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汾河太原河段水華藻及生物源物質抑藻機理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012750
- 條形碼:9787521012750 ; 978-7-5210-1275-0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汾河太原河段水華藻及生物源物質抑藻機理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2012-2016年對汾河太原段水體中浮游植物和水華優勢種的分析鑒定成果,研究了環境友好型的控藻方法及抑藻機理。本書實驗成果不僅為汾河太原河段水華防控提供了參考,而且為新型除藻生物源物質的開發和實際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具有一定的實踐應用意義。
汾河太原河段水華藻及生物源物質抑藻機理研究 目錄
**章 緒論
1.1 汾河太原河段水質現狀及水華現象
1.2 水體富營養化及水華發生
1.2.1 中國湖泊富營養化程度及評價標準
1.2.2 水華暴發機制
1.3 水華的危害
1.3.1 影響自然景觀
1.3.2 藻毒素的產生
1.3.3 異味物質的產生
1.3.4 影響社會經濟及人類生活
1.4 水華藻的分類
1.4.1 經典形態學分類方法
1.4.2 分子生物學分類方法
1.4.3 綜合分類方法
1.5 水華的防治措施
1.5.1 物理方法
1.5.2 化學方法
1.5.3 生物方法
1.6 化感物質及抑藻作用
1.6.1 化感作用的定義
1.6.2 水生和陸生植物對淡水藻類的化感作用
1.6.3 植物化感物質鑒定及對淡水藻類的化感作用
1.6.4 化感物質抑藻作用機理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第二章 汾河太原河段浮游植物多樣性及水華藻的分離、鑒定
2.1 材料與方法
2.1.1 采樣時間及位點
2.1.2 樣品采集與處理
2.1.3 藻種的分離純化
2.1.4 藻種的培養
2.1.5 微囊藻(藍藻門)和裸藻(裸藻門)的形態觀察
2.1.6 分離純化的微囊藻和裸藻的分子系統研究
2.2 實驗結果
2.2.1 浮游植物區系組成及優勢種
2.2.2 浮游植物細胞密度變化規律
2.2.3 形成水華的裸藻和微囊藻的形態特征及分布
2.2.4 形成水華的微囊藻的分子系統研究
2.2.5 形成水華的裸藻的分子系統研究
2.3 討論
2.3.1 汾河太原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優勢種變化
2.3.2 微囊藻分子多樣性討論
2.3.3 汾河太原河段裸藻水華發生的探討
2.3.4 汾河太原河段水質評價
2.4 小結
第三章 汾河太原河段微囊藻的產毒能力及產異味成因
3.1 材料與方法
3.1.1 實驗材料
3.1.2 微囊藻基因組的提取和PCR擴增
3.1.3 總微囊藻毒素的提取及含量的測定
3.1.4 微囊藻產異味物質分析
3.2 實驗結果
3.2.1 微囊藻產毒素基因的檢測結果
3.2.2 產微囊藻毒素含量檢測
3.2.3 產毒素基因的變化及多樣性
3.2.4 微囊藻產異味物質檢測
3.3 討論
3.3.1 汾河太原河段微囊藻產毒素基因及含量分析
3.3.2 汾河太原河段微囊藻產異味物質分析
3.4 小結
第四章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TY001的光合作用抑制機理
4.1 材料與方法
4.1.1 藻種培養及實驗處理
4.1.2 銅綠微囊藻細胞完整性試驗
4.1.3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TY001生長的影響
4.1.4 RNA的提取及檢測
4.1.5 逆轉錄及qRT-PCR
4.1.6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葉綠素熒光的影響
4.1.7 統計分析
4.2 實驗結果
4.2.1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細胞完整性的影響
4.2.2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生長的影響
4.2.3 RNA抽提結果
4.2.4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光合作用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4.2.5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光系統I的影響
4.3 討論
4.4 小結
第五章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TY001的氧化損傷、基因表達和微囊藻毒素合成的影響
5.1 材料與方法
5.1.1 藻種培養及實驗處理
5.1.2 銅綠微囊藻總蛋白含量、脂質過氧化物和抗氧化酶的測定
5.1.3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及含量的測定
5.1.4 RNA的提取
5.1.5 逆轉錄及qRT-PCR
5.1.6 統計分析
5.2 實驗結果
5.2.1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總蛋白含量的影響
5.2.2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中MDA含量的影響
5.2.3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5.2.4 基于SYBR Premix Ex Taq的實時熒光定量PCR
5.2.5 連苯三酚脅迫對銅綠微囊藻TY001目標基因表達量的影響
5.2.6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影響
5.3 討論
5.4 小結
第六章 5,4'-二羥基黃酮(5,4'-DHF)對銅綠微囊藻TY001的抑制作用及機理
6.1 材料與方法
6.1.1 藻種培養及實驗處理
6.1.2 5,4'-DHF對銅綠微囊藻TY001生長的影響
6.1.3 銅綠微囊藻脂質過氧化物和抗氧化酶的測定
6.1.4 細胞內活性氧(ROS)水平測定
6.1.5 RNA的提取
6.1.6 逆轉錄及qRT-PCR
6.1.7 5,4'-DHF對銅綠微囊藻TY001光系統I的影響
6.1.8 統計分析
6.2 實驗結果
6.2.1 5,4'-DHF對銅綠微囊藻TY001生長和葉綠素a含量的影響
6.2.2 5,4'-DHF對銅綠微囊藻細胞內ROS水平的影響
6.2.3 5,4'-DHF對銅綠微囊藻內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6.2.4 5,4'-DHF脅迫對銅綠微囊藻TY001目標基因表達量的影響
6.2.5 5,4'-DHF對銅綠微囊藻TY001光系統I的影響
6.3 討論
6.4 小結
第七章 原阿片堿對銅綠微囊藻化感抑制作用研究
7.1 材料與方法
7.1.1 藻種和培養條件
7.1.2 實驗處理
7.1.3 原阿片堿對銅綠微囊藻TY001生長的影響
……
1.1 汾河太原河段水質現狀及水華現象
1.2 水體富營養化及水華發生
1.2.1 中國湖泊富營養化程度及評價標準
1.2.2 水華暴發機制
1.3 水華的危害
1.3.1 影響自然景觀
1.3.2 藻毒素的產生
1.3.3 異味物質的產生
1.3.4 影響社會經濟及人類生活
1.4 水華藻的分類
1.4.1 經典形態學分類方法
1.4.2 分子生物學分類方法
1.4.3 綜合分類方法
1.5 水華的防治措施
1.5.1 物理方法
1.5.2 化學方法
1.5.3 生物方法
1.6 化感物質及抑藻作用
1.6.1 化感作用的定義
1.6.2 水生和陸生植物對淡水藻類的化感作用
1.6.3 植物化感物質鑒定及對淡水藻類的化感作用
1.6.4 化感物質抑藻作用機理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第二章 汾河太原河段浮游植物多樣性及水華藻的分離、鑒定
2.1 材料與方法
2.1.1 采樣時間及位點
2.1.2 樣品采集與處理
2.1.3 藻種的分離純化
2.1.4 藻種的培養
2.1.5 微囊藻(藍藻門)和裸藻(裸藻門)的形態觀察
2.1.6 分離純化的微囊藻和裸藻的分子系統研究
2.2 實驗結果
2.2.1 浮游植物區系組成及優勢種
2.2.2 浮游植物細胞密度變化規律
2.2.3 形成水華的裸藻和微囊藻的形態特征及分布
2.2.4 形成水華的微囊藻的分子系統研究
2.2.5 形成水華的裸藻的分子系統研究
2.3 討論
2.3.1 汾河太原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優勢種變化
2.3.2 微囊藻分子多樣性討論
2.3.3 汾河太原河段裸藻水華發生的探討
2.3.4 汾河太原河段水質評價
2.4 小結
第三章 汾河太原河段微囊藻的產毒能力及產異味成因
3.1 材料與方法
3.1.1 實驗材料
3.1.2 微囊藻基因組的提取和PCR擴增
3.1.3 總微囊藻毒素的提取及含量的測定
3.1.4 微囊藻產異味物質分析
3.2 實驗結果
3.2.1 微囊藻產毒素基因的檢測結果
3.2.2 產微囊藻毒素含量檢測
3.2.3 產毒素基因的變化及多樣性
3.2.4 微囊藻產異味物質檢測
3.3 討論
3.3.1 汾河太原河段微囊藻產毒素基因及含量分析
3.3.2 汾河太原河段微囊藻產異味物質分析
3.4 小結
第四章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TY001的光合作用抑制機理
4.1 材料與方法
4.1.1 藻種培養及實驗處理
4.1.2 銅綠微囊藻細胞完整性試驗
4.1.3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TY001生長的影響
4.1.4 RNA的提取及檢測
4.1.5 逆轉錄及qRT-PCR
4.1.6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葉綠素熒光的影響
4.1.7 統計分析
4.2 實驗結果
4.2.1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細胞完整性的影響
4.2.2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生長的影響
4.2.3 RNA抽提結果
4.2.4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光合作用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4.2.5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光系統I的影響
4.3 討論
4.4 小結
第五章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TY001的氧化損傷、基因表達和微囊藻毒素合成的影響
5.1 材料與方法
5.1.1 藻種培養及實驗處理
5.1.2 銅綠微囊藻總蛋白含量、脂質過氧化物和抗氧化酶的測定
5.1.3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及含量的測定
5.1.4 RNA的提取
5.1.5 逆轉錄及qRT-PCR
5.1.6 統計分析
5.2 實驗結果
5.2.1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總蛋白含量的影響
5.2.2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中MDA含量的影響
5.2.3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5.2.4 基于SYBR Premix Ex Taq的實時熒光定量PCR
5.2.5 連苯三酚脅迫對銅綠微囊藻TY001目標基因表達量的影響
5.2.6 連苯三酚對銅綠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影響
5.3 討論
5.4 小結
第六章 5,4'-二羥基黃酮(5,4'-DHF)對銅綠微囊藻TY001的抑制作用及機理
6.1 材料與方法
6.1.1 藻種培養及實驗處理
6.1.2 5,4'-DHF對銅綠微囊藻TY001生長的影響
6.1.3 銅綠微囊藻脂質過氧化物和抗氧化酶的測定
6.1.4 細胞內活性氧(ROS)水平測定
6.1.5 RNA的提取
6.1.6 逆轉錄及qRT-PCR
6.1.7 5,4'-DHF對銅綠微囊藻TY001光系統I的影響
6.1.8 統計分析
6.2 實驗結果
6.2.1 5,4'-DHF對銅綠微囊藻TY001生長和葉綠素a含量的影響
6.2.2 5,4'-DHF對銅綠微囊藻細胞內ROS水平的影響
6.2.3 5,4'-DHF對銅綠微囊藻內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6.2.4 5,4'-DHF脅迫對銅綠微囊藻TY001目標基因表達量的影響
6.2.5 5,4'-DHF對銅綠微囊藻TY001光系統I的影響
6.3 討論
6.4 小結
第七章 原阿片堿對銅綠微囊藻化感抑制作用研究
7.1 材料與方法
7.1.1 藻種和培養條件
7.1.2 實驗處理
7.1.3 原阿片堿對銅綠微囊藻TY001生長的影響
……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