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漢劇坤伶群體研究(1923-1949)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7243774
- 條形碼:9787307243774 ; 978-7-307-24377-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劇坤伶群體研究(1923-1949) 內容簡介
本書以1923—1949年有關報刊為主要文本,力圖將漢劇坤伶群體置于幽深復雜的歷史現場,運用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以及歷史學等諸學科理論進行全景式的考察,從而較為細致而鮮活地彰顯她們與漢劇場域內外各種力量的博弈過程,并由此揭示她們整體性的根本原因以及女性意識的嬗變過程。本書總結出漢劇和漢劇坤伶的興亡的特點:一是漢劇和漢劇坤伶的興衰大體同步。二是坤伶在漢劇場內的地位日益提升,并在與男伶博弈中占據優勢地位。三是坤伶在漢劇場域內外地位的變遷不同步。
漢劇坤伶群體研究(1923-1949) 目錄
緒論
**節 漢劇的變遷
一、“楚調”時期
二、“漢調”時期
三、“漢劇”時期
第二節 1949年前漢劇與楚劇的關系
第三節 漢劇坤伶研究之回顧
**章 漢劇坤伶之崛起
**節 坤伶崛起的背景
一、清末民初的婦女解放運動
二、漢口的都市化與漢劇的興盛
第二節 漢劇坤伶之培養與登臺
第三節 民國初期漢劇名伶及其行動策略
第四節 漢劇坤伶之艱難破局
第五節 兩性的博弈與坤伶地位的提升
第二章 漢劇坤伶的社會境遇
**節 劇場、觀眾與社會風習的變遷
第二節 社會黑惡勢力的摧殘
第三節 坤伶與捧角者
第四節 政府的規訓和坤伶的反規訓
第五節 狎優和狎妓交織下的黑幕
第六節 媒體視野下的漢劇坤伶
一、亟待規訓的對象
二、漢劇衰落的“紅顏禍水”
三、媒體的規訓與窺探
第三章 漢劇坤伶的演藝生涯、藝術貢獻及生活狀況
**節 漢劇坤伶的演藝生涯
一、坤伶的數量之謎
二、學藝經歷和演出狀況
三、互助與競爭
第二節 賑災義演
第三節 抗日救國公演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宣傳演出
一、在武漢進行抗戰演出
二、進行抗日捐獻和募捐活動
三、積極參與敵后抗日宣傳
第五節 漢劇坤伶的藝術特征與藝術貢獻
一、漢劇坤伶的藝術特征
二、漢劇坤伶的藝術貢獻
第六節 漢劇坤伶的生活狀況
一、坤伶的收入
二、坤伶的婚戀
三、坤伶的惡習
第四章 漢劇坤伶的舞臺表現與成名之道
**節 漢劇的腳色行當和藝術規范
第二節 以藝立身者獨當一面
第三節 以色求名者風騷媚俗
第四節 坤伶的“媚”與干爹義母的運作
第五節 劇評人的力捧和媒體的渲染
第六節 筱牡丹花和萬盞燈的名伶之路
第五章 漢劇坤伶與1950年后女藝人之比較
**節 主要漢劇院團的創建
第二節 漢劇女藝人的培養及其代表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前后漢劇女藝人之比較
結語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漢劇坤伶群體研究(1923-1949) 作者簡介
余冬林,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民族學學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子課題等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6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在《光明日報》《北京社會科學》《江漢論壇》等報刊媒體上發表論文50余篇。
書友推薦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