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社會學信札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55404
- 條形碼:9787301355404 ; 978-7-301-35540-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社會學信札 本書特色
本書是關于法社會學的新《波斯人信札》。創作書信體的作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要求作者主動實現“人格分裂”,扮演兩個不同的角色。本書在這方面處理得非常用心,也非常巧妙,使讀者不僅能學習到關于法社會學的知識、做法社會學研究的方法乃至經營學術生涯的門道,也能感受到學者或有智性追求的學子之間相互砥礪、相互關心的友愛氛圍甚至情感張力。這是一部有美感的學術作品。
——鄭戈,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
早就聽說劉思達教授要寫一本法社會學小冊子,我很是期待。因為他有法學與社會學、中國與美國的雙重教育背景,且在法社會學領域研究卓越。本書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將法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漸進且完整地呈現出來。故事能夠讓很多人產生共鳴,同時又展示了法社會學也是法與社會研究、社科法學的研究格局。
——侯猛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法社會學信札》是一部別具一格的學術佳作,它涵蓋法律社會學核心概念,從法律現實主義到社會空間理論、法律遞歸性理論等。思達教授將這些深奧的法律社會學理論巧妙融入兩位主人公的通信中,更將符號互動主義融入創作,探討學術問題之余,亦觸及性別、情感等現實議題。它既是系統的法律社會學“路線圖”,更是充滿力量和情感的學術探索之旅。
——于曉虹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長聘副教授
讀劉思達的新書,有意外、驚喜,有頓悟、感慨。*重要的,有一種掙脫日常束縛,擺脫千篇一律的學術寫作模式而感受到的自由和暢快。這些年我讀了很多中規中矩的學術作品。太多時候,閱讀成為了研究者在面對科研時必做的功課、面對同行時必須要兌現的承諾、面對學生時不得不擔負起的責任。讀《法社會學信札》讓我想起了閱讀的初衷:帶著探險的精神,開啟一段旅程,去體驗這一路上的種種風景。
——李柯 紐約城市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
法社會學信札 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類似于《波斯人信札》的書信文體,通過一位法科學生與一位社會學教授的書信對話,深入淺出地闡釋法律社會學的發展歷史和經典理論、法律社會學的研究方法、論述法律系統的社會結構與變遷以及一些經典實證研究等,并應用這些理論與方法對中國法律實踐的種種現實問題進行探討,在看似大相徑庭的學術知識之間建立起關聯。 本書不同于一般的學術專著和傳統教材,更像是一個學習法律社會學的路線圖。文后還按信件順序給出了參考文獻,讀者可以按圖索驥汲取更多營養,不必拘泥于某種對理論或者學術傳統的通常解釋。 除了介紹和解讀法社會學,還有一個面向,就是書信體帶來的“符號互動主義”的展現。通過兩個人的對話,使理論的源流、意涵和指向更清晰,同時也展示了年輕學者的一些學術人生中的困惑、掙扎與努力。而且通信的過程,就是不斷建構兩個人之間的關系,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直動態變化著的。
法社會學信札 目錄
法社會學信札 作者簡介
劉思達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社會學系禮任教授。1980年生于北京,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學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成員,曾任教于多倫多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律社會學、職業社會學、社會學理論,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關于中國法律職業的實證研究,并從事關于法律、職業、社會空間等理論問題的研究和寫作。曾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法學研究》、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Sociological Theory、Law & Society Review、China Quarterly等主要學術期刊上發表過數十篇中英文論文,并著有《失落的城邦:當代中國法律職業變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割據的邏輯: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生態分析》(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版)、Criminal Defense in China: The Politics of Lawyers at Work(劍橋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The Asian Law and Society Reader(劍橋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等學術著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