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為(1-4)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013859
- 條形碼:9787573013859 ; 978-7-5730-1385-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的行為(1-4) 本書特色
1.世界經濟學經典著作bi du書目
《人的行為》是經濟思想史上*重要的書之一。它不僅是經濟學思想史上難得的對經濟學理論進行全面整合的著作,更重要的是,由此開創“人的行為學”的方法論,將建立在個人行為邏輯上的經濟學理論提升到社會哲學或人類行為通論的高度來處理。
2.繼《國富論》之后,人類思想史上**本真正綜合性的經濟學理論專著
在《人的行動》中,米塞斯創造性地將所有經濟學的知識整合在一起,經過去偽存真,用無懈可擊的邏輯和洞察力呈現了一個完整的經濟學科。《人的行動》不僅是奧地利學派自**次世界大戰后奉獻給學術界的**本綜合性經濟學專著,也是整個經濟學傳統中**本真正綜合性的專著。
3.米塞斯被譽為影響思想家的思想家
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第三代領軍人物,被譽為“奧地利學派的院長”,其理論影響了之后的哈耶克、羅斯巴德等多位經濟學大師。羅斯巴德盛贊:“《人的行為》是文明人bi du的經濟學《圣經》。”
4.奧地利學派的經典代表作
這本書建立了奧地利學派的宏規理論體系。米塞斯是奧地利學派的第三代大師,這本巨著是該學派體系*完整的教本。《人的行為》是二十世紀人類智慧的產物,它吹響了奧派經濟學復興的號角,也造就了人類思想史的一名巨匠——米塞斯。
5.隨書附贈羅伯特·墨菲的《人的行為》導讀手冊
導讀手冊包括章節概要、要點詮釋、知識點拓展和練習題幾部分,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和理解《人的行為》的理論體系。
人的行為(1-4) 內容簡介
米塞斯創造性地將所有經濟學的知識整合在一起,過去偽存真,用無懈可擊的邏輯和洞察力呈現了一個完整的經濟學科——《人的行為》,這是整個經濟學傳統中**本真正綜合性的專著。在這本巨著里,市場不再是分散隔離的局部現象,而是彼此聯系、環環相扣的整體。不僅如此,他還史無前例地將社會、政治、歷史等學科聯系在一起,極大地豐富了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理解。亞當·斯密認為,市場經濟在人的自利驅動下可以造福整個社會。而米塞斯則進一步提出自利是人類組成社會的根本原因。人在理性的指引下認識到,交換、分工和合作能給每一個人帶來好處,而大規模的社會分工協作,一定可以帶來更持久的物質繁榮和精神富足。
《人的行動》是經濟學的極致;它是一套完整的經濟學體系,它立基于行動著的人,即在現實世界中有目的地行動的個體的分析之上。它是用邏輯演繹的方法發展出來的經濟學,充分地發掘了人的行動的邏輯含義。這本書所呈現的經濟學思想體系完整而合乎理性,在我們這個時代,經濟學仍然在經歷著急劇的變革。應當有更多的經濟理論家對米塞斯的學說作更深入的研究,應當有更多人思考人的理性和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源,以及人類社會應該如何減少紛爭,通過合作實現長久繁榮。
人的行為(1-4) 目錄
譯者序
校訂者序
前言
導論
**篇 人的行為
**章 行為人 /003
**節 有意識的行為和動物性反應 /003
第二節 行為的先決條件 /006
第三節 人的行為是*終的給定 /011
第四節 理性和非理性;行為學研究的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 /014
第五節 因果觀是行為的一個必要條件 /018
第六節 他我 /020
第二章 人的行為科學的認識論問題 /028
**節 行為學與歷史學 /028
第二節 行為學的形式性特征和先驗性特征 /031
第三節 先驗和真實 /038
第四節 方法論的個人主義原則 /043
第五節 方法論的單次主義原則 /048
第六節 人的行為的具體內容:個體特征與變化特征 /050
第七節 歷史學的范疇和特定的研究方法 /052
第八節 構想和了解 /057
第九節 論理念類型 /066
第十節 經濟學的程序 /073
第十一節 行為學概念的局限性 /079
第三章 經濟學和對理智的反叛 /083
**節 對理智的反叛 /083
第二節 多元邏輯說的邏輯面 /087
第三節 多元邏輯說的行為面 /089
第四節 種族主義的多元邏輯說 /098
第五節 多元邏輯說和了解 /102
第六節 堅持理智的理由 /105
第四章 對行為范疇的初步分析 /108
**節 目的和手段 /108
第二節 價值排序 /111
第三節 生理需要的排序 /113
第四節 行為即交換 /114
第五章 時間 /116
**節 行為學的時間因素 /116
第二節 過去、現在和未來 /117
第三節 節約時間 /120
第四節 行為在時間上的關系 /120
第六章 不確定性 /124
**節 不確定性和行為 /124
第二節 或然性的意義 /126
第三節 類的或然性 /127
第四節 個案的或然性 /130
第五節 個案的或然性數值評估 /135
第六節 打賭、賭博和競技比賽 /138
第七節 行為學的預測 /140
第七章 在這個世界里的行為 /142
**節 邊際效用法則 /142
第二節 報酬律 /152
第三節 人的勞動是手段 /157
第四節 生產 /169
第二篇 在社會框架內的行為
第八章 人的社會 /175
**節 人的合作 /175
第二節 對整體的、形而上學的社會觀的批判 /178
第三節 分 工 /193
第四節 李嘉圖的聯合律 /195
第五節 分工的效果 /202
第六節 社會里的個人 /203
第七節 大社會 /208
第八節 攻擊和毀滅的本能 /210
第九章 思想的作用 /219
**節 人的理智 /219
第二節 世界觀和意識形態 /221
第三節 影響力 /233
第四節 社會改良論和進步思想 /238
第十章 社會中的交換 /242
**節 獨自交換和人際交換 /242
第二節 契約型聯結和支配型聯結 /244
第三節 可計算的行為 /248
第三篇 經濟計算
第十一章 不用計算的價值排序 /253
**節 手段的價值分級 /253
第二節 價值與價格的基本理論中以物易物的虛構故事 /254
第三節 經濟計算問題 /262
第四節 經濟計算與市場 /265
第十二章 經濟計算的范圍 /268
**節 貨幣記錄的性質 /268
第二節 經濟計算的一些限制 /271
第三節 價格的易變性 /275
第四節 穩定化 /278
第五節 穩定化觀念的根源 /284
第十三章 貨幣計算是行為的一個工具 /290
**節 貨幣計算是一個思考工具 /290
第二節 經濟計算與人的行為科學 /293
第四篇 交換學或市場社會經濟學
第十四章 交換學的范圍與方法 /297
**節 交換學的界限 /297
第二節 想象的構建 /303
第三節 純粹的市場經濟 /305
第四節 封閉經濟 /313
第五節 靜止狀態和均勻輪轉經濟 /314
第六節 停滯的經濟 /322
第七節 市場交換功能的整合 /323
第十五章 市場 /331
**節 市場經濟的特征 /331
第二節 資本 /334
第三節 資本主義 /339
第四節 消費者主權至上 /346
第五節 競爭 /351
第六節 自由 /358
第七節 財富和收入的不平等 /365
第八節 企業家的利潤與虧損 /367
第九節 經濟發展中的企業家利潤和虧損 /374
第十節 首倡者、管理者、技術專家和官僚 /383
第十一節 選擇過程 /393
第十二節 個人和市場 /397
第十三節 商業宣傳 /404
第十四節 國家經濟 /407
第十六章 價格 /413
**節 價格形成的過程 /413
第二節 評值和估價 /418
第三節 較高順位財貨的價格 /421
第四節 成本計算 /428
第五節 邏輯交換學和數理交換學的對立 /441
第六節 獨占性價格 /450
第七節 商譽 /476
第八節 需求獨占 /481
第九節 獨占性價格影響下的消費 /483
第十節 賣方的價格歧視 /486
第十一節 買方的價格歧視 /490
第十二節 價格的關聯性 /491
第十三節 價格和收入 /493
第十四節 價格和生產 /495
第十五節 非市場價格的怪想 /496
第十七章 間接交換 /500
**節 交換媒介和貨幣 /500
第二節 流傳甚廣的一些謬誤 /501
第三節 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 /504
第四節 貨幣購買力的決定 /513
第五節 休謨和穆勒的問題,以及貨幣的驅動力 /523
第六節 現金引起的貨幣購買力變化和財貨引起的貨幣購買力變化 /526
第七節 貨幣計算和貨幣購買力變化 /532
第八節 對購買力變化的預期 /534
第九節 貨幣的特殊價值 /537
第十節 貨幣關系的含義 /540
第十一節 貨幣替代物 /543
第十二節 信用媒介的發行限制 /545
第十三節 現金握存的規模和構成 /562
第十四節 收支平衡表 /565
第十五節 兩地之間的貨幣交換率 /568
第十六節 利率和貨幣關系 /575
第十七節 次級交換媒介 /580
第十八節 通貨膨脹主義者的歷史觀 /585
第十九節 金本位制 /590
第十八章 時間流逝中的行為 /600
**節 時間估值的視角 /600
第二節 時間偏好是行為的必要條件 /605
第三節 資本財 /614
第四節 生產期、等待期和準備期 /618
第五節 資本財用途的可轉換性 /629
第六節 過去的活動對行為的影響 /633
第七節 資本的積累、保持和消費 /643
第八節 投資人的流動性 /647
第九節 貨幣與資本,儲蓄與投資 /651
第十九章 利率 /655
**節 利息 /655
第二節 本源利息 /658
第三節 利率的高低 /665
第四節 變動經濟中的本源利息 /667
第五節 利息的計算 /670
第二十章 利息、信用擴張與商業周期 /672
**節 問題 /672
第二節 市場毛利率中的企業家因素 /673
第三節 市場毛利率中的價格貼水 /677
第四節 借貸市場 /681
第五節 貨幣關系變動對本源利息的影響 /685
第六節 通貨膨脹和信用擴張影響下的市場毛利率 /687
第七節 通貨緊縮和信用收縮影響下的市場毛利率 /706
第八節 貨幣商業周期理論或循環信用商業周期理論 /712
第九節 受商業周期反復影響的市場經濟 /717
第二十一章 工作與工資 /732
**節 內向型勞動與外向型勞動 /732
第二節 勞動的趣味和乏味 /734
第三節 工資 /739
第四節 交換性失業 /746
第五節 毛工資率和凈工資率 /750
第六節 工資與*低生活費 /752
第七節 勞動負效用影響下的勞動供給 /760
第八節 市場起伏變遷影響下的工資率 /776
第九節 勞動市場 /778
第二十二章 非人力原始生產要素 /791
**節 地租理論綜述 /791
第二節 土地利用中的時間因素 /795
第三節 邊際以下的土地 /798
第四節 作為立足空間的土地 /800
第五節 土地的價格 /801
第二十三章 市場的外生給定條件 /805
**節 理論和外生給定條件 /805
第二節 權力的作用 /807
第三節 戰爭與征服的歷史作用 /809
第四節 作為外生給定條件的真實的人 /811
第五節 調整期間 /813
第六節 財產權的界限以及外部成本與外部經濟問題 /816
第二十四章 利益的和諧與沖突 /827
**節 市場上利潤與虧損的*終來源 /827
第二節 生育節制 /831
第三節 正確了解利益和諧 /838
第四節 私有財產制 /849
第五節 我們這個時代的沖突 /851
第五篇 受到干擾的市場經濟
第二十七章 政府和市場 /859
**節 第三種體制的構想 /859
第二節 干預 /861
第三節 政府職能的界定 /864
第四節 “正直”作為個人行為的*終標準 /868
第五節 自由放任的意義 /875
第六節 政府對消費的直接干預 /878
第二十八章 借由征稅進行干預 /882
**節 中立征稅 /882
第二節 完全征稅 /884
第三節 征稅的財政目的和非財政目的 /886
第四節 征稅干預的三種類別 /887
第二十九章 限制生產 /889
**節 限制生產的本質 /889
第二節 限制生產的目的 /891
第三節 作為一項特權的限制 /896
第四節 作為一個經濟體制的生產限制 /906
第三十章 干預價格結構 /909
**節 政府和市場自律 /909
第二節 市場對政府干預的反應 /915
第三節 *低工資率 /924
第三十一章 通貨與信用操縱 /937
**節 政府和通貨 /937
第二節 法償貨幣立法的干預作用 /941
第三節 現代通貨操縱方法的演變 /944
第四節 通貨貶值的目的 /948
第五節 信用擴張 /954
第六節 外匯管制和雙邊匯兌協議 /963
第三十二章 沒收和重新分配 /970
**節 沒收的哲學 /970
第二節 土地改革 /971
第三節 沒收式征稅 /972
第三十三章 工團主義和社團國家主義 /981
**節 工團主義的念頭 /981
第二節 工團主義的一些謬論 /983
第三節 一些流行政策中的工團主義元素 /985
第四節 基爾特社會主義和社團國家主義 /987
第三十四章 戰爭經濟學 /993
**節 全面戰爭 /993
第二節 戰爭和市場經濟 /998
第三節 戰爭和經濟自給自足 /1002
第四節 戰爭無用 /1006
第三十五章 福利原則與市場原則之爭 /1009
**節 反對市場經濟的理由 /1009
第二節 貧窮 /1012
第三節 不平等 /1018
第四節 不安全 /1032
第五節 社會正義 /1034
第三十六章 干預主義的危機 /1037
**節 干預主義的收獲 /1037
第二節 備用財源的枯竭 /1038
第三節 干預主義的終結 /1041
第六篇 經濟學的社會地位
第三十七章 經濟學的其他性質 /1047
**節 經濟學的奇特性 /1047
第二節 經濟學和輿論 /1048
第三節 老一輩自由主義者的錯覺 /1050
第三十八章 經濟學在學術界的地位 /1053
**節 經濟學研究 /1053
第二節 作為一門職業的經濟學 /1056
第三節 作為一門職業的商業預測 /1058
第四節 經濟學和大學 /1060
第五節 通識教育和經濟學 /1064
第六節 經濟學和公民 /1067
第七節 經濟學和自由 /1068
第三十九章 經濟學和人生的一些基本問題 /1070
**節 科學和人生 /1070
第二節 經濟學和價值判斷 /1073
第三節 經濟知識和人的行為 /1076
附錄 《人的行為》導讀手冊
展開全部
人的行為(1-4) 相關資料
他有著杰出的道德品質:追求正義的勇氣,獨當一面的能力,還有一種近乎狂熱的思想的真誠和坦率,拒絕絲毫偏離或妥協。這常常使他成為一個難以親近的人,但也樹立了一個理想,鼓舞和激勵了他的學生以及所有我們這些有幸認識他的人。
——亨利·黑茲利特
對于那些認識他的人來說,路德維希·米塞斯是一位剛正不阿的知識分子人格的生動典范,一位充滿熱情、百折不撓的學術精神和獻身精神的榜樣——即使面對那么多同時代人令人震驚的輕視。很難忘記他以自己無畏的表現呈現給我們的嚴格教誨。
——伊斯雷爾·M.柯茲納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是一位真正的(我用的是這個詞的現在時態)教師。超過兩代人曾跟隨他學習,不計其數的人從他的著作獲益。著作和學生是一位教師的不朽紀念碑,而這些紀念碑正屬于米塞斯。一代學生終將消逝,但他的著作激發起來的思想,將會成為未來無數代新的學生的來源。
——倫納德·里德
米塞斯當然不是一位受人歡迎的經濟學家。由于他對流行觀點和政策直言不諱的批評,對通貨膨脹政策、干預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無情抨擊,以及在討論私營企業和自由市場時的強硬態度,他為自己招致了大量知識分子敵人和毀謗者,正如20世紀任何一位著名經濟學家一樣。與此同時,米塞斯又是一位深受學生愛戴的教師和朋友,他們欣賞他在課堂和研討會尤其是私人研討會的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正直和深刻。
——《美國經濟評論》
馮·米塞斯先生不僅被其追隨者,也被很多完全不贊同他的政治和社會哲學的人認可為一位經濟學思想的杰出貢獻者。
——《國際先驅論壇報》
正如哈耶克所說,“過去一百年里經濟學的每一項重大進步,都是向著不斷采用主觀主義的方向前進了進一步” 。這些進步既包括門格爾提出和論證了主觀價值論和邊際效用論,也包括米塞斯推出其鴻篇巨著《人的行為》,創建其行動學和與行動學一致的經濟學。掌握《人的行為》里的行動學與經濟學原理和方法論,就等于為洞觀經濟現象與經濟政策問題配備了火眼金睛。無論是經濟學小白,還是經濟學家,都有必要反復研讀此書。每次重讀此書,均會有新的發現,新的喜悅。
——馮興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人的行為》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大師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的鴻篇巨著。它深刻地探討了人類行為的經濟學原理。它以其獨特的視角,將經濟學建立在人類行為的基本原則之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解市場、個體選擇和社會秩序的全新框架。此書不僅對經濟學專業人士具有深遠的影響,也為普羅大眾提供了洞察人類行為和經濟現象和人類行為的杰出智慧。無論是對經濟學感興趣,還是希望更深刻理解市場的運作,《人的行為》這部作品都是是bi du的經典。
——毛壽龍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米塞斯在這本巨著中說明,社會是人有意識的努力的結果,是一種意志現象,為了讓社會能夠有效運轉,從而改善自己的境況,那么人類就必須有意識地利用使社會的根本特征,即分工合作得以可能的知識,來對制度進行審視,避免為了短期利益而犧牲社會的順利運作,從而損害自己正確理解的利益。也就是說,人們不能對他們身處其中的社會與制度無動于衷,而是要正確運用自己的理性,使有助于社會正常運作的制度得以出現。米塞斯對個體理性的弘揚,彰顯了人的主體價值。他的這一巨著代表了啟蒙運動以來人類思想的巔峰,也是指引人類走向文明的高揚火炬。
——朱海就 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人的行為(1-4) 作者簡介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米賽斯是20世紀著名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思想家。他是自由意志主義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對20世紀的自由主義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
米塞斯1881年9月29日出生于奧匈帝國的萊姆堡市(現烏克蘭利沃夫),他在維也納大學接受教育,并在那里受到了經濟學家卡爾·門格爾的深刻影響。米塞斯于1906年獲得了法律和經濟學博士學位。米塞斯在1940年移居美國,并在紐約大學擔任訪問教授,直到1969年退休。1973年10月10日,米塞斯在美國紐約去世,享年92歲。
米塞斯是影響思想家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影響了羅斯巴德、哈耶克、安·蘭德等人。作為奧地利學派的第三代掌門人,米塞斯讓奧地利學派再度崛起,他因此被譽為“奧地利學派的院長”。米塞斯的代表作包括《人的行為》(Human Action)、《社會主義》(Socialism)、《貨幣與信用原理》(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等。
譯者路德維希·馮·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米賽斯是20世紀著名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思想家。他是自由意志主義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對20世紀的自由主義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
米塞斯1881年9月29日出生于奧匈帝國的萊姆堡市(現烏克蘭利沃夫),他在維也納大學接受教育,并在那里受到了經濟學家卡爾·門格爾的深刻影響。米塞斯于1906年獲得了法律和經濟學博士學位。米塞斯在1940年移居美國,并在紐約大學擔任訪問教授,直到1969年退休。1973年10月10日,米塞斯在美國紐約去世,享年92歲。
米塞斯是影響思想家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影響了羅斯巴德、哈耶克、安·蘭德等人。作為奧地利學派的第三代掌門人,米塞斯讓奧地利學派再度崛起,他因此被譽為“奧地利學派的院長”。米塞斯的代表作包括《人的行為》(Human Action)、《社會主義》(Socialism)、《貨幣與信用原理》(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等。
譯者
謝宗林,美國圣路易華盛頓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曾任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常在《經濟前瞻》《東南亞經貿報導》等知名專業期刊發表論述,譯有《道德情操論》《國富論》(合譯)以及《不要命的自負》(哈耶克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