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高揚程灌區水土環境時空演變規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627922
- 條形碼:9787522627922 ; 978-7-5226-2792-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揚程灌區水土環境時空演變規律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分析西北高揚程灌區的土壤水鹽時空分布特征,揭示了影響區域土壤鹽漬化進程的主導因素,構建了區域水土環境演化變遷的多過程耦合模型,解析了田間土壤水鹽運移對區域多尺度水土資源時空分異的影響機理。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緒論、研究區概況、灌區水-鹽響應機制與動態預測、灌區水土環境脆弱性時空演化特征、灌區水土資源承載力變遷過程評估、灌區水土資源承載力時空演變分析與中長期預測等。本書可作為灌區灌溉管理人員、水土資源管理人員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學生的學習參考用書,也可供從事灌區建設管理、水土資源保護、灌溉管理等工作的相關科研工作者參考。
高揚程灌區水土環境時空演變規律研究 目錄
前言第1章 緒論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2.1 水鹽時空分異及預測研究現狀1.2.2 地下水模擬1.2.3 水土環境脆弱性1.2.4 水土資源承載力研究1.3 本書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1.3.1 研究內容1.3.2 技術路線第2章 研究區概況2.1 地理位置2.2 地形地貌特征前言第1章 緒論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2.1 水鹽時空分異及預測研究現狀1.2.2 地下水模擬1.2.3 水土環境脆弱性1.2.4 水土資源承載力研究1.3 本書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1.3.1 研究內容1.3.2 技術路線第2章 研究區概況2.1 地理位置2.2 地形地貌特征2.3 氣候特征2.4 地質構造及水文單元特征2.5 社會經濟概況2.6 水土資源概況2.7 主要環境問題第3章 灌區水-鹽響應機制與動態預測3.1 水鹽驅動要素時空分布3.1.1 研究方法3.1.2 水鹽驅動因素時空分布特征3.2 土壤鹽分對地下水動態變化響應特征3.2.1 土壤全鹽量變化主導因素分析3.2.2 土壤全鹽量變化與地下水埋深的關系3.3 水文地質概化與地下水數值模擬3.3.1 研究方法3.3.2 水文地質概念模型3.3.3 數值模擬模型3.3.4 模型校正與驗證3.4 水鹽發展未來情景構建3.4.1 氣候情景3.4.2 人類活動變化3.5 水鹽分異特征動態預測3.5.1 預測分析3.5.2 水鹽調控建議第4章 灌區水土環境脆弱性時空演化特征4.1 水土環境脆弱性評價模型及系統構建4.1.1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方法4.1.2 評價方法4.2 土地利用類型時空分異特征4.2.1 土地利用分類系統4.2.2 影像分類方法4.2.3 土地利用類型解譯標志4.2.4 土地利用信息分類結果4.3 地形數據的提取4.3.1 海拔4.3.2 坡度4.3.3 坡向4.4 植被覆蓋時空分異特征4.4.1 像元二分模型4.4.2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植被覆蓋度的計算4.4.3 植被覆蓋度的劃分4.5 土壤鹽分時空分異特征4.6 地下水時空分異特征4.6.1 地下水埋深4.6.2 地下水礦化度4.7 水土環境脆弱性評價4.7.1 指標權重確定4.7.2 評價單元柵格數據疊加計算4.7.3 水土環境脆弱性等級劃分4.7.4 水土環境脆弱性評價結果4.8 水土環境脆弱性時空演變特征4.8.1 水土環境脆弱性的熵4.8.2 熵-突變模型4.8.3 水土環境脆弱性的時間演變4.8.4 水土環境脆弱性的空間演變第5章 灌區水土資源承載力變遷過程評估5.1 灌區水土資源系統耦合機制分析5.1.1 系統動力學分析5.1.2 子系統耦合機制分析5.1.3 總系統動力學分析5.2 水土資源承載力評價模型構建5.2.1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5.2.2 物元分析模型5.2.3 云模型5.3 水土資源驅動要素時空分異特征5.3.1 地形因子5.3.2 年蒸發量5.3.3 年降水量5.3.4 表層土壤含鹽量5.3.5 土壤含鹽量5.3.6 表層土壤電導率5.3.7 土壤電導率5.3.8 地下水埋深5.3.9 地下水礦化度5.3.10 地表灌溉水量5.3.11 植被覆蓋度5.3.12 水土協調度5.3.13 地表溫度5.3.14 地表反照率5.3.15 土地污染負荷5.3.16 土地利用類型5.3.17 人口密度5.4 水土資源承載力變遷的驅動要素權重分析5.4.1 熵權法5.4.2 組合賦權法5.4.3 指標綜合權重分析確定5.5 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水土資源承載力綜合評估5.5.1 單個指標分異信息評價結果與分析5.5.2 水土資源承載能力評價5.6 基于云模型的水土資源承載力綜合評估5.6.1 狀態層隸屬度云模型5.6.2 因子層隸屬度云模型5.6.3 過程層隸屬度云模型與綜合評價云5.6.4 評價結果驗證分析第6章 灌區水土資源承載力時空演變分析與中長期預測6.1 水土資源承載力時空分異特征分析6.1.1 柵格疊加計算6.1.2 水土資源承載力計算及等級劃分6.1.3 1994-2018年水土資源承載力空間變化分析6.2 水土資源承載力空間變化模式6.2.1 水土資源承載力空間變化模式圖譜6.2.2 1994-2018年水土資源承載力變化圖譜分析6.3 水土資源承載力空間演變流向6.3.1 水土資源承載力空間轉移矩陣6.3.2 1994-2018年水土資源承載力演變流向分析6.4 區域尺度水土資源承載力中長期預測方法6.4.1 元胞自動機6.4.2 馬爾可夫模型6.4.3 元胞自動機-馬爾可夫模型6.5 水土資源承載狀態空間轉移概率6.6 預測模型校準與適宜性圖集構建6.6.1 水土資源承載力適宜性圖集6.6.2 2018年水土資源承載力演變模擬6.7 灌區水土資源承載力中長期演變預測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