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上海下午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42731
- 條形碼:9787549642731 ; 978-7-5496-4273-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下午茶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上海知名學者胡偉立的*新關于海派文化的隨筆作品集,由知名作家西坡作序,共計二十八萬字。作者曾出版過《上海格調》《上海故事》,本書是他的“上海系列三部曲”之一。內容共分六個篇章,分別為海上印象、建筑閱讀、人物背影、民俗雜譚、時聞志事、滬語趣話,從總體印象到具體局部對上海進行了全面的介紹與展示。每篇文章千余字,語言通俗生動,有較強的可讀性。作者長年關注與研究上海都市及海派文化,有獨到的見解。作為休閑閱讀,給人以啟迪,也能增廣益智,成為喜愛海派文化讀者的枕邊書。
上海下午茶 目錄
目錄
**篇
海上印象
偏見上海 001
你知道有兩個“上海”嗎? 002
上海的出身清高嗎? 004
血統不純的上海人 005
反客為主的“上海人” 006
“愚不可及”的上海人 007
“口是心非”的上海人 009
實惠又虛榮的上海人 010
“尷尬”的上海人 011
蘇州河是上海的母親,青浦是上海的兄長 013
名字“變性”的上海 015
上海有個市標,暗藏玄機 016
市中心“盜版”了上海 018
洋氣,不崇洋 019
“幕味”的上海味 021
上海人請客的講究 023
旗袍的“賊心”與“賊膽” 025
上海的“叛逆期” 026
蘇州河姓“吳”,復興公園姓“顧” 028
老城廂里的姓氏 030
鄉下人變成世界人 031
上海底氣 033
上海人的“彎肚腸” 035
上海門檻 035
上海“文妖” 038
第二篇 建筑閱讀
上海的“埃菲爾鐵塔” 044
上海的“比薩斜塔” 045
“安和寺”之謎 047
摩登生活的源頭 048
上海的垃圾文明 050
九畝地的“白斬雞” 051
滬上“清明上河圖” 052
來歷不明的馬路 054
上海后街 056
“老而酷”的發跡地 057
南京路、淮海路的外婆家 059
“龍門要跳,狗洞要鉆” 060
藏在南京路的寺廟 062
步行街脫落的“紐扣” 063
哼,達利還是得利? 065
大勝胡同、田子坊的來歷 066
“東方巴黎”的水印 067
上海的情人 069
武康路“魅影” 071
音樂學府里的猶太俱樂部 072
“不正經”的六國飯店 074
爛泥變銀子 076
浦東人造了半個上海城 077
十二個“百年范兒” 078
皇帝印璽腌咸菜 080
張園里的“三重張” 080
被盜名的“綠屋夫人” 082
夢回“萬國花園” 083
古剎舊聞 085
愚園路背后的“唐頓莊園” 087
靜安寺路上的“神秘花園” 089
南陽路起草皇帝圣旨 090
上海閨秀的“生產組” 092
兒童醫院“抱佛腳” 094
斷臂維納斯“梓園” 096
恍若聊齋的“蓬路” 097
甜愛千愛櫻花魂 098
上海有“悲劇路”,也有“喜劇路” 100
兩張鈔票的圖案大有奧秘 101
高貴自信的“詩心” 102
路遇魯迅的設計 103
九江路上的偶像蹤跡 105
可愛的“洋場惡少” 106
“顛倒寤生”的上海名校 108
活絡的“掮客” 109
黑貓警長原是舞女出身 111
“上海就是無錫” 112
走心、靜心的老街 114
舊金山、新金山與金山 116
韓倉,上海的道骨仙風 117
上海是“香海” 118
“蕩馬路”的詩意佛心 119
上海沒有“武漢路” 121
另眼相看“湖北路” 122
“碑影”里的“魅影” 124
“**”成群,生出“上只角” 128
第三篇 人物背影
“海上三胡” 134
窮人與富人的尊卑 135
海派首創“秉筆華士” 136
兩個壞蛋的功績 138
上海欠他一份情 139
倒霉的“太太學堂” 141
岳陽路上的“大表哥” 143
女人的“背影” 144
徐志摩的“命”與“運” 145
徐光啟之后 147
“活埋庵”前說“牢騷” 149
愛證 151
老上海有個“藥神” 153
“白道大亨” 155
上海有過世界球王 156
老城墻的野蠻與浪漫 157
竹簾后的美麗眼睛 159
第四篇 民俗雜譚
上海人帶頭剪辮子 162
剪辮子剪出一片天 164
上海先前窮多了 165
上海人“唱灘簧” 167
中秋,說說上海人的“串月” 168
中秋節“走月亮”的境界 169
上海人的“蟹經” 170
塌科菜、塌苦菜和脫褲菜 171
吃夜宵小史 173
梅紅色的拜年,尷尬的“脫籠” 174
上海人的“做年”和“謝年” 176
過年圍爐“軋鬧猛” 177
清明前后“卜蛙聲” 178
上海祭祖江南 180
過年的“官三民四”“前七后八” 181
“麻雀牌”“橋牌”和“梭蟹” 183
廣東幫與寧波幫爭奪上海灘 185
她們蒼涼地引領海派時尚 187
選美 188
名妓與明星 190
浮世萬花筒 192
月份牌與上海女人 193
一百年前的“時髦” 195
旗袍惹禍 196
150年來的上海年味 197
上海的“香山胎記” 198
上海的“第五季節” 200
逃離上海 201
“麻林當”和“水蜜桃” 203
靠左開車 204
家喻戶曉的電話 206
上海人習慣叫“救火會” 207
“進口”喂大的上海 209
大氣為魂,洋氣為魄 211
追憶“時髦口罩” 212
戴燕帽的女人 214
第五篇 時聞志事
尋蹤上海的幽靈 216
“潛伏”的房子 217
藏在柴爿堆里的出版社 219
趙家樓的火,何以在上海燎原 220
小弄堂里的“產房” 222
誤撞的客人 223
不該忘記的女人 224
泄密者 226
高樓包圍下的落寞 227
楓林路沒有楓樹,卻能找到紅葉 229
國歌,從上海唱響 230
國歌的第三作者 232
新天地、太平橋的“風水” 233
“憤怒的旗袍” 235
老上海不習慣叫警察 236
“369”的“山東腔” 237
富民路上的“卡薩布蘭卡” 239
過街樓里的“花花公子” 240
一個才女的“污名” 242
一個“十三百搭”的警察 244
這個女人不尋常 246
留法**人巴黎賣“中國豆腐” 247
淮海路上的“上場門”和“下場門” 249
“漁光邨”的那些事 250
跳狐步舞的上海男人 252
上海光復“三都督” 254
舊上海的女界三杰 256
全上海“翻毛腔” 257
“中國國會”嚇死“老佛爺” 259
寵物犬引發戰爭 261
老上海的窒息一刻 262
裂縫里長大的上海 264
小弄堂,大擔當 265
“鍍的金會褪掉,豬皮倒留在那里” 266
南音,不僅僅吳儂軟語 268
褪去紅粉,干凈向未來 269
第六篇 滬語趣話
上海話的“拱起”與“崛起” 271
上海人的口音 272
老上海人的語言標配 273
上海人“吃人” 274
“看相”“賣相”“吃相” 275
上海話里的“上海女人” 277
“獅身人面”的上海話 278
上海話的“傲慢與偏見” 279
“飯局”原是青樓語 281
上海不相信“老奎” 282
“阿木林”的貢獻 284
女叫“模特”,男叫“模子” 285
“搭脈”“吃藥”的上海話 287
“淴浴”的其他意思 288
“買塊豆腐撞撞殺”吃了誰的豆腐? 289
“勿管三七念一”,是要拼命了 290
“軋煞老娘有飯吃”以及“靈魂變成駱駝” 291
上海人為什么拒絕“勒煞吊死”? 292
有種上海人叫“腳色” 293
蟹好吃,不好說 295
上海話“曲細”和“領盆”的來頭 296
上海人虧待了“三”字? 297
兜兜轉轉的上海話 299
“跳槽”和“下海”的從良之路 301
睬儂白眼 302
“國母”也講上海話 303
展開全部
上海下午茶 作者簡介
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老三屆”中學生,一九七七級大學生,上海高校教師,常在電臺播講上海故事、城市精神。出版過《品讀沙龍》《寫前訓練》《警察實用口才》《上海格調》《上海故事》《政法風云》等作品。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