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動力驅動原理及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88870
- 條形碼:9787030788870 ; 978-7-03-078887-0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動力驅動原理及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是動力與能源學科方向應知應會知識點歸納總結的教科書。本書明確標注出力學相關知識點,是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自動控制等多學科知識點共性的提煉。期望讀者打破課程的桎梏,用辯證統一的眼光審視已掌握的知識點。
本書也是一本工科專業教育改革的論著。借助學生熟悉的認知體系,以力學的視角審視人才的核心價值觀。將力學、教育學和心理學對比分析,得到成才的普遍理論。每章*后,都有具體的人才培養建議,包括流程、工具或是教師學生的心聲,力求本書所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具有可操作性。
動力驅動原理及應用 目錄
目錄緒論001能源與動力的內涵和知識框架001新工科視域下的學習能力004第1章從力學基本定理出發0061.1三大定律體系及其在人才培養中的類比關系0061.1.1質量的運動0061.1.2液團的運動0071.1.3分子的運動0081.2力學研究方法論和建模步驟0111.2.1建立“力學模型”0111.2.2建立控制方程0111.2.3求解方程組0111.2.4對解進行分析解釋0121.3**工程問題建模0121.3.1振蕩電路特性建模0131.3.2單自由度振動系統動力學特性建模0131.3.3機械類和電工類學生的通識理解0131.3.4使用二階常微分方程求解兩種系統的通用推導0141.3.5兩類工程問題共性思考0161.3.6工程問題對成長的啟示0171.4學生成長問題模型018第2章學習的驅動力0222.1由知識點組成的知識網絡構建了工業文明0232.2學習是將知識揉碎了重構0262.2.1發現規律0262.2.2規律顯性化0272.2.3提煉共性,揭示本質0292.2.4重構效果評價0302.3知識網絡是探索素質培養的框架0312.3.1知識的表達0312.3.2知識點之間的聯系0322.3.3知識網絡0322.4知識網絡未知節點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0342.5應用篇0362.5.1學生說0362.5.2教師說037第3章學習的方向性0383.1學習需要方向0383.2主流價值觀指導學習的方向0423.3能力越大,破壞力也可能越大0493.4實施流程和工具0543.4.1方向性的四象限評價法0543.4.2數學分析工具0553.4.3課程思政/思政課程的重要作用055第4章學習的積累0584.1多段式人生的新要求0584.2一萬次原理0614.3量變到質變,積累的是時間還是成效0684.4有效學習0694.5應用篇072第5章學習的效果評價0745.1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與競爭0755.2團隊合作如何進行效果考核0775.2.1量化考核模型0785.2.2總體成績統計量0795.3團隊合作效果影響因素分析0805.3.1小組人數的影響0805.3.2組員特征的影響0815.4用數字孿生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0825.4.1育人需要目標導向0825.4.2效果需要數據支撐0835.5團隊合作項目實施方法與流程0855.5.1團隊競爭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的指導方針0855.5.2量化考核的公式0865.5.3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0865.6關于考核與評價,老師有話說0865.6.1考核的目的是培養,而不是淘汰0865.6.2虛實結合、數教結合和醫工結合的教改手段0875.6.3以未來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卓越工程師087第6章能力的迭代提升0886.1為什么我一直在努力,能力卻沒有及時提升0886.2能力是積累的結果,不是突擊的成績0896.3新技術的放大作用0906.4教育實踐中的原則0946.4.1在案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學元素0946.4.2在勞動中,提升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能力0946.4.3基于人工智能的學習計劃制定、教學效果評價0946.4.4借助醫學監測工具,解決教學中評價的問題0956.4.5以評促教,以考促學,嘗試從“知識型”向“素質型”人才培養過渡0956.5應用篇0966.5.1學生說0966.5.2教師說096第7章創新素質培養0987.1創新模型0997.2積累是創新的基礎1017.3靈感是創新的萌芽1027.4需求是檢驗創新的唯一標準1047.4.1創新標準應該契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社會需求和行業需求1047.4.2“從0到1”是奇思妙想,不是天馬行空1047.5多學科交叉助力創新1057.6應用篇1087.6.1學生說1087.6.2教師說108第8章人生規劃與職業分析1108.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模型1118.2模型的平衡因素分析1138.2.1家庭背景因素的重要性1138.2.2學校教育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148.2.3社會影響因素不可缺少1158.3人生奮斗的規律1168.3.1推論一1168.3.2推論二1168.3.3推論三1178.4實施流程和工具1178.4.1做好職業生涯定位1188.4.2明確職業發展路線1198.4.3制定短期工作計劃1198.4.4尋求職業規劃幫助1198.4.5完成職業生涯規劃1208.5應用篇1208.5.1學生說1208.5.2教師說122參考文獻123附錄一每章節的成長模型、教改實施流程和工具127附錄二涉及的知識點中英文對照131附錄三自驅動型成長理論模型133后記137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