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印度佛教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105261
- 條形碼:9787521105261 ; 978-7-5211-052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印度佛教史 內容簡介
本書將印度佛教分為原始、部派、大乘、密教四個發展時期,從佛教的起源一直論述到印度佛教的消亡,以及某些人為佛教在印度的復興所做的努力。對四個發展時期的傳承體系、經典、教義理論等皆做了簡明扼要的論述,對大乘佛教中觀、唯識(包括因明)的論述尤詳。每章后都列出參考資料及思考課,便于讀者進一步了解。全書脈絡清晰,史料充足,兼顧學術與大眾,通俗易懂。適于作為各級佛學院的學習用書。
印度佛教史 目錄
**章 佛教起源時的印度社會背景 (1)
**節 佛教產生時期的群雄割據 (2)
第二節 佛教產生時期的百家爭鳴 (7)
第二章 釋迦牟尼其人 (12)
**節 釋迦牟尼的生平 (13)
第二節 釋迦牟尼的政治主張 (19)
第三節 釋迦牟尼的佛教教義 (22)
第三章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 (31)
第四章 佛教經典的形成 (38)
**節 佛教史上的四次結集 (38)
第二節 漢文佛典略述 (41)
第五章 佛教發展為世界宗教 (45)
**節 阿育王時代的傳教活動 (45)
第二節 北傳佛教 (49)
第三節 南傳佛教 (52)
第六章 部派佛教 (58)
**節 部派分裂的時間和原因 (58)
第二節 分裂的經過 (64)
第三節 各派教義 (68)
第四節 上座部佛教 (74)
第七章 大乘佛教 (78)
第八章 **位著名的大乘佛教論師——馬鳴 (86)
**節 馬鳴其人 (86)
第二節 關于《大乘起信論》問題 (87)
一、關于《大乘起信論》真偽的爭論及其思想淵源 (87)
二 、別具一格的唯識主張 (89)
三、《大乘起信論》思想對中國佛教的影響 (95)
第九章 **個大乘佛教學派——中觀 (103)
**節 中觀派的傳承體系 (104)
第二節 中觀派的主要著作 (108)
第三節 中觀探源 (112)
第四節 中觀的主要理論主張 (116)
一 、代表空論的八不思想 (116)
二 、中觀學派的二諦論 (118)
三 、中道實相 (121)
四 、中觀與因明 (123)
五 、中觀學派對中國佛教的影響 (125)
第十章 第二個大乘學派——唯識 (129)
**節 印度唯識學派的傳承體系 (129)
第二節 印度唯識的思想淵源 (137)
一 、緣起論中的唯識思想 (137)
二、阿賴耶識的前身——補特伽羅、有分識和細意識 (140)
三、種子的前身——一味蘊和窮生死蘊 (144)
四 、唯識派對說一切有部的繼承關系 (146)
五 、四緣、五果和種子論 (146)
第三節 “六離合釋”略解 (152)
第四節 唯識的哲學理論 (155)
一 、唯識的八識論 (156)
二 、唯識的三性論 (159)
三 、唯識的四分論 (164)
四 、唯識的種子論 (167)
五 、唯識的五位百法 (177)
第五節 陳那的新因明 (182)
一 、宗支 (183)
二 、因支 (184)
三、喻支 (188)
第十一章 佛教寺院大學和密教金剛乘 (192)
**節 印度古代的佛教*高學府——那爛陀寺 (192)
第二節 密 教 (197)
第十二章 印度佛教的消亡 (203)
**節 印度教簡介 (203)
第二節 佛教被印度教同化 (210)
第十三章 印度近現代佛教 (213)
展開全部
印度佛教史 作者簡介
韓廷杰,漢族,1939年12月生,河北省蠡縣人。1960至1965年在北京大學東語系學習梵文和巴利文,1987年9月至1989年3月赴斯里蘭卡進修巴利文和上座部佛教。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已退休。主要著作:《三論玄義校釋》(中華書局)、《成唯識論校釋》(中華書局)、《印度佛教史》(臺灣文津出版社)、《三論宗通論》(臺灣文津出版社)、《唯識學概論》(臺灣文津出版社)、《新譯大乘起信論》(臺灣三民書局)、《南傳上座部佛教概論》(臺灣文津出版社)、《佛經知識寶典》(四川人民出版社)、《梵文佛典研究(一)》(宗教文化出版社),還有譯自梵文的《驚夢記》(中國戲劇出版社)、《島史》(中國藏學出版社)等,還有幾部譯著待出版。
書友推薦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