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 繪本故事讀寫七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9118115
- 條形碼:9787219118115 ; 978-7-219-11811-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 繪本故事讀寫七講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在當今教育環境下,人們越來越重視兒童的早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家長們熱衷于給孩子購買繪本、陪伴孩子閱讀繪本。然而,一個關鍵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家長們真的讀懂繪本了嗎?孩子們又從繪本中看到了什么呢?《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繪本故事讀寫七講》為我們提供了深入探索繪本世界的寶貴鑰匙。
“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是法國著名哲學家亨利•柏格森的名言,這句話強調了內心意愿對于視覺感知的主導作用。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孩子們通過繪本的畫面和文字,用自己內心的意愿去理解和解讀所看到的內容。繪本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情節,都需要孩子們用心去感受和理解,這種主動的認知過程能夠激發他們內心的探索欲望,讓他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培養多元的思維方式。
《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繪本故事讀寫七講》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青島大學特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馮強教授撰寫。馮強教授主授創意寫作課多年,在本書中,他從生命技術、比喻問題、視角問題、風格問題、結構問題、聲音問題等多個維度對繪本進行了深度剖析。本書不再僅停留在繪本表面的故事敘述,而是引領讀者深入挖掘其中的精髓和要義。本書能夠幫助讀者,尤其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引導孩子們用心去讀懂繪本,如何在繪本的世界中培養孩子們的讀寫能力和綜合素養。
名家推薦
《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從中外優秀作品的分析鑒賞切入研究,結合理論與實踐,探討繪本故事寫作路徑,有學術價值及指導意義。
——陳暉(《圖畫書的講讀藝術》作者,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圍繞如何寫,《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用一個故事帶出好多個故事,讓讀者看到原來我們的生活可以被如此多的故事環繞,這些故事仿佛已經在那里等了很久很久,只需一個講述的聲音就可以讓它們蘇醒過來。
——湯素蘭(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湖南省作協主席)
恰切地安排繪本,諳熟地引用國學書籍,將“美學教育”這個非常容易流于形式和空談的詞語闡述得生動詳細,讓兒童在歡笑中體會到“感悟過、體驗過,方為活過”這一重要觀念,從而更好地面對應試語文,接納與了解生命語文,活出充滿愛的精彩人生。
——連中國(語文特級教師,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市語文教研員)
對于繪本的創作而言,創意為王。研究繪本的著作也得具有創意性,否則,連繪本的創意也會消失。馮強的繪本研究著作《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具有鮮明的創意性,它讓我看到了很多同類著作所沒有的獨特的體例、異質的引述、鮮活的想法和醒目的語言。在一些維度上,這本書擦亮了我們看繪本的眼睛。
——朱自強(中國海洋大學講席教授,國際格林獎獲得者)
在數千年厚重的中華文明史中,繪本只是一個嶄新的外來文明形式。但是當繪本在本世紀被廣大中國讀者所接受后,就如同雨后春筍,發展勢頭如此迅猛,縱觀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這說明繪本確實給中國的孩子們帶來了快樂與幸福。在這種情況下,對繪本的研究就成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我對馮強的研究表示贊賞和欽佩。希望有更多的各個領域的專家為中國繪本的發展做出貢獻。
——唐亞明(《紳士的雨傘》《活了100 萬次的貓》譯者,小活字總編輯)
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 繪本故事讀寫七講 內容簡介
本書是多年在大學教授寫作課,同時有豐富創作經驗的馮強教授對繪本讀寫經驗的總結。全書以繪本故事為切入點,圍繞十四部經典繪本,以七堂課的形式,從生命、語言、視角、結構等多個角度,深入剖析繪本中隱含的讀寫技巧,也講繪本故事引申出來的微言義理。本書淺入深出,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可操作性,它邀請讀者感受、感知并感通更多的生命之美,能為學生、家長和教師提供極具實用性的讀寫參考。
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 繪本故事讀寫七講 目錄
導論 美是一種自由感:感受、感知與感通**講 寫作的動力: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 1.1 《你看見了什么?》:怎么了,這里有什么可以看嗎?/1.2 《月下看貓頭鷹》:只要心中有一個希望/1.3 比喻問題(1):真實感受牽引下的樸素想象/1.4 比喻問題(2):你聽得到梔子花和貓頭鷹的尖聲抗議嗎?/1.5 生命技術(1):好好地鍛煉視力,別偷懶/1.6 畫面感問題:假設自己是一臺攝像機/1.7 生命技術(2):所有了不起的故事無論如何都是關于看見的/1.8 生命技術(3):你可以在一棵樹前停留多長時間/1.9 生命技術(4):人是他的所見與能見/思考第二講 寫作中的卸載:感受先于知識 2.1 《紳士的雨傘》:哦,真的呀!雨點兒打在傘上果然是滴答答啊!/2.2 《爸爸帶我看宇宙》:什么東西臭臭的?/2.3 視角問題(1):兒子的感受視角和爸爸的知識視角/2.4 視角問題(2):作者、敘述者、人物與讀者的距離/2.5 生命技術(5):嘗試觀看和變更某個已經自動化的習慣/2.6 陌生化問題(1):使石頭成其為石頭/2.7 風格問題:在熟悉感和陌生感之間/2.8 生命技術(6):我通過觸覺、味覺和嗅覺,重新認識了許多詞/2.9 語言問題(1):命名與去名/思考第三講 寫作中的名與實: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3.1 《我的爸爸叫焦尼》:火車就要來了,爸爸坐的火車/3.2 《我的名字克麗桑絲美美菊花》:你的名字就是你/3.3 結構問題(1):找到人物要面對的獨特問題/3.4 結構問題(2):問題出現—問題惡化/延宕—問題解決/不解決的三幕結構/3.5 節奏問題:情節與細節的縱橫交織/3.6 名字問題: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3.7 生命技術(7):學習的三個層次與權威的位置/3.8 語言問題(2):很明顯,你得了多發性硬化癥/3.9 生命技術(8):感受與正名的往復循環/思考導論 美是一種自由感:感受、感知與感通
**講 寫作的動力: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 1.1 《你看見了什么?》:怎么了,這里有什么可以看嗎?/1.2 《月下看貓頭鷹》:只要心中有一個希望/1.3 比喻問題(1):真實感受牽引下的樸素想象/1.4 比喻問題(2):你聽得到梔子花和貓頭鷹的尖聲抗議嗎?/1.5 生命技術(1):好好地鍛煉視力,別偷懶/1.6 畫面感問題:假設自己是一臺攝像機/1.7 生命技術(2):所有了不起的故事無論如何都是關于看見的/1.8 生命技術(3):你可以在一棵樹前停留多長時間/1.9 生命技術(4):人是他的所見與能見/思考
第二講 寫作中的卸載:感受先于知識 2.1 《紳士的雨傘》:哦,真的呀!雨點兒打在傘上果然是滴答答啊!/2.2 《爸爸帶我看宇宙》:什么東西臭臭的?/2.3 視角問題(1):兒子的感受視角和爸爸的知識視角/2.4 視角問題(2):作者、敘述者、人物與讀者的距離/2.5 生命技術(5):嘗試觀看和變更某個已經自動化的習慣/2.6 陌生化問題(1):使石頭成其為石頭/2.7 風格問題:在熟悉感和陌生感之間/2.8 生命技術(6):我通過觸覺、味覺和嗅覺,重新認識了許多詞/2.9 語言問題(1):命名與去名/思考
第三講 寫作中的名與實: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3.1 《我的爸爸叫焦尼》:火車就要來了,爸爸坐的火車/3.2 《我的名字克麗桑絲美美菊花》:你的名字就是你/3.3 結構問題(1):找到人物要面對的獨特問題/3.4 結構問題(2):問題出現—問題惡化/延宕—問題解決/不解決的三幕結構/3.5 節奏問題:情節與細節的縱橫交織/3.6 名字問題: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3.7 生命技術(7):學習的三個層次與權威的位置/3.8 語言問題(2):很明顯,你得了多發性硬化癥/3.9 生命技術(8):感受與正名的往復循環/思考
第四講 寫作中的共屬:不僅馬的尺度被人所改變,而且人自身的尺度也會發生變化 4.1 《在森林里》:也許它們會一直等著你,下次再來一起玩/4.2 《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這個廣大的世界安慰了她/4.3 原型問題(1):故事無意識幫助我們修通現實困境/4.4 生命技術(9):把游戲作為巨大的文化成就/4.5 生命技術(10):潛在空間的開啟/4.6 生命技術(11):成為容器或建造球體/4.7 語言問題(3):話語與信息的區別/4.8 生命技術(12):非暴力溝通/4.9 生命技術(13):家庭之樂,*能培養人心,并且維系一人之生活平穩/思考
第五講 寫作中的時間:我可死過100 萬次呢! 5.1 《活了100 萬次的貓》:貓喜歡白貓和小貓們,勝過喜歡自己/5.2 《爺爺一定有辦法》:這塊料子還夠做……/5.3 生命技術(14):愛和耐心終會變成一個故事/5.4 句子問題:句句要同你很生,句句要同你很熟/5.5 結構問題(3):一個故事可以有多少變體/5.6 陌生化問題(2):看似不可能的故事/5.7 結構問題(4):主人公的成長與一個故事的正反合/5.8 生命技術(15):有機體期望只以自己的風格去死/5.9 寫作材料的搜集問題:他每天都在尋找這類新鮮的小細節/思考
第六講 寫作中的重復與差異:反者道之動 6.1 《好長好長的名字》:一萬只青蛙跳出河面,它們根本分不清你叫的是誰/6.2 《安的種子》:雪大了,我先去把廟門外的雪掃一下吧/6.3 生命技術(16):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6.4 原型問題(2):直觀不可計算之物/6.5 原型問題(3):三生萬物/6.6 生命技術(17):當你懷著愛意去勞作時/6.7 生命技術(18):獨一者、他者與共屬(1)/6.8 生命技術(19):獨一者、他者與共屬(2)/6.9 語言問題(4):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思考
第七講 寫作的規則: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7.1 《小傷疤》:這時,我聽到了媽媽的聲音/7.2 《圖書館獅子》:必要的時候,在圖書館里,也可以打破規矩/7.3 生命技術(20):規則與相對更好的共同生活/7.4 生命技術(21):分辨不同的規則/7.5 生命技術(22):今天我們如何做長輩/7.6 聲音問題:濫調與脫腔/7.7 生命技術(23):中止痛苦的惡循環/7.8 生命技術(24):“你現在是誰”比“你過去是誰”重要得多/7.9 星叢引文寫作法:本雅明先生的神秘行李箱/思考
“我也能寫一個故事”:習作五篇
后記 講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之外,我們也是故事中的人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 繪本故事讀寫七講 作者簡介
馮強,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青島大學特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授創意寫作與新詩理論。著有《大學生問題化閱讀與寫作》等,曾獲廣西壯族自治區文藝創作銅鼓獎、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科學三等獎,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百年‘興'論流變研究(191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