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現代詩歌的結構 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的抒情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5301787
- 條形碼:9787575301787 ; 978-7-5753-0178-7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詩歌的結構 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的抒情詩 本書特色
十年再版九次,震撼歐洲詩壇,集學術洞見與藝術美感于一身的詩歌理論經典
細致解讀歐洲抒情詩的語言結構,深入挖掘現代性的獨特魅力
既是現代詩歌的賞析指南,也是詩歌創作的教科書
現代詩歌的結構 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的抒情詩 內容簡介
這部經典著作揭示了現代詩歌超個人、超國家、超越數十年時間的征候。“現代”指的是自波德萊爾以來的一整個時期,“結構”指的是一種有機構造,是詩歌創作中的一種具有典型性的共同之處。胡戈·弗里德里希的批評意識、充滿智慧的想象以及分析性的語言力量,是風格研究和作品闡釋領域內的典范。
現代詩歌的結構 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的抒情詩 目錄
**版序言
第九版序言 一 展望與回顧
對當代詩歌的展望;不諧和音與反常性
否定性范疇
18世紀的理論先驅:盧梭和狄德羅
諾瓦利斯論未來的詩歌
法國的浪漫主義
關于怪誕與碎片的理論 二 波德萊爾
現代性的詩人
去個人化
集中與對形式的意識;抒情詩和數學
末世感和現代性
丑陋的美學
“刻意挑釁的貴族式消遣”
遭毀棄的基督教
空洞的理想狀態
語言魔術
創新性幻想
分解與扭曲
抽象和阿拉貝斯克 三 蘭波
引論
方向迷失
通靈者信函(空洞的超驗性,刻意的反常性,不諧和的“音樂”)
打破傳統
現代性與城市詩歌
對基督教遺傳強迫癥的反叛:《地獄一季》
虛構的自我;去人性化
邊界的打破
《醉舟》
被摧毀的現實
丑陋的強度
感性非現實
專制性幻想
《彩圖集》
穿插技巧
抽象詩歌
獨白式詩歌
運動動力和語言魔術
結論 四 馬拉美
引論
對三首詩歌的闡釋:《圣女》《(馬拉美夫人的)扇子》《從匆匆而過的……》
風格發展
去人性化
對愛情和死亡的去人性化
作為反抗、工作和游戲的抒情詩
虛無與形式
對未曾言說者的言說;若干風格手段
臨近沉默
晦暗;與貢戈拉的比較
暗示性的、不可理解的詩作
本體論模式a對現實的背離
本體論模式b理想狀態、絕對、虛無
本體論模式c虛無與語言
《她用潔白的指尖……》(闡釋示例)
具有本體論意義的不諧和音
玄秘、魔術與語言魔術
純詩
專制性幻想、抽象和“絕對目光”
與語言獨處 五 20世紀的歐洲抒情詩
方法說明
“智識的節日”與“智識的崩潰”
20世紀的西班牙抒情詩
對抒情詩的兩種反思:阿波利奈爾和加西亞·洛爾卡
不對等的風格和“新語言”
再論新語言
限定助詞的不確定性功能
阿波羅而不是狄俄尼索斯
與現代性和文學遺產的雙重關系
去人性化
孤獨與恐懼
晦暗、“隱逸派”、翁加雷蒂
語言魔術和暗示
保羅·瓦萊里
豪爾赫·紀廉
非邏輯性詩歌
加西亞·洛爾卡,《夢游羅曼采》
荒誕;“幽默主義”
現實
艾略特
圣瓊·佩斯
專制性幻想
專制性幻想造成的影響
穿插技巧和隱喻
概括性結語 附錄一 20世紀詩歌選譯
阿波利奈爾:《地區》(節選)
艾呂雅:《戀人》《你的嘴有金色的唇……》《愛之春》《“遼遠……”》《存在》
圣瓊·佩斯:《流亡》節選
普雷維:《與天使的搏斗》
希梅內斯:《致我的靈魂》《白月亮……》《看守》
加西亞·洛爾卡:《喊叫》《沉默》《馬拉加之歌》《歌》《騎士贊歌》《死亡》《遠行的靈魂》《以此為序》(節選)
阿爾韋蒂:《“如果我的聲音……”》《天使》《“鴿子弄錯了……”》
迭戈:《失眠者》《沉默》
紀廉:《名字》《圈之完滿》《一對戀人》《月夜(沒有解答)》
阿萊桑德雷:《生命》《太陽》
翁加雷蒂:《島》《晨曦的誕生》《歌》
蒙塔萊:《第二處月亮風景》《“告別……”》
夸西莫多:《古老的冬天》《現在,當白日升起》
艾略特:《荒原》(節選)《四個四重奏:燒毀了的諾頓》(節選)
貝恩:《啊,那遙遠的國度》《夜之波濤》《畫像》
克羅洛:《開窗的瞬間》
卡施尼茨:《杰納扎諾》 附錄二 對四首詩的闡釋
艾呂雅:《顏色的語言》
紀廉:《一扇門》
翁加雷蒂:《民族》
貝恩:《日漸沉默》 現代抒情詩大事年表
后記
參考文獻
人名及關鍵名詞索引
現代詩歌的結構 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的抒情詩 作者簡介
胡戈·弗里德里希(1904—1978)
德國著名羅曼語語文學家,弗賴堡大學教授。他致力于研究經典文學,著作等身,《現代詩歌的結構》堪稱現代詩歌研究的里程碑式作品。他又是一位出色的演說家,善于在課堂上以細膩的語言與深入淺出的表達來打動聽眾。另著有《法國小說的三位大師:司湯達、巴爾扎克、福樓拜》(1939)、《〈神曲〉中的法的形而上學》(1941)、《蒙田》(1948)、《意大利抒情詩諸時代》(1964)、《論翻譯藝術》(1965)等。
李雙志
現任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德語系教授和青年研究員。先后就讀于北京大學,柏林自由大學,哥廷根大學。長年往來于歐亞兩端,出入于漢德兩語,受文學之魅惑,求審美之精微,研磨詞句,探求奧義,不問春秋。尤其心儀于德語文學中的浪漫派、頹廢美學、現代主義經典。著有《弗洛伊德的躺椅與尼采的天空》,譯有《現代詩歌的結構》《浪漫派的將來之神》《荒原狼》《風景中的少年:霍夫曼斯塔爾詩文選》《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合譯)《比利時的哀愁》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