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自然之爭 1600年以來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地區的環境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42547
- 條形碼:9787100242547 ; 978-7-100-24254-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然之爭 1600年以來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地區的環境史 本書特色
自現代以來,利用與怡情的沖突極為強烈,一方眼中的圖騰恰是另一方眼中的害蟲。而這組矛盾的自然觀并非在今天才出現并成為當前環境爭議的主要話題。近代以來,由于人們的利用過于強烈,使怡情乃至人類的生存受到極大威脅。過去400年間的環境保護與發展、景觀與林業都是“自然之爭”的具體表現。本書作者通過考察森林、土壤、山丘、水域和鄉村五大主題向讀者展示如何在復雜歷史背景下審視人類對自然的干預以及自然的能動性,并引領我們思考在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同時,如何實現對自然的尊重與保護。
自然之爭 1600年以來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地區的環境史 內容簡介
人類行為如何影響自然環境?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如何形塑人與自然的多重關系?針對這些問題,英國著名史學家T.C.斯莫特在厘清1600年以來英國人對自然的不同態度之后指出:盡管自然觀因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而有所差異,但都體現出兩點——利用與怡情。過去400年間,人們的“利用”過于強烈,使“怡情”乃至人類生存都受到威脅。本書聚焦自然觀念,詳細考察了近代以來不列顛北部居民對林地、土壤、水域、山地和鄉村的干預行為及其后果,以點觀面,窺見 “自然生態與人類發展之爭”。在敘事中,作者將環境、經濟與社會維度的歷史有機結合,不僅更全面地揭示上述自然觀存在與發展的歷史動因,還借助環境史視角,打破不列顛北部地區的政治界限,更充分地理解現代環境問題的跨地區屬性,是一部兼具學術性與現實性的環境史典范之作。
自然之爭 1600年以來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地區的環境史 目錄
自然之爭 1600年以來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地區的環境史 作者簡介
T.C.斯莫特(Thomas Christopher Smout),英國當代著名史學家、英國環境史研究奠基人、經濟史與社會史學家、愛丁堡皇家學會會士、英國科學院院士、蘇格蘭藝術學會會士,曾榮獲大英帝國勛章,同時任蘇格蘭皇室史官。于1959—1991年先后任教于愛丁堡大學、圣安德魯斯大學和思克萊德大學。著有《英蘇聯合前夕的英格蘭貿易(1660—1707)》《自然之爭:1600年以來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地區的環境史》《環境史探索文選》《蘇格蘭本土林地史(1500—1920)》(合著)等,其中《自然之爭》為其重要代表作。 考舸,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主攻環境史及英國史,曾赴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進行聯合培養,并在環境史領域發表多篇學術論文。譯有《戰爭回憶錄》等。 梅雪芹,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世界近現代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史學會史學理論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英國史研究會理事、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士、東亞環境史協會理事。長期從事世界近現代史、英國近現代史和環境史的教學與研究。著有《環境史學與環境問題》《環境史研究敘論》等,譯有《語境中的洛克》《火之簡史》《什么是環境史》《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境史》《英格蘭景觀的形成》《荒原:一部文化史》等,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