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雪線上的邊關 目錄
程 在喜馬拉雅南麓
章 把風沙嚼碎了,咽下
章 誰能上到查果拉
第三章 扎增的夢想
第四章 乃堆拉的日常生活
第五章 雪崩
程 作為精神國的阿里
章 神秘的“天界”
章 活都不怕,還怕死嗎
第三章 一趟三難
第四章 我賴于此地并扎根于此
第五章 作為精神國的阿里
第三程 喀喇昆侖有多高
章 這是令人惶恐的高度
章 你永遠陪著大家
第三章 西海艦長
第四章 姜云燕的昆侖女兵夢
第四程 帕米爾高原的鷹
章 回到自己的家
章 在 前哨
第三章 克克吐魯克
第四章 走馬邊關
第五章 男兒報國時
第五程 巍峨的西天山
章 守山人
章 科加爾特的歌聲
第三章 波馬非馬
第四章 死亡雪谷
第五章 霍爾果斯的哨
第六程 風雪北疆
章 大風歌
章 有個地方叫北灣
第三章 雪海孤島
第四章 雪之祭
后 記
雪線上的邊關 節選
章
把風沙嚼碎了,咽下
從的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其實是從一個海拔高度走到另一個海拔高度。
在,高原反應會讓你無處可逃。即便離開,你多也只能從一個高海拔地區逃到一個海拔稍低的地方。對一個被高山反應折磨的人來說,你還是無法逃脫那種痛苦。你只能適應。
15年,喀則出發,蒼穹高遠,麗日白云,大地在不知不覺中抬升,待原本模糊的喜馬拉雅山脈逐漸清晰,到了崗巴小城。看見它時,會倍感突兀,心中疑惑:這樣一個地方怎么會有這么一個人類聚居地?隨之也會驚喜,好像在荒涼的月球表面找到了人類的居所。
崗巴縣位于卓木雪山和康欽甲午雪山附近,地處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緊靠珠穆朗瑪峰,是一個雪山環繞之地。全縣地廣人稀,在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生活著萬余人口,是共和國“平均海拔高、自然條件差”的地區。
崗巴邊防營擔負著近十座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和近個通外山口的邊防巡邏任務。每條巡邏線路都很難抵達,險象環生;有些山口長年風雪彌漫,風力可達10級。
人們對崗巴邊防營軍人的評價是:崗巴軍人,沒有吃不了的苦。
這是他們所處環境和執行的任務決定的。
以前,為方便給哨所官兵運送物資,上級為營里編制了幾十頭騾馬。這些強壯的“新戰友”,雖有“高原之舟”的美譽,但來到駐地沒多久,相繼死去。后來,上級又送來了幾十頭牦牛。遺憾的是,這些牦牛也沒堅持多久,陸續倒在了運送物資的道路上。
肖順海對我說,生活在這里的人,感覺生命像一塊可能墜落到石頭上的玉。但他已把自己的生命在這里放置了很多年。他1995年從四川富順入伍后,來到了藏南邊防。08年,他到崗巴邊防營一連任指導員,后任崗巴營教導員。他覺得自己應該算是個崗巴人了。他有了當地人的膚色、疾患、生活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已把自己從一塊玉變成了一塊崗巴石,似乎可以隨便摔打了。
他知道崗巴植物,所以來時帶了一株仙人掌。仙人掌長得很繁茂。他說他以后離開,會把這株花留下,“只可帶花來,不準帶花走”,這在崗巴已相沿成/p>
在崗巴,綠色尤為珍貴,所以會流傳士兵與樹的故事。有人戍邊三年,看見樹會擁樹而泣。在內地再平常不過的樹,那個時刻,在士兵眼里已有親人久別重逢的感覺。
在崗巴很難看到樹。縣城亦然。因為這里海拔太高,河灘上的牧一從冰冷的泥土里冒出來,變黃了。但在邊防營四連駐地有一大片紅柳,計有148棵(叢)。它是這里的森林,是崗巴軍人在“生命禁區”創造的奇跡。
由于自然條件惡劣,這里自古以來不種樹。當地人心中無樹,他們是這么認為的,樹長在它能長的地方。也有人騎馬走很遠的路,到有樹的地方去看樹,他們覺得,那只不過是另一種長得更高的。
但四連的官兵想試一試,看樹在這里是否能成活。他們種樹,本身是自己需要一種安慰:你看,這里樹都能活,我們在這里戍守邊防也不會有什么問題。
人和樹是這么一種關系。人早是從樹上下來的,樹是人類古老的家園和故鄉。樹多的地方,人活得滋潤。
樹苗是從300多公里外的日喀則抱回的。好幾百棵。官兵們挖地三尺,掘開凍土,拌上羊糞。成排成行,為抵御大風,用木棍支撐,用繩索綁束;冬天,先用舊衣裹枝干,再用塑料薄膜把樹罩住。終于,有近0棵紅柳的根永凍層,活了下來。終,活下來的是這148棵(叢)。
顯示部分信息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