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功與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519814
- 條形碼:9787553519814 ; 978-7-5535-1981-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功與過 本書特色
*社會學者對日常生活的有力透視
一部洞察幽微、機智輕快的大家小書
作者查爾斯是20世紀下半葉和21世紀初世界*杰出的社會科學家之一、“21世紀社會學之父”、“美國*多產、*有趣的社會學家”
一本不一樣的社科書!沒有社科文本通常的呆板沉悶氣味,案例豐富、機智輕快,給讀者帶來閱讀的享受和想象的空間。
功與過 內容簡介
世界著名社會科學家查爾斯·蒂利在他那本令人大開眼界的書《為什么?》中,揭露了一些關于人們尋找借口和給出理由的驚人真相。如今,他帶著對人類關系之復雜性的更為深入的探索回來了,這一次他所檢視的是,當我們評功論過時究竟發生了什么。
人人都評功論過,但其背后隱藏的動機卻鮮為人知。蒂利帶著他慣有的機鋒和令人驚嘆的洞察力,對人們互相之間,以及面向自我的責怪和夸揚的方式投去了興味盎然和發人深省的一瞥。他在本書中收集的故事,有些很是日常,有些不太常見;有些是個人的經歷,有些是別有深意的幽默故事——有奧斯卡得主熱情過火的演講,有在國會小組前的證詞,有情侶間的惡言相向,還有職位晉升和諾貝爾獎頒獎中的各種爭議。借取自文學、歷史、流行文化中的例子,蒂利主張人們不僅尋求對功與過,還尋求對正義的理解。罰當其罪,論功行賞,罪有應得。《功與過》構思精巧,行文精湛,是一本革新我們對我們所施予的功過的理解的好書。
功與過功與過 前言
我們人類終其一生都在攻瑕指失、接受表揚和(往往心有不甘地)夸贊他人。可預的生活愿景可能會包括比重各異的功與過,而我們之中無人能夠遏制評價他人和自身行動的欲求,無論是褒是貶。我想,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經歷了進化過程的大腦試圖理解“X 對Z 做了Y”的行動和互動。X 導致Y 發生,而Z 承受其后果。我們不會像看著雨水在窗臺上滴成水坑那樣漠然目睹X-Y-Z 接連發生。相反,我們賦予這些序列以道德分量,我們每天屢屢判定自己或他人是否做了正確之事(往往不多加推敲)。不僅如此,我們希望做對事的人獲得獎賞,做錯事的人受到懲罰。本書聚焦于我們人類如何對他人以及我們自己的行動做出公正的賞罰。
在超過半個世紀的研究、寫作和教學中,我的大多數專業作品關心的是革命、社會運動和國家轉型等大規模政治過程。任何研究或參與過這些過程的人都會發現功與過無處不在。政治領袖(經常不正義地)將政權之功據為己有,在事態不妙時將罪過推給政敵或下屬,有時還向支持者授以勛章、頭銜或掛名的閑職。評功論過同樣也發生在其他社會場合中,大到企業,小到家戶。無論場合大小,社會生活中隨處可見功與過。
功與過 目錄
序
章 功勞、罪過與社會生活
第二章 正 義
第三章 功 勞
第四章 罪 過
第五章 勝利、失敗與罪過的記憶
參考文獻
譯后記
出版后記
功與過 相關資料
蒂利在其著作等身的職業生涯中,始終貫注于發現社會生活中的簡單模式。在本書中,他不落窠臼的系統表達可能會重塑我們習以為常的判斷。——亞歷山大·施塔爾 《紐約時報書評》 蒂利利用陀思妥耶夫斯基、達爾文、茶水間談話和真相委員會等不同的來源,闡明了功與過的歸與何以源自并重新界定功過的施予者和接受者之間的關系。蒂利敏銳地分析了人們如何受功,社會又如何歸過,以及二者之間的共同之處。本書*生動的例子來自作者自己的生活,書中既有理論性的東西,也有很生活化的內容,它對社會互動進行了細密的分析。——《出版人周刊》在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 幽暗陰森的小說《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中,被迫輟學的羅季翁·羅曼諾維奇·拉斯科利尼科夫窮困潦倒、病魔纏身。他以反英雄形象出場,以英雄形象退場。全書開篇,拉斯科利尼科夫從自己破舊不堪的小屋走下樓梯,來到圣彼得堡的大街上。他一邊盤算自己的行兇計劃,一邊喃喃自語:
嗯…… 對啊…… 一切都取決于一個人自己,膽小就會失去機會…… 歷來如此…… 真想知道人怕什么…… 怕邁出新步子,說出新想法…… 可是我空話太多了。因為盡說空話,所以無所作為。不過也許正因為無所作為,所以盡說空話。
時隔不久,拉斯科利尼科夫終于鼓起了勇氣—或者說兇性—做出了殘暴之舉。他用一把偷來的斧頭殺害了年邁的高利貸主阿廖娜·伊萬諾夫娜,從老婦的脖子上割下一個油跡斑斑的錢袋,從她的床底翻出一個箱子,把里面的押品裝到自己的口袋里,與旁邊五斗柜里的幾千盧布失之交臂,并殘殺了意外前來的利扎韋塔·伊萬諾夫娜—老婦那飽經風霜的妹妹。
拉斯科利尼科夫隨后驚慌失措地下樓,離開途中險些人贓并獲。他倉皇逃回自己的陋室,驚魂未定、筋疲力盡地躺下,又爬起來,經過長途跋涉,把贓物藏到一個院子里的大石頭下,再也沒來取回這些不義之財。隨著沙俄警方的大網向他收緊,小說的大部分情節圍繞拉斯科利尼科夫與其他人關系的變化而展開。在催人淚下的大結局來臨之前,拉斯科利尼科夫始終沒能回報親朋好友不計其性情乖張而慷慨給予的愛和贊譽。
拉斯科利尼科夫沖昏了頭腦,指望以兇殘的暴力凌駕于功過之上。但在對他的審判中,一些人為他在學校里出眾的仁厚甚至英勇的作為作證:贍養離世同學的患病老父,從著火的房間里救出孩童,等等。這些義舉,以及他的自首情節和體弱多病使他獲判相對較輕的八年監禁。但拉斯科利尼科夫不以自己的仁厚和英勇為功。他自視為拿破侖那樣的英雄。在他看來,這些英雄視善行為理所當然。為了人類更大的善,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大開殺戒。
后來,在西伯利亞的監獄服刑時,拉斯科利尼科夫再次反思道:
我問心無愧。當然,犯了刑事罪;當然,犯了法,殺了人;那就依據法律處死……這就行了!當然,要是這樣,許多生來一無所有但自己爭取權力的人類救星,他們在事業之初就應當受到懲罰。但那些人一舉成功了,因此他們是對的;而我失敗了,所以我沒有資格邁出這一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 幽暗陰森的小說《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中,被迫輟學的羅季翁·羅曼諾維奇·拉斯科利尼科夫窮困潦倒、病魔纏身。他以反英雄形象出場,以英雄形象退場。全書開篇,拉斯科利尼科夫從自己破舊不堪的小屋走下樓梯,來到圣彼得堡的大街上。他一邊盤算自己的行兇計劃,一邊喃喃自語:
功與過 作者簡介
查爾斯·蒂利(Charles Tilly,1929—2008)是20世紀下半葉和21世紀初世界的社會科學家之一,被譽為“21世紀社會學之父”“美國多產、有趣的社會學家”。蒂利于1958年獲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之后曾于哈佛大學、多倫多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校任教,生前為哥倫比亞大學約瑟夫·L. 伯滕威澤社會科學講席教授,在社會學、政治學與歷史學三系同時任教。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美國哲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社會學研究學會、比較研究學會特約會員,并獲法國棕櫚葉教育騎士勛章、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阿爾伯特·O. 赫希曼獎、美國社會學會終身成就獎、國際政治學會卡爾·多伊奇獎以及美國社會學會、社會問題學會和美國政治學會民主化專業委員會的年度著作獎等榮譽。蒂利的研究集中于宏觀社會變遷與抗爭政治(尤其是1500年以降的歐洲),被廣泛視為歷史社會學和抗爭政治研究的奠基人。
譯者簡介
查爾斯·蒂利(Charles Tilly,1929—2008)是20世紀下半葉和21世紀初世界的社會科學家之一,被譽為“21世紀社會學之父”“美國多產、有趣的社會學家”。蒂利于1958年獲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之后曾于哈佛大學、多倫多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校任教,生前為哥倫比亞大學約瑟夫·L. 伯滕威澤社會科學講席教授,在社會學、政治學與歷史學三系同時任教。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美國哲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社會學研究學會、比較研究學會特約會員,并獲法國棕櫚葉教育騎士勛章、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阿爾伯特·O. 赫希曼獎、美國社會學會終身成就獎、國際政治學會卡爾·多伊奇獎以及美國社會學會、社會問題學會和美國政治學會民主化專業委員會的年度著作獎等榮譽。蒂利的研究集中于宏觀社會變遷與抗爭政治(尤其是1500年以降的歐洲),被廣泛視為歷史社會學和抗爭政治研究的奠基人。
譯者簡介
李鈞鵬,現任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2017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2017—2019年在哈佛大學阿什民主治理與創新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兼任國際社會學會出版委員會委員、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編、Studies of Transition States and Societies書評主編以及數份中英文刊物編委,曾任美國社會問題學會委任委員會委員以及Social Forces副主編。曾獲董輔礽經濟科學獎、美國社會問題學會研究生論文獎、國際社會學會第六屆世界青年社會學家獎,2018年當選為全球青年學會會士。研究領域為政治、歷史與文化社會學,對一系列理論問題抱有興趣。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