼴鼠的習性以及如何捉到鼴鼠,以便你們自己動手一試,另外再稍微談談除此之外你們還可以做些什么。圍繞捕鼴鼠的歷史傳統,我會講述鼴鼠自身的故事,并回憶我的捕鼴人生涯:那是怎樣一種生活,在那之前的漫漫長路,它對我產生的影響,以及我最終為什么決定罷手。
對于退出這一行,我的心情是矛盾的。我打從心底熱愛上天賜予我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激發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我愛它的實用之美,也愛它野蠻殘暴的能量——甚至連它的衰敗我也欣賞。這是一種充滿冥思的生活,影響了我對更廣闊世界的看法以及我在其中的生存之道。它亦改變了我與我自己、與我的過往、與我的家庭的關系。所以本書中也散落著我的人生片段,還有將我引向捕鼴人之路的一些經歷。
無論什么樣的故事,似乎每經過一次講述就會變一個模樣,我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我在十六歲那年離開家,踏上流浪之路。我徒步行走了差不多十八個月,流落野外與鳥獸為伍,在樹籬下、林地里、河岸上露宿。我也會盡量如實還原這段往事,但并非所有事實都一清二楚。有很多片段我都記不起來了。有時候,鼴鼠的故事和我的故事似乎緊緊糾纏在一起,無法分開。它們相互呼應,彼此映照。然而這兩條朦朧的敘事線之間的共舞已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我看來簡單又美好,滿足了我此生所有的向往。
我一面追尋真相,把玩真相,一面思索著真相,以及何為真相。回憶幾乎從不按時間順序登場。記憶在黑暗中徘徊,我越是努力回想往事,往事就越容易從我眼皮底下溜走,轉到另一個方向。一旦我停止走馬觀花,開始認真審視一個故事,故事就會在我的注視下發生相應的變形,重構自身,然后再次變樣,就像看萬花筒:每次看到的彩色碎片都是同一組,組成的式樣卻有微妙的差異,細節變化無窮,但圖像本身始終真實存在。
我不費力氣就能回想起來的事全都是生活中的高潮和低谷,那些片段之所以被銘記于心,只是因為它們具有某種情感沖擊力,要不然就是與眼前所見或腦中所想的事物存在某種關聯。它們就像一串珍珠:失去光澤的珍珠,平日被鎖在抽屜里,極少得見天日。等我把它們從抽屜里抽出來一看,發現有些珠子遺失了,而人生常常就像一條細繩,起初看不見珍珠,然后一扯就扯出來一團,纏在一起,次序全亂。其中不存在任何確鑿無疑的事實,不過,我會試著去解開這團亂麻。
序幕
我是一名園丁。多年來我一直奔走于各個花園和農場捕鼴鼠,我已經決定以后洗手不干了。捕鼴鼠這門技藝歷史悠久,讓我過上了體面的生活,可我現在年紀大了,厭倦了追蹤、設陷阱和殺生,而且在這一行我要學的已經全都學到手了。
為了保住飯碗,捕鼴人一向對自己的絕學守口如瓶。我不愿眼睜睜看著這一傳統行當消失,所以在這本書里,我會跟你們講講鼴鼠的習性以及如何捉到鼴鼠,以便你們自己動手一試,另外再稍微談談除此之外你們還可以做些什么。圍繞捕鼴鼠的歷史傳統,我會講述鼴鼠自身的故事,并回憶我的捕鼴人生涯:那是怎樣一種生活,在那之前的漫漫長路,它對我產生的影響,以及我最終為什么決定罷手。
對于退出這一行,我的心情是矛盾的。我打從心底熱愛上天賜予我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激發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我愛它的實用之美,也愛它野蠻殘暴的能量——甚至連它的衰敗我也欣賞。這是一種充滿冥思的生活,影響了我對更廣闊世界的看法以及我在其中的生存之道。它亦改變了我與我自己、與我的過往、與我的家庭的關系。所以本書中也散落著我的人生片段,還有將我引向捕鼴人之路的一些經歷。
無論什么樣的故事,似乎每經過一次講述就會變一個模樣,我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我在十六歲那年離開家,踏上流浪之路。我徒步行走了差不多十八個月,流落野外與鳥獸為伍,在樹籬下、林地里、河岸上露宿。我也會盡量如實還原這段往事,但并非所有事實都一清二楚。有很多片段我都記不起來了。有時候,鼴鼠的故事和我的故事似乎緊緊糾纏在一起,無法分開。它們相互呼應,彼此映照。然而這兩條朦朧的敘事線之間的共舞已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我看來簡單又美好,滿足了我此生所有的向往。
我一面追尋真相,把玩真相,一面思索著真相,以及何為真相。回憶幾乎從不按時間順序登場。記憶在黑暗中徘徊,我越是努力回想往事,往事就越容易從我眼皮底下溜走,轉到另一個方向。一旦我停止走馬觀花,開始認真審視一個故事,故事就會在我的注視下發生相應的變形,重構自身,然后再次變樣,就像看萬花筒:每次看到的彩色碎片都是同一組,組成的式樣卻有微妙的差異,細節變化無窮,但圖像本身始終真實存在。
我不費力氣就能回想起來的事全都是生活中的高潮和低谷,那些片段之所以被銘記于心,只是因為它們具有某種情感沖擊力,要不然就是與眼前所見或腦中所想的事物存在某種關聯。它們就像一串珍珠:失去光澤的珍珠,平日被鎖在抽屜里,極少得見天日。等我把它們從抽屜里抽出來一看,發現有些珠子遺失了,而人生常常就像一條細繩,起初看不見珍珠,然后一扯就扯出來一團,纏在一起,次序全亂。其中不存在任何確鑿無疑的事實,不過,我會試著去解開這團亂麻。
一般情況下,我不會去咬文嚼字,對于語言我僅止于觀看和欣賞。而在其他時候,文字會像昆蟲一樣悄無聲息地爬進腦海。有些文字開始筑巢,搭建起一個主題——這邊拾一根樹枝,那邊采一個花苞——于是我放任它們不管。我喜歡記錄生活點滴,像樹葉一樣飄然而過的微小點滴,抽象,零散,如果我不從虛空中抓住它們,它們就會一去不復返;我日常所見,并且能完整保存于腦海中的點點滴滴。一如個體的記憶,或是我在鼴鼠丘里發現的陶瓷碎片。這里散布著許許多多這樣的碎片,有的鋒利,有的平整,大都是我帶著一袋捕鼠夾在田野里漫步時寫下的,它們與那些簡簡單單卻又常常不可思議的捕鼴鼠知識并行,時而貫穿其中,時而穿插其間。
完整講述鼴鼠的一生同樣是不可能的事。鼴鼠藏身于黑暗,他的故事由諸多神話,以及少量口口相傳且說法各異的觀察結果拼湊而成。他們一如我們,是神秘莫測的生物,我們永遠只能瞥見他們真實世界的一角。
于我而言,事物的表象遠比實質來得重要。事物的實質是不可知的。我不喜歡冰冷無情的事實構筑的監牢。事實不會讓你獲得自由,而是會把你困死在現實無可更改的固定視角中。唯一的真相就存在于這里,在這里,在它被推翻重建前的倒數三秒鐘里。我寧愿遺忘。遺忘是自由,也是寬恕,但它尤其是讓自己投身于當下的一種過程。
講述這個故事時,我可以扮演壞蛋或英雄,還可以扮演無辜的旁觀者或潛伏于敵營的破壞分子,無論是哪種,我講述的都是“真相”的一種形式。如果真相有無數種形式,那它的價值何在?真相有別于真誠,我可以給你們講成百上千萬個真誠的故事,接下來我將講述其中一個也許足以稱得上“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最終導致我在十二月跪倒在一片泥濘的田地中間,手里捧著一只死去的鼴鼠,決心從此停止殺戮。
如何抓鼴鼠,捕鼴人的生活。寫于該抓鼴鼠卻沒有去抓鼴鼠的時節。關于這本書,我只能向你們保證一件事,那就是讀到最后,你們將會增長許多關于鼴鼠的知識。
如何捉鼴鼠 作者簡介
馬克·哈默 | Marc Hamer
生于英格蘭北部,但在威爾士居住了三十多年。他在年少時曾度過一段無家可歸的日子,后又去鐵路工作;重新進修后供職于藝術館,也從事過營銷、設計工作,并在監獄教授過創意寫作,最后成為一名園丁和捕鼴人。《如何捉鼴鼠》是其第一部作品,另著有《生息:園丁之語》和《春雨》。作品曾兩次入圍自然寫作大獎溫賴特獎。
◎譯者介紹
王知夏
譯者,出版從業者,熱愛音樂與文學,譯有《拉下百葉窗的午后》《鬧劇,或者不再寂寞》《復調:巴赫與生命之慟》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