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回音室:1897-1935年跨國的中國畫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8105
- 條形碼:9787208188105 ; 978-7-208-18810-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回音室:1897-1935年跨國的中國畫 本書特色
知名藝術史學者、牛津大學榮休教授柯律格全新中國藝術專著 ◇ 以考古發掘般的嚴謹打撈史料中的細節,結合前沿研究方法與成果,呈現藝術史學者多年的思考結晶 跨國界、跨時代、跨語言、跨學科,打破藝術史研究的藩籬,重新認識20世紀初的中國藝術 ◇ 謝赫在加爾各答,康有為在羅馬?摒棄泛泛的東西二元論敘事,以全球化的眼光顛覆關于東西方藝術的固有認知 ◇ 以“氣韻生動”一詞的翻譯與流轉為線索,揭露思想傳播中的“回音室”現象,連通古今與中西,細致入微地講述“中國藝術”在20世紀的形成 中英雙語完整呈現,特別制作閱讀折頁,追蹤“回音室”中的每個聲音! ◇ 完整收錄作者英文文稿,方便對照閱讀、研究 ◇ 隨書附贈折頁,輔助理解核心概念的傳播路徑 巫鴻、包華石、郭偉其、阮圓 知名學者聯袂推薦!
回音室:1897-1935年跨國的中國畫 內容簡介
20世紀初,隨著中國藝術品流入海外,西方掀起了中國藝術的熱潮。以“氣韻生動”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畫論與彼時的西方思想潮流不謀而合,經歷岡倉天心、勞倫斯·賓揚、喜龍仁等多位漢學家的轉譯,在多種語言的回音室中流動、循環。而留學海外的陳師曾、滕固、劉海粟等人又將其從日語、德語、英文等語言譯回中文,并應用在學術研究和藝術實踐中,進一步奠定了謝赫“六法”在20世紀中國藝術理論中的核心地位。 在這部創新之作中,著名藝術史學者柯律格運用多元材料,突破固有的觀念和既定的邊界,以世界主義的視角重新思考藝術史的邊緣和被形塑的“中國畫”。
回音室:1897-1935年跨國的中國畫 目錄
回音室:1897-1935年跨國的中國畫 相關資料
通過發現和重構中國美術進入國際語境的若干關鍵歷史時刻,柯律格教授引導我們思考“中國藝術”和“西方藝術”二元觀念如何通過理解和誤解而逐漸形成,又如何成為人們思考中國藝術的基礎框架。這是一本叩問深層問題的書,靈活的敘述也非常引人入勝。 ——巫鴻 柯律格針對晚清民國時期中國藝術史的世界主義思想基礎提出了新穎的見解。這部歷史佳作考察了其中關鍵性的“遭遇”和翻譯上的細微差距,引導讀者重新思考東西二元論,并欣賞藝術世界中豐富的跨國融合。 ——阮圓 柯律格教授的演講力圖打破“東西相遇”的泛泛之談。從“六法”翻譯入手展現“跨國”語境中的觀念糾纏,在北京年度講座結束之后的寫作中,柯律格進一步將這一語言循環流動的跨國空間概括為“回音室”,既形象地描繪出跨越歐亞大陸的藝術觀念世界,也勾起我們對講座現場的回憶,仿佛精彩的演講與問答至今余音繞梁。面對不斷突破邊界的對象,柯律格的研究同樣很難簡單界定為“中國藝術史”,這一充滿創意的著作本身,也必定將如“回音室”一般。引起國內外學者對這個重要話題做出強度不一的種種回響。 ——郭偉其
回音室:1897-1935年跨國的中國畫 作者簡介
柯律格(Craig Clunas) 牛津大學藝術史系榮休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曾于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長期從事策展和研究工作,并先后任教于薩塞克斯大學、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和牛津大學。其研究和出版活動主要圍繞明代中國,同時也涵蓋20世紀及當代藝術。已出版的專著包括:《長物:早期現代中國的物質文化與社會狀況》《蘊秀之域:中國明代園林文化》《明代的圖像與視覺性》《雅債:文徵明的社交性藝術》《藩屏:明代中國的皇家藝術與權力》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