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公共領域的新結構轉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67179
- 條形碼:9787521767179 ; 978-7-5217-6717-9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共領域的新結構轉型 本書特色
(1)重量級在世哲學家“與時俱進”的理論力作。
哈貝馬斯是對中國社會政治和思想學術產生重大影響的20世紀西方哲學家,批判學派中流砥柱,西馬代表人物,協商/慎議民主理論家。上世紀90年代率先研究和引進哈貝馬斯的學者,后來頗有在政治領域和教育領域功成名就的優秀人物。
如今95歲高齡的哈貝馬斯,延續60年前的社會轉型分析,在新媒體時代繼續探討一種可能的“公共領域”和“協商政治”,對于當今時代的政治哲學討論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在大眾輿論和文化傳播的實踐層面上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2)本書對新媒體時代的道德與立法,以及人文知識分子的職業操守的討論,彰顯宏大的理論格局和深摯的人文情懷。
對技術尤其是數字、網絡技術的反思,在哲學、傳播學乃至技術哲學層面上來講,思路比較清晰,觀點比較確定,但從政治學/政治哲學的角度進行考察,情況就會比較復雜。
哈貝馬斯在本書中強調道德、立法在新媒體時代的指導和監護作用,體現了一位政治哲學家、一位社會理論家的長遠眼光和宏大格局。同時強調傳統媒體編輯對于公共空間的把關作用,以及在公共輿論和決策的形成過程中的引導作用,體現了老一輩知識分子的人文情懷。
在目前缺少監督和監管的信息和流量社會里,無論對于社會輿論和共同信念的形成,還是對于個人生活方式和表達方式的提升來說,一個有規則秩序、有責任擔當的,基于商談倫理和民主決策的公共領域,都是一個可期的愿景。
(3)本書在數字信息時代考察一種公共空間是否可能,以及民主政治和商談倫理面臨的新挑戰。
信息技術的發展導致的嚴重惡果就是信息冗余;數字產品的廣泛普及造成的重要影響就是在工作、生活、情感各領域的時空交疊,而人們越來越深陷于一人一機的隔絕世界,以及缺少共同意志和行動的數字回音室/數字蜂巢。在缺少指導性和監督性的力量時,個體的意見表達和共同體的觀念形成都遇到極大障礙。
本書提到傳統新聞媒體編輯的公共意義,負責監督和引導社會共識的形成,雖然較為傳統和老派作風,但對于反思我們身處其中的智能技術大潮和數字產品世界,猶如醍醐灌頂;對于提倡一種理性地社會觀察和自我表達的方式,具有啟發意義。
公共領域的新結構轉型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哈貝馬斯在1962年出版的成名作《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的續篇。在該書中,哈貝馬斯從社會史和概念史的角度定義了公共領域的概念,并認為公私劃分是公共領域存在與運行的**前提。 但公共領域從近代以來一直在衰退,新媒體的興起是病源所在。電視和報紙的泛濫使得社會國家化和國家社會化的結構發生了重大轉型,公域和私域之間不再有明顯劃分。這在如今監護制度缺失的情況下,一方面導致公共領域的包容性特征正在消失,另一方面由于不同聲音的日益不和諧以及挑戰性話題和意見內容的復雜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媒體消費者利用數字平臺,退回到志同道合者的屏蔽式回聲室。 哈貝馬斯詳細論述了新媒體及其平臺特性,它們正日益將傳統大眾媒體這一舊的結構轉型的決定性驅動力推向后臺。新的傳播形式損害了政治公眾的自我認知,導致了公共領域的新的結構轉型,對民主進程和協商政治產生了嚴重影響,甚至對人類的未來世代產生不良影響。對此,哈貝馬斯給出的建議是通過完善法律來保持一個媒體結構,使公共領域具有包容性,并使公眾輿論和意愿的形成具有協商性。 【七星哲人文庫書目】 《公共領域的新結構轉型》 Ein neuer Strukturwandel der ?ffentlichkeit und die deliberative Politik [德]尤爾根·哈貝馬斯 著/藍江 譯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What World Is This? [美]朱迪斯·巴特勒 著/藍江 譯 《自由是一種沒治的病》 Freedom: A Disease Without Cure [斯洛文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 著/藍江 譯 《自然與心靈》 Natural: mente [巴西]威廉·弗盧塞爾 著/藍江 譯 《收容所》 Asylums [美]歐文·戈夫曼 著/劉海龍、黃雅蘭、方惠 譯
公共領域的新結構轉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尤爾根·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1929— ),德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社會理論家之一,繼阿多諾、霍克海默之后的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中堅人物。知識淵博,學術興趣廣泛,并有著強烈的現實關懷,其理論體系的核心是通過批判理論的“語言學轉向”,以交往行為理論來捍衛啟蒙的現代性立場。以其龐雜而深刻的思想,宏大而完備的體系,被認為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和“后工業革命的最偉大的哲學家”,在學術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著作有《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1962)、《理論與實踐》(1963)、《作為“意識形態”的科學與技術》(1968)、《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建》(1976)、《交往行為理論》(1981)、《現代性的哲學話語》(1985)、《后形而上學思想》(1992),以及《在事實與規范之間》(1994)等,被譯為40余種語言,對哲學、法學及社會理論領域貢獻巨大。 【譯者簡介】【作者簡介】尤爾根·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1929— ),德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社會理論家之一,繼阿多諾、霍克海默之后的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中堅人物。知識淵博,學術興趣廣泛,并有著強烈的現實關懷,其理論體系的核心是通過批判理論的“語言學轉向”,以交往行為理論來捍衛啟蒙的現代性立場。以其龐雜而深刻的思想,宏大而完備的體系,被認為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和“后工業革命的最偉大的哲學家”,在學術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著作有《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1962)、《理論與實踐》(1963)、《作為“意識形態”的科學與技術》(1968)、《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建》(1976)、《交往行為理論》(1981)、《現代性的哲學話語》(1985)、《后形而上學思想》(1992),以及《在事實與規范之間》(1994)等,被譯為40余種語言,對哲學、法學及社會理論領域貢獻巨大。 【譯者簡介】藍江,湖北荊州人。南京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外馬克思主義、當代歐陸激進左翼思想、數字資本主義。著有《如何思考全球數字資本主義?》(2024)《一般數據、虛體與數字資本》(2022)、《忠于事件本身》(2018)等。譯有阿甘本《王國與榮耀》《什么是哲學?》《語言的圣禮》《寧芙》《品味》等,巴迪歐《存在與事件》《存在與事件2:世界的邏輯》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