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審美測繪:新時代文學批評實踐研究(2014—2024)(新時代文藝理論研究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76650
- 條形碼:9787503976650 ; 978-7-5039-766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審美測繪:新時代文學批評實踐研究(2014—2024)(新時代文藝理論研究叢書) 本書特色
文學批評并非科學主義的產兒,它無法以經典性與確定性為自己贏得尊嚴,而必須與不確定性共舞,作為一種審美實踐參與時代文化的建構。本書的書寫價值與意義也正在于此。
審美測繪:新時代文學批評實踐研究(2014—2024)(新時代文藝理論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是“新時代文藝理論研究叢書”之一種,以2014—2024年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實踐為觀察對象,論述了這十年間批評實踐的現狀及批評家身處文學現場的言說與行動,尤其是“動態”的批評行動,圍繞“何為批評,批評何為”追尋批評的來龍去脈,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與可讀性。
審美測繪:新時代文學批評實踐研究(2014—2024)(新時代文藝理論研究叢書) 目錄
引言
**章 學院內外:“文學批評”再定位
**節 從“公共知識”“知識分子寫作”到“學院批評”
第二節 “歷史化”浪潮與“去批評”的自覺
第三節 學院派文學批評的本體建構
第四節 躍出“專業”的批評行動:“策展”與“破圈”
第二章 國家文學:當代文學批評觀的主導形態
**節 《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學習與反思的驅動機制
第二節 內在于國家歷史的經典化沖動
第三節 “講好中國故事”:現實主義深化、二次元民族主義與想象力政治
第四節 重建中國觀:文明·世界·地方
第三章 數碼文明:媒介-技術視域下的批評新變與知識轉型
**節 深度媒介化的“文學景觀”
第二節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批評形態與方法論
第三節 網絡文學批評的主流化與范式革新
第四節 重審“創造力”:與科技共生的人文批評
結語
附錄
**章 學院內外:“文學批評”再定位
**節 從“公共知識”“知識分子寫作”到“學院批評”
第二節 “歷史化”浪潮與“去批評”的自覺
第三節 學院派文學批評的本體建構
第四節 躍出“專業”的批評行動:“策展”與“破圈”
第二章 國家文學:當代文學批評觀的主導形態
**節 《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學習與反思的驅動機制
第二節 內在于國家歷史的經典化沖動
第三節 “講好中國故事”:現實主義深化、二次元民族主義與想象力政治
第四節 重建中國觀:文明·世界·地方
第三章 數碼文明:媒介-技術視域下的批評新變與知識轉型
**節 深度媒介化的“文學景觀”
第二節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批評形態與方法論
第三節 網絡文學批評的主流化與范式革新
第四節 重審“創造力”:與科技共生的人文批評
結語
附錄
展開全部
審美測繪:新時代文學批評實踐研究(2014—2024)(新時代文藝理論研究叢書) 作者簡介
李靜,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文學史、當代文學與文化批評。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