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群書治要(1-5)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66521
- 條形碼:9787101166521 ; 978-7-101-1665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群書治要(1-5) 本書特色
1、現存**部大型官修資政類文選。《群書治要》是唐太宗貞觀五年(631)編撰而成的一部資政巨著,在它之前的官修資政類文選如《皇覽》《華林遍略》等均早已散佚。作為官修文選,《群書治要》匯輯、節錄了66種唐以前的典籍(如《魏書》《蜀書》《吳書》均單列則為68種),其中經部12種,史部6種,子部48種,都是貞觀初期秘府所存善本,很多古書不僅有正文還有古注。《群書治要》以為帝王治政提供借鑒為目的,規模宏大、格局宏闊,且保留所選之文原書體例,可以探究事件發展的終始,《資治通鑒》的編撰可以看到對這一編撰思路的借鑒。 2、匯集古代治國理政精粹的“教科書”。《群書治要》自編撰完成,一直作為唐朝皇帝的重要資政讀本,藏于秘府。它是“貞觀之治”的重要思想理論基礎,也是唐代有志中興的君臣們互相勸勉的重要參考。《群書治要》批評辭藻華麗而內容空洞之文,所選文章無論經、史、諸子,一律以是否有關治政為標準,即便是世所公認的好文章,只要不符合這一標準概不入選。如“勸百諷一”的漢大賦即一篇未選。《群書治要》其影響深遠,至今仍有著重要的鏡鑒作用,提供著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 3、具有重要文獻價值的傳奇“佚存書”。《群書治要》自宋元之后在中國亡佚,幸而由于遣唐使攜至日本而得以在日本保存,至清嘉慶初傳回國內,成為失而復得的寶貴“佚存書”。由于其保留了很多唐前佚書、佚文,是古籍輯佚、校勘的淵藪。如其所節錄的《晉書》即非現今二十四史中的《晉書》,而是南齊臧榮緒的《晉書》。 4、嚴格遵從底本,全面反映《群書治要》原貌。《群書治要》在流傳中形成不同版本,“三全本”《群書治要》以《續修四庫全書》收錄的《宛委別藏》日本天明本為底本,這是*早傳回中國的版本,也是*完整的版本。“三全本”《群書治要》體例、篇目、篇題等一依底本,不加增補,文字與所引原書出入處,除避諱字外,皆以《群書治要》文字為準,可以說*大程度地保留了《群書治要》的原貌。 5、完全意義的全注全譯《群書治要》。現今市場上也有注譯本《群書治要》,而“三全本”《群書治要》不僅對正文加以注譯,而且對正文中所帶古注也做了注譯,這就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人對文章的解讀,避免了以現代通行解釋解讀文義,為讀者提供更多理解思路,更清晰地領會文中意義。
群書治要(1-5) 內容簡介
本書以“務乎政術”“本乎治要”為原則,依經、史、子三大類,摘抄了66種唐以前的古書(如《魏書》《蜀書》《吳書》均單列則為68種),編為50卷,上起五帝,下至晉朝,自六經至諸子所載有關治道政術、涉及勸誡的文字,均予輯錄。其特點為“博而要”,對我們了解古圣先賢的政治智慧、治國之道,了解唐代君臣的政治思想、治國理念,均大有裨益。此書在宋代之后佚失,而在日本有流傳,然缺第四、第十三、第二十共三卷。清嘉慶年間回傳中國。
群書治要(1-5) 目錄
群書治要(1-5) 作者簡介
李先耕,黑龍江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文學院古代漢語教研室主任,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博士生導師,中國語言學會及中國音韻學研究會會員。出版學術專著有《詩經原始》《隱秀軒集》《黑龍江志稿》《老子今析》《疑信集》《漢語新論》。另在《中國語文》《語文建設》《文史》《古代漢語研究》《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求是學刊》《文獻》《詩經研究》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十三經語法信息詞典》、黑龍江社科規劃項目《十三經語義研究》、黑龍江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鐘惺著述考》。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