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青囊訣 內容簡介
青囊訣青囊訣 前言
楔子
霜降沒落霜,卻下了一場雨。
不久,木枯寂,天地炎涼。
頂兒山廟的鐘聲反倒顯得比往常渾厚了些,鐘聲從山頂飛出,如無形的刀,一聲,一聲,削薄了黃昏。
山下是太平堡,鐘聲隱約傳來,吃齋念的居士們默念一聲號,持家的婦嫗聽到,知道要做晚飯了。
鐘聲響了十八下,每天如此,不多不少。緊接著,響起清脆的木魚聲,、,聲聲幽寂,氣韻平和,不急不緩,徐徐如訴。當然,這木魚聲,只有身處山上才能聽到。
山下是太平堡,一個山環水抱的村莊。
保子里的甘老人緩緩步行上了山,大口喘息,順勢坐在山頂洗心亭的石凳上,敞開土黃色紡布衣衫,手指隨木魚聲的節奏在欄桿上一下一下地敲。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跛著左腳焦躁不安地走動著,時而朝四處張望。
甘老人說:“知苦,莫急啊,老和尚會來。”“你又沒跟人家言傳,他咋知道。”知苦懟了一句。
甘老人輕笑了一下,不再多言,他知道老和尚的本事,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在心里默念幾遍,老和尚肯定能卜算到。
過了一陣,遠處走來一個身影,黑瘦黑瘦的,像一截移動的焦木。果然苦瓠和尚。
和尚唱聲號,雙手合十施了禮。
甘坐著舉了舉手,以示還禮。
知苦好奇地瞄了一眼,又瞄了一眼他背上的葫蘆,這與他往日見到的藥葫蘆不同。和尚偶爾下山施藥,常背一個棗紅色的花生葫蘆,而現在背的是一個米黃色的手葫蘆。
“夫子,午后我看到一只喜鵲落在禪房前的柳樹上,心里一合計,知道你要來了,剛剛打坐念經,忽地聽到你念明的聲音,果然是了。苦瓠和尚說。
知苦吃驚地張了張嘴,欲問什么又沒問出口。
苦瓠和尚似乎不經意地瞅了甘老人一眼,對他的病便明白了幾分。甘不說,他也不多問。幾十年的相交,他們默契得像比鄰而居的兩株蘭。
他默不作聲坐在甘老人對面,從背上取下葫蘆,又從寬大的僧衣里摸出一個桃核,烏溜溜的,輕輕一旋,開關打開,居然是兩個空殼。知苦好奇地拿起,聞到一股淡淡的酒香,訝異叫了一聲:“酒盅?和尚嘴角一動,笑說:“要不要嘗一口?”知苦急忙說:“爺爺病著,不能喝酒。”
甘微微一笑,知道這個小孫子猴心不定,打發他自己去玩。他要跟和尚暢快說說話。知苦也不耐煩聽他們談經論道,自己跑到亭子外面尋藥、捉蛐蛐去了。
苦瓠和尚從手葫蘆里倒出兩盅酒,一盅推到甘老人面前,自己手捏一盅,做了個請的手勢。
甘老人干咳兩聲,苦笑說:“可惜啊,和尚,老夫再也不能陪你暢飲了。’
“貧僧眼里,穿腸而過的不過是一種讓人解憂的水而已,既然開懷,何苦不飲?”苦瓠和尚一笑說。
甘老人呵呵笑說:“和尚又打禪機了。不過也好,有錢難買開懷,能與你對飲一杯,但也無妨。”
說罷,抓起盛酒的桃核,淺淺飲了一口。
苦瓠和尚說:“對嘛,皮囊是自家的道場,修修補補幾十年,到頭來,該來的遲早會來。”
甘長嘆說:“是啊,人生一世,木一秋,天道難違。”
苦瓠和尚念聲號,又說:“蒼涼人間,五味雜陳,其實,每個人都病著,都在尋求療疾養生之藥,看開了,便是大自在。”
甘沉吟一遍,點頭道:“和尚開導的是,到了這個年歲,該看開的看開了,該放下的也放下了。”
說罷,甘拄杖起身,緩緩走到亭子邊上,望著山下的太平堡。太平堡三面銜山,弱水繞城而過,窩出一個環抱嬰兒之勢。曾有方士堪察風水,稱此地呈山環水抱、龍爭虎斗之勢,不出侯,必出將相。
青囊訣 目錄
章
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尾聲
后記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