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傳播技術變革對隱私理論的塑造與變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414967
- 條形碼:9787576414967 ; 978-7-5764-1496-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播技術變革對隱私理論的塑造與變遷 內容簡介
本書以傳播技術革新為角度,梳理攝影、攝像、監聽、計算機、互聯網等技術革新如何影響隱私權理論、立法以及人類對隱私掌控訴求和掌控能力的變化。內容包括:信息化社會意味著隱私的終結?、從隱私觀到隱私權、科技革新對隱私理論的影響、隱私權的抗辯理由等。
傳播技術變革對隱私理論的塑造與變遷 目錄
**章 信息化社會意味著隱私的終結?
一、信息化社會
二、人為什么需要隱私
三、技術革新為什么能影響人類?
第二章 從隱私觀到隱私權
一、私人安寧是人格尊嚴的體現
二、隱私需求覺醒與快照技術
三、技術驅動下的美國隱私權立法
第三章 科技革新對隱私理論的影響
一、從快照到竊聽:擺脫財產權對隱私保護的束縛
二、從信息性隱私權到個人信息保護
三、網絡服務商的責任與義務
第四章 隱私權的抗辯理由
一、公共利益
二、公眾人物
三、公共空間
四、當事人未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其隱私
五、合理依據
六、新聞自由與隱私
第五章 技術革新與數字化生存
一、從計算機到人工智能:數字化生存的技術序曲
二、互聯網時代的大眾傳播價值觀
三、隱私期待的崩潰
第六章 作為“生產要素”的個人信息
一、隱私的商業價值與個人信息保護立法
二、 安全與公民隱私安全
三、政府信息公開與公民隱私
結語 萬眾皆媒時代的隱私失序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傳播技術變革對隱私理論的塑造與變遷 作者簡介
王瑞奇,女,吉林長春人,本科期間在中國傳媒大學學習法學專業,其后赴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深造并取得新聞與大眾傳播專業碩士學位,回國后曾在中國新聞社任記者,后從中國傳媒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中國政法大學講師、碩士生導師,承擔“傳播法”“網絡法“傳播法國際模擬法庭”“新聞侵權專題研究”“數字版權案例研究”等課程教學工作,曾在《現代傳播》《理論視野》等雜志發表傳播與法治問題相關文章,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版權強國建設背景下網絡平臺版權責任制度優化研究”。
書友推薦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