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曾康霖讀書筆記(續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463356
- 條形碼:9787550463356 ; 978-7-5504-6335-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曾康霖讀書筆記(續集) 本書特色
本書是曾康霖老師多年來的讀書心得和筆記精選,有助于我們從更深的層面學習曾康霖老師的讀書智慧和思想源流,對于后學之人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曾康霖讀書筆記(續集)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篇學習馬克思經典著作, 主要介紹了曾康霖老師學習馬克思《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等的所思所悟; 第二篇編學習權威文件, 主要介紹了曾康霖老師學習領會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領導人的著名言論的心路歷程, 比如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和發展生產力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對金融問題的重要論述, 等等; 第三篇學科建設與基本理論, 主要介紹了曾康霖老師對于我國金融學教育改革的思考; 第四篇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金融業發展, 主要介紹了曾康霖老師關于宏觀經濟學的思考; 第五篇金融風險、通貨膨脹與金融危機, 主要介紹了曾康霖老師對金融經濟學的思考。
曾康霖讀書筆記(續集) 目錄
目 錄
**篇 學習馬克思經典著作
一 馬克思是如何創作出《資本論》的 /3
二 《資本論》的邏輯 /6
三 資本主義再生產中的貨幣回流運動 /12
四 馬克思主義三大理論來源與政治經濟學 /27
五 研究政治經濟學必須運用抽象力 /61
六 學習馬克思經典著作和西方著名經濟學家著作的體會 /64
七 再學習《反杜林論》(主要是“政治經濟學” ) 筆記 /70
八 學習《資本論》第三卷第十九章《貨幣經營資本》筆記 /74
九 讀《資本論》第三卷第二十五章筆記 /76
十 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一點體會 /81
十一 馬克思主義的旺盛活力 /82
十二 《德意志意識形態》新讀: 意識形態理論的解析 /84
十三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注重“兩個結合” /86
第二篇 學習權威文件
一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的體會 /93
二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關于金融的講話 /96
三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 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2018 年金融工作會上的講話 /99
四 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三個重要” 的理解 /105
五 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的體會 /107
六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注點學習體會 /112
七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二十大所作報告的體會 /118
八 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要與黨的十九屆七中全會結合起來 /123
九 堅持科技是**生產力、人才是**資源、創新是**動力 /125
十 對《央視快評: 經濟興, 金融興; 經濟強, 金融強》的學習感受 /128
十一 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30
十二 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體會 /147
十三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回答“現代化之問” 的感受 /148
十四 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有感 /151
十五 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引向深入 /154
十六 學習問答《思想之旗領航向——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157
附錄1 如何理解經濟高質量發展 /188
附錄2 如何理解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 /191
附錄3 理性預期理論專題 /195
第三篇 學科建設與基本理論
一 關注國外學者關于金融與經濟關系的論述 /211
二 學習國內學者關于經濟與金融相互關系的研究成果 /214
三 “經濟人” 與“道德人” ——談亞當·斯密悖論 /219
四 改變世界的十大定律 /222
五 讀王東京與記者對話“新經濟” 的思考 /224
六 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 產權改革有別于所有制改革 /233
七 對金融風險、金融危機的理性認識 /236
八 傳承金融文化, 關注前沿問題, 推動學科建設 /238
九 深化金融學研究與金融學科建設:讀《曾康霖文集——基礎與前沿》 /250
附錄4 “六經注我, 我注六經”——讀《曾康霖讀書筆記》有感 /254
附錄5 一位高校退休教授的意見是值得關注的——《曾康霖文集———基礎與前沿(續集)》的現實意義 /256
附錄6 大國金融的理論基礎和案例佐證——評曾康霖教授新著《為中國金融立論》 /260
十 我國金融學科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思想及人才培養 /264
附錄7 關注中國金融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我們深切懷念我國著名教育
家、著名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的主要奠基人黃達老師 /267
附錄8 有特色 有氣魄 能創新——著名金融學家曾康霖談“學術智慧” /269
附錄9 關于編寫《曾康霖學術思想》的說明和安排 /270
十一 人無信不立 業無信不興——如何認識建立社會信用制度 /280
十二 不能有貨幣金融與資本金融的劃分 /286
十三 黨指揮金融不能像黨指揮槍那樣直接 /296
十四 一些基本理論問題需要再認識 /307
第四篇 經濟發展推動金融業發展
一 金融與經濟發展理論綜述 /313
二 中國金融市場化程度判斷 /320
三 從社會發展討論金融業的發展 /327
四 金融需求的抽象分析、具體表現和發展需要 /332
五 金融要成為社會穩定和發展的保障系統 /336
六 社會保障與金融服務 /344
七 金融業發展趨勢和創新及其值得關注的問題 /347
八 信托的優勢和風險 /352
九 中國金融改革開放“三句話” /355
十 金融中介機構存在和發展的理論支撐 /358
十一 金融熱點問題之我見 /364
十二 金融與經濟關系的變化和對金融領域的挑戰 /371
十三 試論金融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及制度安排 /375
十四 適應時代變化 修正傳統觀念 /389
第五篇 金融風險、通貨膨脹與金融危機
一 當前*大的風險是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失衡 /395
二 怎樣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 /397
三 關注和防范大國經濟、金融互動帶來的風險 /400
四 通貨膨脹與相關金融業務分析 /405
五 提出“雙循環” 的時代背景和效應評價 /411
六 怎樣考察金融產能是否過剩 /414
七 經濟發展需要杠桿支撐 /416
八 怎樣看待貨幣政策的松與緊 /423
九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傳導機制及效應評價 /432
十 如何看待現階段的貨幣政策 /436
十一 關于財政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配合的討論 /438
十二 流動性管理與宏觀審慎管理的實施 /440
十三 對金融危機的分析 /442
十四 對美國通貨膨脹的衡量和人民幣國際化的認知 /445
十五 史無前例的貨幣供給 /448
十六 讀《穩定, 不穩定的經濟———一種金融不穩定視角》的體會 /451
十七 格氏新通貨膨脹理論及利率之謎 /459
附錄10 美國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463
附錄11 格林斯潘利率之謎 /468
第六篇 人民幣幣值穩定與人民幣國際化
一 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因素分析 /475
二 人民幣急速貶值的相關評析 /478
三 人民幣急速貶值, 與俄羅斯和阿根廷相關嗎 /481
四 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門檻 /484
五 美元成為世界貨幣的條件 /486
六 防范“房企海(境) 外債” 風險 /492
七 人民幣國際化與人民幣幣值穩定 /496
八 怎樣看待中國經濟學危機 /499
九 討論混合所有制需要思考的問題 /504
十 制度經濟學中的制度轉型理論 /506
十一 怎樣考察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是否建立 /508
十二 當代金融研究應有的邏輯思維 /512
十三 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設計我國的金融制度 /514
十四 金融業發展趨勢與金融創新 /520
十五 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增長的效應評價 /524
十六 經濟增長*終要看消費 /527
附錄12 財政困難系數 /530
附錄13 外資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533
附錄14 民間資本中小銀行互動 /536
附錄15 國企改革需警惕“三種可怕的股份制” /538
第七篇 企業制度探討
一 現代企業制度的比較分析 /541
二 公司治理發展脈絡及模式考察 /554
三 關注公司治理結構的特點——探討當前三個敏感而又難以回避的熱點話題 /562
四 激發公有制經濟活力的新平臺——如何理解要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568
五 企業社會責任、國有化與私有化、控制企業 /574
六 必須準確認知證券業在社會經濟中扮演的角色 /578
七 “國企高稅負” 究竟是怎么回事 /583
八 不同激勵制度比較 /585
九 推動房地產的起因與房地產業的六大特點——要總結吸收上幾個“五年計劃” 社會經濟發展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587
第八篇 失業補貼與幸福生活
一 讀《就業補貼多于失業補貼》有感 /599
二 “幸福政治” 能讓人幸福嗎 /612
三 一項對我國31 個城市家庭進行的調查顯示,2001 年一年城市家庭教育總支出770 億元 /621
四 “以房養老” 是路, 還是夢 /62
第九篇 歷史與現實: 儒家文化
一 經濟學既是一門歷史科學, 又是一門現實科學 /629
二 金融一千年及“歐元之父” 的設想與世界貨幣問題 /634
三 讀《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儒家經典鑄就中華民族的入世精神》有感 /645
四 *近思考的幾個問題 /651
五 對“新經濟” 的再考察 /654
六 淺析中國共產黨*初的金融實踐 /657
七 中國共產黨百年金融史的歷程和啟示 /661
第十篇 篤信致遠 孜孜以求
一 從做學問的特點, 看一位學者的邏輯思維 /671
二 以縣域經濟為基礎, 以廣大農村為前沿陣地, 建設和發展中國社會經濟 /684
三 論鄉村振興戰略: 切入點、壓艙石與推進地——從當前農村的變與不變論起 /695
四 傾心“三農” 建設, 倡導振興“縣域經濟” /714
五 關于扶貧事業的辯證思考 /722
六 奉獻給需要的人: 一位退休教師的心聲 /737
附: 曾康霖教授的學術思想及學術貢獻 /742
后記 /774
展開全部
曾康霖讀書筆記(續集) 作者簡介
繆明楊,男,漢族,重慶人,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經濟學專業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經濟與金融、金融經濟學。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