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紅樓三城 南京、蘇州、揚州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68281
- 條形碼:9787305268281 ; 978-7-305-26828-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樓三城 南京、蘇州、揚州 本書特色
一本“紅迷”的文學地圖
探尋三城的“紅樓”遺跡
打卡曹雪芹記憶中的城市
★金陵 姑蘇 維揚 “三城”與京都“三星拱月”
★如果把《紅樓夢》比作一條河,京都就是流,而南京、蘇州、揚州就是源。
★一場《紅樓夢》的文化之旅——
循著曹雪芹的足跡去實地探訪,向這位偉大的文學家致敬
紅樓三城 南京、蘇州、揚州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探訪紅樓遺跡的散文集。本書作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紅迷”,有感于《紅樓夢》、曹雪芹家族與南京、蘇州、揚州三座城市的特殊關系,首次提出了“紅樓三城”的概念,并進而對三城的“紅樓”遺跡進行了探訪,結合《紅樓夢》文本、曹雪芹家世,穿梭于現實與歷史之間,從一位寫作者的角度揣摩、感悟,頗有心得,發而為文。本書分南京篇、蘇州篇、揚州篇三個部分,每個篇章由十篇左右文章組成,閱讀全書,不啻是跟隨作者作一次“紅樓”文化之旅。
紅樓三城 南京、蘇州、揚州 目錄
紅樓三城斷想(代序)001
○南京篇
曹雪芹的“家”005
隨園是大觀園?024
秦淮風月憶繁華042
鐘山“紅樓”緣055
石頭城與《石頭記》062
曹家的家廟067
六朝遺跡今猶在080
移來燕子磯邊樹086
《紅樓夢》文本中的南京093
南京的“紅樓”文化109
○蘇州篇
*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137
蘇州李府尋“紅樓”147
虎丘的土特產159
玄墓何處蟠香寺?166
蘇州園林覓大觀174
蘇絲甲天下183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194
《紅樓夢》文本中的蘇州203
蘇州的“紅樓”文化219
○揚州篇
遠去的使院237
金錢濫用比泥沙243
魂歸天寧寺251
二十四橋明月夜258
隋堤風景近如何?264
我愛真州老樹陰271
夕陽瓜洲渡281
《紅樓夢》文本中的揚州289
揚州的“紅樓”文化299
參考文獻316
后記320
紅樓三城 南京、蘇州、揚州 節選
一 《紅樓夢》寫了“兩京兩州”四座城,京都、南京、蘇州、揚州。我說的“紅樓三城”是指南京、蘇州、揚州。三城在小說中都是實指,而京都則不是,曹雪芹始終沒有說京都就是北京,說到京城,作者有時還用“神京”“長安”“進京”這些模糊的說法。 其實,曹雪芹有意在模糊朝代、地址。《紅樓夢》**回說得很清楚: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失落無考。縱觀《紅樓夢》全書,寫實名的地域著實不多,大荒山、無稽崖、大如州、真真國、平安州等等,都是虛構的。唯有金陵、姑蘇、維揚這三座城市在書中頻繁出現。在書中,三城與京都構成了“三星拱月”的布局。在現實中,三城又與曹家、《紅樓夢》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三城都是歷史上光芒四射的古都,又都在江蘇,彼此之間很近,多有聯系,因此,我提出了“紅樓三城”這個概念。 我認為,沒有三城,就沒有《紅樓夢》。 二 據對《紅樓夢》前八十回的統計,南京(包括金陵、應天、江寧、石頭城)就出現33次,蘇州(包括姑蘇)出現16次,揚州(包括維揚)出現6 次,此外,“南省”“江南”“南方”自然也包括三地。南京出現的頻次*高。 作者有意用三城的古名,以模糊故事發生的時間。南京**次出場用的是“金陵”,蘇州**次出場用的是“姑蘇”,揚州**次出場用的是“維揚”。三城出場的順序為金陵、姑蘇、維揚。 曹雪芹很喜歡三城。曹雪芹與三城有著某種特殊的關系,是毋庸置疑的。一個作家寫什么,不寫什么,當然是他的自由。既然他自己說,朝代、地址無考,可又為什么將南京、蘇州、揚州三城直接寫到小說中呢?因為這三城是《紅樓夢》大廈的重要支柱,缺一不可。也可以說,三城是作者之根,是“紅樓”之源。 三 紅樓三城中,曹雪芹似乎對金陵情有獨鐘,這也情有可原,因為金陵是他的故鄉,他生于此,長于此,他的童年、少年都是在這里度過的。 曹雪芹喜歡用“金陵”這個名字。他把書中*重要的十二位女子冠名“金陵十二釵”。他*初還把小說命名為《石頭記》《金陵十二釵》。 金陵,是南京*早的稱號之一。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頭城筑金陵邑,于是有了“金陵”之名,“金陵”這個名字很有古意。 四 康乾時代,“兩京兩州”(北京、南京、蘇州、揚州)都是我國大都市里**方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線城市。 清初,設江南省,統管今天的安徽、江蘇、上海三地。又設兩江總督衙門,兩江總督是江西省、江南省的軍政長官。清初,江南省的賦稅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江北的府縣也都冠上“江南”二字。 揚州地處江北,但屬于江南省,加上它的物候特征、人文風貌都具有江南特色,所以,很多時候也把揚州列入江南范疇。在小說中,曹雪芹有時候用“南省”“江南”“南邊”指代,其中“江南”就用了十多次,“南邊”用了二十多次。 五 《紅樓夢》**回寫石頭想到凡間走一遭,仙僧看它心切,對它道:“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安身立業。”后來,“神瑛侍者”(賈寶玉)的投胎之地是南京,“絳珠仙草”(林黛玉)的投胎之地是蘇州。這意味著,在小說中,南京、蘇州是昌明隆盛之邦,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而賈家與林家都是詩禮簪纓之族,這里是不寫之寫。 曹雪芹為何要把兩個*主要的人物放在南京、蘇州,這是值得深思的。就三城來說,曹雪芹對南京、蘇州可能更為熟悉。 如何將三城勾連在一起? 賈政的妹妹賈敏嫁給了林如海,而林如海被朝廷點了鹽課,便到揚州擔任兩淮巡鹽御史。除了林如海,賈家與揚州也有關聯。 賈雨村與甄士隱在蘇州相識,后來賈雨村又到了揚州林如海家做家庭教師。林黛玉母親去世后,她只好到京城,投靠外祖母家。 這幾層關系,把紅樓三城串起來了。 六 《紅樓夢》絕大多數時候是正面書寫京都賈府,而對南京、蘇州、揚州三城很少直接書寫,多用側筆。雖然如此,但也寫出了南京、蘇州、揚州*有代表性的“城市符號”。不信請看:南京寫了六朝遺跡、鐘山、秦淮河、石頭城;蘇州寫了閶門、虎丘、玄墓山,還寫了蘇州昆曲、刺繡、特產;揚州寫了綠楊城郭、運河、隋堤、二十四橋。如果作者對三城不熟悉,是很難下筆的。 當然,作家寫一個地方,不會面面俱到,動人春色不須多,有時候點到即止。 如果把《紅樓夢》比作一條河,京都就是流,而南京、蘇州、揚州就是源。 如果把《紅樓夢》比作一棵大樹,京都是枝干,那么,南京是這棵樹的根,蘇州、揚州就是樹上的綠葉與花朵。 七 曹雪芹對南京是念念不忘的。 第二回,賈雨村道:“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覽六朝遺跡,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占了。大門前雖冷落無人,隔著圍墻一望,里面廳殿樓閣,也還都崢嶸軒峻;就是后一帶花園子里,樹木山石也都還有蓊蔚洇潤之氣 ……” 甲戌本第二回寫道:“就是后一帶花園子里。”脂批:“‘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墮淚,故不敢用‘西’字。” 江寧織造署內有西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自號“西堂掃花行者”,按照脂硯齋的意思,曹雪芹是故意用“后”字。 曹雪芹在南京的老宅生活了十三四年,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會勾起他的眷念之情。讀了此段,我仿佛看見曹雪芹在某一年回到南京,在他家老宅門前徘徊的情景。 可以想象一下,那時秦淮依舊,老屋依舊,可是物是人非,樹倒猢猻散,在老宅門前,曹雪芹一灑憂傷的淚。 八 曹雪芹寫金陵的甄家,寫賈府丫鬟鴛鴦的父母金彩夫婦在南方看房子,寫賈母生氣時說“回南京去”,寫賈母回憶小時候老家有個叫“枕霞閣”的亭子,這些都寄托了作者對故鄉南京的思念之情。
紅樓三城 南京、蘇州、揚州 作者簡介
陳正榮,南京市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簽約作家。資深媒體人,已出版作品:《詩神的魅力》(詩歌評論集)、《那年,雪飛揚》(散文集)、《南京的風花雪月》(散文集)、《紫金草》(長篇小說,已翻譯成日文《金陵佳人》(隨筆)、《紫金山下的二月蘭》(長篇紀實文學)、《城垣》(長篇小說)。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