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yǎng)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tǒng)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shù)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zhuǎn)移與技術創(chuàng)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qū)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nèi)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xiàn)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材料塑性成形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8131567
- 條形碼:9787118131567 ; 978-7-118-13156-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材料塑性成形基礎 內(nèi)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10章,注重對成形過程中的物理現(xiàn)象、材料要素、力學基本規(guī)律、基本原理、分析問題的方法加以闡述。具體內(nèi)容包括:塑性成形的概念,金屬冷塑性變形、熱塑性變形對金屬組織和性能的影響,應力分析與應變分析,屈服準則與本構(gòu)關系,金屬塑性成形的主應力法、滑移線法、變形功法與上限法,材料塑性流動及其影響因素,塑性成形新技術。本書在強調(diào)材料本身特性與變形力學特性的同時,將變形物理與變形力學等多方面知識、內(nèi)容進行了有機凝練與整合;在內(nèi)容的選取與表達上,力圖與國內(nèi)外該領域技術的發(fā)展和認知水平同步,以體現(xiàn)本書的時代特色。
本書適用于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專業(yè)本科教學,也可供相關專業(yè)研究生以及從事材料、先進制造等研究工作的專業(yè)人員使用。
材料塑性成形基礎 目錄
1.1 塑性成形的概念
1.2 特點與分類
1.2.1 特點
1.2.2 分類
1.3 塑性的實質(zhì)
1.3.1 金屬鍵
1.3.2 完美單晶的變形
1.3.3 不完美單晶的變形
1.3.4 多晶體塑性變形
1.4 塑性力學的基本假設
1.5 塑性理論的研究思路
1.6 塑性成形的發(fā)展歷史與展望
1.7 本課程的任務
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金屬冷塑性變形
2.1 金屬的塑性
2.1.1 變形抗力及其影響因素
2.1.2 塑性指標
2.2 塑性變形機理
2.2.1 滑移
2.2.2 孿生
2.2.3 擴散
2.2.4 晶間變形
2.3 塑性變形的特點
2.3.1 加工硬化
2.3.2 晶界和晶粒位向的影響
2.3.3 多晶體變形的不均勻性
2.4 冷塑性變形對金屬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2.4.1 冷塑性變形對金屬組織的影響
2.4.2 冷塑性變形對金屬性能的影響
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熱塑性變形對金屬組織和性能影響
3.1 金屬熱塑性變形中的軟化過程
3.1.1 回復
3.1.2 再結(jié)晶
3.2 回復和再結(jié)晶過程的組織演變
3.2.1 靜態(tài)回復過程及機制
3.2.2 動態(tài)回復
3.2.3 靜態(tài)再結(jié)晶
3.2.4 動態(tài)再結(jié)晶
3.3 熱變形的變形機制和變形抗力
3.3.1 熱變形的變形機制
3.3.2 高溫變形抗力
3.4 熱變形對金屬組織性能的影響
習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應力分析與應變分析
4.1 應力與應力狀態(tài)
4.1.1 外力
4.1.2 內(nèi)力
4.1.3 應力
4.1.4 點的應力狀態(tài)
4.2 主應力
4.2.1 過一點任意斜面上的應力
4.2.2 單向拉伸應力分析
4.2.3 主應力的概念與求解
4.2.4 主應力狀態(tài)討論
4.2.5 主應力空間與一般應力空間比較
4.2.6 應力張量不變量
4.2.7 應力橢球面
4.2.8 主應力圖
4.2.9 幾種特殊的應力狀態(tài)
4.3 切應力和*大切應力
4.4 應力偏張量
4.4.1 應力偏張量的概念
4.4.2 應力偏張量不變量
4.4.3 八面體應力
4.4.4 等效應力
4.5 應力莫爾圓
4.5.1 平面應力下的莫爾圓
4.5.2 三向應力莫爾圓
4.6 直角坐標系下的應力平衡微分方程
4.7 圓柱坐標系下的應力狀態(tài)與平衡微分方程
4.8 應變分析
4.8.1 質(zhì)點的位移與變形
4.8.2 應變
4.8.3 應變張量
4.8.4 對數(shù)應變與工程應變
4.8.5 塑性變形時的體積不變條件
4.9 其他相關概念
4.9.1 主應變
4.9.2 應變張量不變量
4.9.3 主應變簡圖
4.9.4 主切應變和*大切應變
4.9.5 應變偏張量和應變球張量
4.9.6 八面體應變和等效應變
4.10 位移分量和應變分量的關系——小變形幾何方程
4.10.1 直角坐標系下的幾何方程
4.10.2 用應變表示位移
4.10.3 圓柱坐標系下的幾何方程
4.11 應變連續(xù)方程
4.12 應變增量和應變速率張量
4.12.1 速度分量和速度場
4.12.2 位移增量和應變增量
4.12.3 應變速率和應變速率張量
4.13 平面應變問題
4.14 軸對稱問題
習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屈服準則與本構(gòu)關系
5.1 屈服函數(shù)與屈服曲面
5.2 屈服準則
5.2.1 Tresca屈服準則
5.2.2 Mises屈服準則
5.2.3 Mises屈服準則的物理解釋
5.3 兩個屈服準則的比較——中間主應力的影響
5.4 平面問題屈服準則的簡化
5.4.1 平面應力情況
5.4.2 平面應變情況
5.5 屈服面與π平面
5.5.1 屈服面
5.5.2 π平面
5.6 后繼屈服面
5.6.1 材料硬化曲線
5.6.2 后繼屈服
5.7 彈性變形的本構(gòu)關系
5.8 塑性變形的本構(gòu)關系
5.8.1 塑性應力-應變關系的特點
5.8.2 列維-米塞斯方程(增量理論)
5.9 加載與卸載判據(jù)
5.9.1 Drucker公設
5.9.2 理想塑性材料的加載、卸載準則
5.9.3 強化材料的加載、卸載準則
5.10 普朗特-羅伊斯方程
5.11 塑性變形的全量理論
5.12 應力應變順序?qū)?guī)律
5.13 屈服軌跡上的應力分區(qū)及其與塑性成形時工件尺寸變化的關系
5.13.1 軸對稱平面應力狀態(tài)屈服軌跡
5.13.2 屈服軌跡圖分區(qū)與工序?qū)P系
5.14 卸載問題
5.15 真實應力-應變曲線的測定方法
5.15.1 基于拉伸試驗的標稱應力-應變曲線
5.15.2 真實應力-應變曲線的確定
5.15.3 基于壓縮試驗確定真實應力-應變曲線
5.15.4 真實應力-應變曲線的簡化形式
5.15.5 影響真實應力-應變曲線的因素
習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金屬塑性成形的主應力法
6.1 主應力法的基本原理
6.2 敏粗變形
6.2.1 長矩形板鍬粗
6.2.2 圓柱體敏粗
6.3 筒形件拉深
6.3.1 拉深時的應力和應變狀態(tài)
6.3.2 拉深過程的力學分析
6.3.3 筒壁傳力
材料塑性成形基礎 作者簡介
張中武,哈爾濱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龍江學者”講座教授,黑龍江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期從事金屬材料加工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