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構建國家:意大利、德國的形成與聯邦制之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35939
- 條形碼:9787543235939 ; 978-7-5432-3593-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構建國家:意大利、德國的形成與聯邦制之謎 本書特色
為什么德國是聯邦制國家,而意大利是單一制國家?
在建立國家時,為什么強大的普魯士選擇談判,而相對弱小的皮埃蒙特卻選擇征服?
建成聯邦制國家需要哪些基礎條件?
本書通過將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從全新的視角切入對意大利與德國建國時期的分析,顛覆既有理論中國家制度取決于建國時各地區軍事實力對比的觀點,系統性地分析聯邦制建成的原因。
•本書于2007年獲得美國政治學會歐洲政治與社會分會的*佳著作獎。
構建國家:意大利、德國的形成與聯邦制之謎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聯邦制起源的政治學著作。德國和意大利在國家統一之前,有著非常相似的意識形態、文化與權力結構的條件,但德國*終建成聯邦制國家,而意大利則成為單一制國家。為解答怎樣的國家能建成聯邦制的問題,本書追溯了德國和意大利在國家統一過程中的多層次因素,既討論了政治領導人的雄心壯志,也分析了政治體制的延續性在構建國家時造成的限制。本書主張用“以邦國為中心”的視角代替既有的“以國家為中心”的視角,從全新的角度探討了這兩個民族國家的制度起源與歐洲政治發展的特征和本質。
構建國家:意大利、德國的形成與聯邦制之謎 目錄
序言
插圖目錄
表格目錄
**章 導論:如何締造民族國家?
聯邦制起源、制度建構與歐洲民族國家形成
概念、研究問題與現有理論的預期
案例概述:為什么聯邦制在意大利失敗卻在德國取得成功?
論點:克服聯邦制的起源悖論
展望
第二章 建國決定時刻:地區政治與國家統一的動因概述
建國決定時刻中的意大利與德意志諸邦國
建國決定時刻的起源:德意志與意大利的邦國行動者與社會行動者
地方邦國支持或抵制國家統一的決定因素
證明:社會因素或邦國因素對邦國支持國家統一的相對影響
結論:建國決定時刻的輪廓
第三章 德意志建國時刻:地區政治與國家統一的動態演化(1834—1871年)
自下而上的視角:德意志各地區的社會變遷
自上而下的視角:德意志邦國利益的轉變
結論
第四章 意大利建國時刻:地區政治與國家統一的動態演化(1815—1860年)
意大利復興運動中的社會行動者與邦國行動者
自下而上的視角:意大利各地區的社會變遷
自上而下的視角:意大利邦國利益的轉變
結論
第五章 從強地域忠誠到單一制國家:以征服實現統一的意大利
論點:以征服實現統一及其制度遺產
意大利各地區基礎性能力缺失的遺產:意大利統一前的地方邦國概述
形成民族國家的**步:終結統一戰爭
形成民族國家的第二步:打造政治聯合
形成民族國家的第三步:建章立制
結論:民族國家的形成與單一制政體的締造
第六章 從強地域忠誠到聯邦制國家:以協商實現統一的德國
論點:以協商實現統一及其制度遺產
德意志各地區制度性能力的遺產:德國統一前的地方邦國概述(1815—1866年)
形成民族國家的**步:終結統一戰爭
形成民族國家的第二步:打造政治聯合
形成民族國家的第三步:建章立制
結論
第七章 結論:19世紀以及之后的聯邦制與制度建構
總結中心論點:供給側的聯邦制理論
超越19世紀?基于當代17個歐洲民族國家的證據來完善論點
更多的啟示與結論
附錄
附錄A 國家統一前的德意志與意大利邦國(19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
附錄B 關于西歐17個*大的民族國家聯邦制起源的數據
參考文獻
構建國家:意大利、德國的形成與聯邦制之謎 作者簡介
丹尼爾•齊布拉特 Daniel Ziblatt
哈佛大學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兼伊頓政府學教授,2023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齊布拉特的研究重點是歐洲政治和民主比較研究。
陳立夫
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研究生,華盛頓大學(西雅圖)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研究興趣為國家理論、中國政治與比較歷史分析。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