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可持續食物設計方法與案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59058
- 條形碼:9787111759058 ; 978-7-111-75905-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可持續食物設計方法與案例 本書特色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基于生物材料的設計方法與生物制造應用研究”(項目編號: 24YJCZH122)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央美術學院團隊編寫,全面介紹了可持續食物設計方法與案例,系統整理食物設計相關研究和設計方法的特色書籍。
可持續食物設計方法與案例 內容簡介
本書從多個維度全面介紹了可持續食物設計方法與案例,是一本系統整理食物設計相關研究和設計方法的特色書籍,它可以供對鄉村振興、品牌營造、可持續飲食、低碳消費、食品溯源、可持續消費引導、生態包裝等食物設計相關議題感興趣的設計師、設計從業者參考,也可以作為設計領域師生的學習研究參考書。
可持續食物設計方法與案例 目錄
前言
**章 /可持續食物設計基礎:理論與方法 014
**節 可持續食物設計概述 016
1.1.1 食物設計的起源與研究范疇 016
1.1.2 食物設計的中外研究角度 017
1.1.3 可持續食物設計 018
第二節 可持續食物設計研究意義 019
1.2.1 以“人”為中心轉向以“生命”為中心 019
1.2.2 以“物”為中心轉為以“超物”為中心 020
1.2.3 從“體驗”經濟轉為“后碳”經濟 021
1.2.4 為“消費”設計轉為為“危機”設計 022
第三節 可持續食物設計教學方法 024
1.3.1 可持續食物設計教學目標 024
1.3.2 跨學科的知識結構 025
1.3.3 多樣化的課堂形式 026
1.3.4 學生項目指導 027
第二章 / 可持續食物設計認知:食物與萬物030
**節 食物、身體與文化032
2.1.1 食物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032
2.1.2 食物如何改變人類和全球歷史?033
2.1.3 全球化視角下的食物037
第二節 食物的多元認知038
2.2.1 為什么我們要研究食物圖景?038
2.2.2 什么是食物圖景?039
2.2.3 如何描摹食物圖景?041
第三節 可持續食物設計認知研究議題046
2.3.1 從感官到生態:以棕櫚油為例(牟英潔)046
2.3.2 從飲食文化到產業鏈條:以鮭魚為例(吳雯萱)048
2.3.3 從童年記憶到貿易結構:以糖為例(嘯宇)050
2.3.4 從家鄉特色到身份認同:以泡菜為例(裴炫珉)052
2.3.5 從隱形饑餓到膳食權力:以膳食指南為例(趙恒閱)052
第三章 /可持續食物設計思辨:生態與危機 054
**節 食物與生態系統 056
3.1.1 相關概念 056
3.1.2 食物系統的生態影響 058
第二節 可持續食物系統與危機應對 061
3.2.1 食物生產 061
3.2.2 食品供應鏈 063
3.2.3 健康膳食與消費 065
第三節 可持續食物設計思辨研究議題 066
3.3.1 糧食多樣性與全球變暖(黎超群) 066
3.3.2 食物浪費與環境危機(呂思緹) 068
3.3.3 廚余垃圾與可持續生活(柳思緣) 069
第四章 /可持續食物設計場域:城市與社區 072
**節 食物與城市發展史 074
4.1.1 食物與古代城市 074
4.1.2 現代城市理論與食物規劃 076
4.1.3 當代可持續思潮 078
第二節 城市可持續食物變革與健康社區 080
4.2.1 可持續的城市食物生產 080
4.2.2 城市食物浪費與食物共享 083
4.2.3 社區食物地圖 083
第三節 可持續食物設計場域研究議題 086
4.3.1 家庭尺度 -廚余垃圾再利用(柳思緣) 086
4.3.2 社區尺度 -文化社群(裴炫珉) 088
4.3.3 地域尺度 -種植與貿易(牟英潔) 090
4.3.4 系統尺度 -游戲與城市(劉銘)
第五章 /可持續食物設計行動:遠見與賦能
**節 可持續食物設計研究前沿交流平臺 096
5.1.1 食物設計經典展覽 096
5.1.2 主題講座 099
第二節 可持續食物設計行動研究議題 101
5.2.1 無盡的自然:為多樣性設計(黎超群) 101
5.2.2 藻類作為解決饑餓的方法(檀松冶) 102
5.2.3 阿比鳩斯:面料烹飪藝術(呂思緹) 107
5.2.4 棕“旅”(牟英潔) 109
第三節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氣候貨幣計劃課程講座:
香蕉、魚和一個饅頭 112
5.3.1 講座正文 112
5.3.2 問答部分 118
第四節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氣候貨幣計劃課程講座:
食物、設計與未來 122
5.4.1 講座正文 122
5.4.2 問答部分 130
附錄 134
可持續食物設計方法與案例 作者簡介
景斯陽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危機與生態設計方向召集人,Eco-Vision Plan發起人。她的研究領域為潛行科技下的生態與生物設計、可持續設計。她的著作包括《反思與展望》《危機與轉機》《自然與城市》(當代設計大家訪談錄叢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23、2024),譯著《生物設計:自然、科學與創造力》(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2)等。她曾在《美術研究》《裝飾》等期刊發表A&HCI、CSSCI論文近10篇,并擔任多家期刊的組稿人。她還主持人文社科項目1項,獲得校級優秀課程3次,獲得北京市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她曾獲得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學位,并曾于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交換學習。
劉詩宇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博士生在讀,曾任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危機與生態設計方向特邀教師、北京師范大學未來設計學院助教。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碩士畢業于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并曾在米蘭理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交流學習。她的研究領域為設計教育與可持續設計。曾任哈佛大學Kirkland美術館共同策展人,策劃并主持多場國內外設計與教育領域展覽與論壇,包括哈佛中國教育論壇可持續發展教育分論壇(2023)、卷宗書店主題展覽“食物圖景:餐桌上的星球計劃”(2022)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