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認同與共識 國家文化安全史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38354
- 條形碼:9787520738354 ; 978-7-5207-383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認同與共識 國家文化安全史略 本書特色
梳理兩千年國家文化安全的歷史脈絡探究安全與發展治國理政的兩大主題 安全與發展,實為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為適應時代之需,本書梳理了中國數千年國家文化安全建設的思想歷程與實踐進程,填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 填補了系統研究中國數千年國家文化安全史的空白,具有先鋒性。
認同與共識 國家文化安全史略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中國國家文化安全思想和制度發展史,將中國自夏商周以來歷代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思想和實踐進行了梳理和探討,探索研究了在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中,中華民族國家文化安全的“認同與共識”,填補了系統研究中國數千年國家文化安全史的空白。
認同與共識 國家文化安全史略 目錄
先秦卷
**章 夏商西周的國家文化安全
**節 禮樂文化安全模式的起源
一、禮樂是原始人保障安全需求的產物 / 003
二、禮樂文化安全與原始人的價值觀 / 007
三、禮樂文化安全與原始人的生活方式 / 009
第二節 禮樂文化與夏商西周的價值觀安全
一、禮樂為夏、商、西周的政權來源提供正當性依據 / 019
二、禮樂為夏、商、西周的意識形態提供合法性支撐 / 023
三、禮樂為夏、商、西周的制度建設提供合理性論證 / 027
第三節 禮樂文化與夏、商、西周的生活方式安全
一、禮樂文化與夏、商、西周的語言文字安全 / 034
二、禮樂文化與夏、商、西周婚姻生活的穩定 / 036
三、禮樂文化與夏、商、西周的家庭、個人生活 / 043
四、禮樂文化與夏、商、西周的社會交往秩序 / 048
五、禮樂文化與夏、商、西周的風俗習慣和禁忌 / 051
第二章 春秋戰國的國家文化安全
**節 法家的國家文化安全思想與實踐
一、用“法·律”培育國家的價值觀體系 / 060
二、用“法·律”價值觀體系塑造新的生活方式 / 069
第二節 儒家的國家文化安全思想與實踐
一、儒家“仁義”經世思想在國家對內文化安全建設中的作用 / 083
二、儒家“華夷之辨”思想在對外文化安全建設中的意義 / 100
秦漢魏晉隋唐卷
**章 秦漢時期的國家文化安全
**節 秦漢時期的國家文化安全思想概論
一、秦朝“緣法而治”思想與國家文化安全 / 118
二、漢初“無為而治”思想與國家文化安全 / 122
三、漢中后期“禮法合治”思想與國家文化安全 / 125
第二節 秦漢時期國內文化安全建設實踐
一、秦漢時期維護價值觀念的文化安全建設 / 128
二、秦漢時期維護生活方式的文化安全建設 / 138
第三節 秦漢時期對外文化安全建設實踐
一、“崇儒抑佛”:防止外來文化的不良沖擊 / 147
二、“王化四極”:擴大本土文化的對外影響 / 149
三、“四海一體”: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 153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國家文化安全
**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國家文化安全思想概論
一、“禮律并治”思想與國家文化安全 / 158
二、“孝治天下”思想與國家文化安全 / 159
三、道教對皇權的文化認同和對國家文化安全的促進 / 162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內文化安全建設實踐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維護價值觀念的文化安全建設 / 166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維護生活方式的文化安全建設 / 175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對外文化安全建設實踐
一、“化俗弘教”:防止外來文化的不良沖擊 / 180
二、“天下同歸”:擴大本土文化的對外影響 / 185
三、“王者無外”: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 188
第三章 隋唐時期的國家文化安全
**節 隋唐時期的國家文化安全思想概論
一、隋唐時期的“王道仁政”思想與國家文化安全 / 195
二、隋唐時期的“諫議思想”與國家文化安全 / 198
三、隋唐時期的“明君思想”與國家文化安全 / 201
第二節 隋唐時期國內文化安全建設實踐
一、隋唐時期維護價值觀念的文化安全建設 / 203
二、隋唐時期維護生活方式的文化安全建設 / 213
第三節 隋唐時期對外文化安全建設實踐
一、“會昌滅佛”:防止外來文化的不良沖擊 / 223
二、“遣使來朝”:擴大本土文化的對外影響 / 224
三、“開疆拓土”: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 226
宋元明清卷
**章 宋元明清宗教管理的文化安全作用
**節 強化宗教管理機構
一、宋、明以世俗機關管理宗教 / 233
二、元、清利用僧侶進行管理 / 234
第二節 加強對寺觀的管理
一、禁止私自創立寺觀 / 236
二、禁止寺觀從事土地買賣及經商活動 / 237
第三節 加強對僧、尼、道、冠的管理
一、對童行的管理 / 238
二、對度牒的管理 / 238
三、對僧、道犯罪的懲治 / 240
第四節 以法律和軍事手段對“邪教”嚴加防范和打擊
一、明確“邪教”的范圍及行為特征 / 244
二、以法律和軍事手段對“邪教”嚴加防范和打擊 / 245
第二章 宋元明清學術發展的文化安全功能
**節 創立援用“宋學”以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一、“宋學”的興起及主要學術派別 / 249
二、“宋學”的主要特點 / 255
三、“宋學”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意義 / 262
第二節 創立援用“理學”以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一、“理學”的形成及其主要內容 / 264
二、“理學”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意義 / 283
第三節 創立援用“心學”以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一、“心學”的創立及完善 / 285
二、“心學”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意義 / 294
第三章 宋元明清淡化“華夷之辨”的文化安全效應
**節 宋元明清的“華夷之辨”概述
一、宋朝的“華夷之辨” / 300
二、元朝的“華夷之辨” / 302
三、明朝的“華夷之辨” / 303
四、清朝的“華夷之辨” / 306
第二節 宋元明清淡化“華夷之辨”的措施
一、強調“正統”,不論“華夷” / 309
二、主張“中外一家”和“天下一家” / 315
三、對“華”“夷”各族“因俗而治” / 316
第三節 清朝推行的“用夷變夏”政策
一、清朝強力推行“剃發易服”政策 / 322
二、清朝推行“剃發易服”政策評析 / 323
展開全部
認同與共識 國家文化安全史略 作者簡介
樊偉,西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龍大軒,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華法文化傳播教育教師團隊”負責人,央視《法律講堂》主講人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