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生物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68466
- 條形碼:9787302668466 ; 978-7-302-6684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染色體生物學 本書特色
染色體作為細胞核中遺傳信息的載體,在人類基因組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具有重要研究價值。本書將專業知識通過通俗易懂的示例進行展示,幫助讀者直觀地了解染色體在人類生命歷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染色體領域 的進展。本書不僅適用于生物醫學類專業學生, 適合非生物醫學專業的大眾閱讀。
染色體生物學 內容簡介
本書從生命的起源展開,介紹了染色體及其三維結構的發現歷程,以及染色體與非編碼RNA的前世今生,并揭秘了染色體與基因編輯、腫瘤發生、生物發育的密切關聯,*后闡述了染色體在免疫治療及新藥研發方面的應用。本書適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生物學等專業的師生以及對染色體生物學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參考。本書將幫助讀者直觀了解染色體在人類生命歷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領略染色體領域*新的研究進展,學習染色體在人類健康和疾病治療中扮演的關鍵角色,*終能夠對染色體及其相關領域研究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
染色體生物學 目錄
第1章 生命起源
1.1 我們從哪里來
1.2 宇宙起源
1.3 人類誕生
1.4 細胞核染色體的發現
1.5 總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染色體與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2.1 染色體的發現
2.1.1 孟德爾與遺傳定律的發現
2.1.2 生命大分子
2.1.3 兩類核酸的發現
2.1.4 核酸的基本構成
2.1.5 遺傳物質是DNA而非蛋白質
2.1.6 染色體的發現
2.1.7 摩爾根與果蠅
2.1.8 基因與遺傳
2.2 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2.2.1 DNA雙螺旋結構的三派之爭
2.2.2 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意義
第3章 染色體三維結構
3.1 染色體的化學組成與結構
3.1.1 染色體的化學組成
3.1.2 染色體的結構
3.2 染色質高維結構
3.2.1 染色質疆域
3.2.2 染色質區室
3.2.3 拓撲結構域
3.2.4 核膜關聯域
3.2.5 染色質環
3.3 高維結構檢測技術
3.3.1 染色質可及性檢測技術
3.3.2 染色體構象捕獲(3C)及其衍生技術
3.3.3 高通量染色體構象捕獲(Hi-C)技術
3.3.4 三維基因組相關單細胞測序技術
3.3.5 三維基因組可視化成像技術
3.3.6 三維基因組信息學
參考文獻
第4章 染色體與非編碼RNA
4.1 非編碼RNA歷史
4.2 非編碼RNA簡介
4.3 長鏈非編碼RNA
4.3.1 長鏈非編碼RNA簡介
4.3.2 長鏈非編碼RNA研究方法
4.3.3 長鏈非編碼RNA的研究實驗手段
4.4 非編碼RNA與染色體的關系
4.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染色體與基因編輯
5.1 分子克隆的介紹
5.1.1 概念與發展歷程
5.1.2 原理與操作流程
5.2 分子克隆的應用
5.2.1 轉基因生物
5.2.2 臨床治療
5.2.3 挑戰與發展
5.3 基因編輯技術
5.3.1 早期的基因編輯技術
5.3.2 鋅指核酸酶(ZFNs)技術
5.3.3 TALEN技術
5.3.4 CRISPR-Cas9技術
5.3.5 CRISPR技術 進展
參考文獻
第6章 染色體異常與腫瘤發生
6.1 腫瘤染色體揭秘
6.1.1 認識腫瘤
6.1.2 染色體突變與腫瘤
6.1.3 遺傳性腫瘤綜合征
6.2 費城染色體
6.2.1 費城染色體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6.2.2 血液腫瘤
6.2.3 血友病與X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
6.3 腫瘤的基因治療
6.3.1 腫瘤的傳統療法
6.3.2 基因治療發展史
6.3.3 腫瘤的基因治療
參考文獻
第7章 染色體與發育
7.1 千細胞
7.1.1 干細胞的定義
7.1.2 干細胞的特點
7.1.3 干細胞的分化
7.2 常見的干細胞
7.2.1 胚胎干細胞
7.2.2 間充質干細胞
7.2.3 誘導多能干細胞
7.3 干細胞的臨床應用
7.3.1 干細胞療法
7.3.2 干細胞治療的疾病
7.3.3 干細胞療法在臨床的應用
7.4 染色體與生物的發育
7.4.1 減數分裂
7.4.2 減數分裂的不同時期
7.4.3 早期胚胎發育中的染色體變化
7.4.4 染色體異常與發育缺陷
參考文獻
第8章 染色體與免疫治療
8.1 病毒感染與染色體
8.1.1 病毒感染
8.1.2 基因表達調控
8.1.3 基因組穩定性
8.1.4 病毒感染與免疫應答
8.2 一種特殊的病毒
8.3 染色體和免疫
8.3.1 V(D)J重排
8.3.2 染色體不穩定性與免疫
參考文獻
第9章 染色體與新藥研發
9.1 新藥研發
9.1.1 什么是新藥研發
9.1.2 新藥研發的意義
9.1.3 新藥研發的困難
9.1.4 染色體與新藥研發
9.2 染色體相關新藥研發案例
9.2.1 沃瑞司他
9.2.2 地西他濱
9.3 老藥新用
9.3.1 什么是老藥新用
9.3.2 早期的老藥新用
9.3.3 為什么要老藥新用
9.3.4 染色體生物學與老藥新用
9.4 老藥新用的經典案例
9.4.1 二甲雙胍
9.4.2 阿司匹林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染色體生物學 作者簡介
張赫,生于1982年,于2009年獲上海交通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后赴斯坦福大學進行博士聯合培養和博士后學習,2012年博士后出站回國擔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于2018年調入同濟大學,歷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系副主任,系黨支書記等職。積極參與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工作,主講《 細胞生物學》研究生精品核心課程和本科生核心課程《神奇的染色體》,在授課過程中,結合具體實例與自身感悟,融入家國情懷,弘揚核心價值觀,圍繞生命科學的科學問題,在互動中激發興趣,在探索中發掘潛力。近來教學方面,主持本科生教學改革項目,指導上海市大學生創新項目,指導3名本科生獲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相關育人理念和實踐總結發表在《教育現代化》、《繼續醫學教育》等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