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三角工廠大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3610589
- 條形碼:9787523610589 ; 978-7-5236-1058-9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角工廠大火 本書特色
我們描繪這場災難,是為了走進災難發生的時代和那動蕩的時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年度好書《華盛頓郵報》記者德萊爾深度還原歷史真相
三角工廠大火 內容簡介
本書將這些事件編排成一個充滿懸念、充滿令人難忘角色的戲劇。*有力的是, 作者賦予了那些逝去的男男女女以人性化的形象, 并展示了這場火災如何戲劇性地改變了政治, 并催生了城市自由主義。重述一百多年前職場火災的生動過往, 我們看到, 如今一目了然的人和故事, 也曾跌跌撞撞地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三角工廠大火 目錄
序 苦巷
**章 時代精神
第二章 三角工廠
第三章 起事
第四章 遍地是金
第五章 煉獄
第六章 三分鐘
第七章 異塵余生
第八章 改革
第九章 審判
尾聲
資料來源說明
致謝
索引
三角工廠大火 相關資料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工業事故的頻發讓人們逐漸意識到,解放人類的勞動的力量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了禁錮、殘害工人的力量。1911年的三角工廠火災以146條生命為代價拉開了反抗和改革的序幕,被稱為“新政天”。大衛·馮·德萊爾細膩地刻畫了火災發生及其前后經歷者的眾生相,真實地還原了這段(容易被人遺忘的)工人階級浴火重生、鳳凰涅槃的歷史。讀史方能閱世,這是一段距離我們并不那么遙遠的歷史,應當為我們所閱讀。
——崔之元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在任何國家的發展中,過失在所難免;美國如此,其他國家也概莫能外。關鍵是能否過則匡之、審時適變。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百年前的美國故事,我們也可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王紹光 香港中文大學榮休講座教授
我第一次讀到三角工廠大火的故事,是在三十年前的研究生課上。教授講述時,悲憤難抑,令我終生難忘。若干年后,我自己教美國史,也從不舍棄講述這個故事。這是一個充滿悲情的移民故事,也是一個透徹描述資本原始積累的故事,我們得以從中窺見20世紀初新舊政治經濟秩序在紐約的博弈,更見證了美國人為“進步”付出的代價,包括那些被大火吞噬的女工。作者的構思精巧,文筆生動,譯筆也同樣出神入化。
——王希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大學杰出教授
本書以扣人心弦的筆調,描繪了大時代洪流中的三角工廠火災事件。20世紀初的美國,身份政治、政黨政治和生產政治相互交織,矛盾不斷激化,由這場大火引向頂點。大火之后的社會改革又緩和了矛盾,成為大規模勞工立法乃至現代福利國家的先聲。這是一個變革的故事,是焦土中的種子生根發芽的故事,足可令地球另一端的讀者嘆惋。
——閻天 北京大學法學院長聘副教授
三角工廠大火 作者簡介
大衛·馮·德萊爾 美國暢銷書作家,《華盛頓郵報》編輯,曾作為《時代周刊》特約編輯,撰寫六十多篇封面故事。主要作品有《查理之書》《卑微的死者》《僵局:美國難解難分的一場選戰》《偉人之路:林肯與美國險惡的年頭》。
譯者
劉懷昭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碩士,臺灣第二十七屆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得主,曾任職北京《三聯生活周刊》及香港《明報》(紐約)等媒體的編輯、專欄撰稿人。譯作有《起火的世界》《三角工廠大火》《大屠殺:巴黎公社生與死》《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