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半導體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合成、氣敏特性及氣體傳感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3304490
- 條形碼:9787313304490 ; 978-7-313-30449-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半導體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合成、氣敏特性及氣體傳感應用 本書特色
萬物互聯,傳感先行。隨著人工智能、通信技術及大數據的飛速發展,萬物互聯已經日益成為現實。小型化、智能和網絡化的傳感器已構成物聯網、工業4.0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在眾多傳感器中,化學傳感器是一類對特定分子、離子等具有響應特性并能夠將濃度轉換為電信號進行檢測的電子元器件。化學傳感器已逐漸發展成為多學科和融合發展的研究領域之一,展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和發展前景,并在工業生產、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生物醫學、航空航天等諸多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氣體傳感器被譽為超越人類嗅覺極限的“電子鼻”,能夠精準識別環境中的痕量氣體分子。其中化學電阻型氣體傳感器因其依賴半導體敏感材料與待測氣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吸附、擴散、催化氧化、脫附等)而成為化學、材料科學、物理、微電子和數學等交叉學科的研究熱點。20世紀60年代半導體金屬氧化物(SMO)被成功用作氣體傳感器的核心敏感材料,并由此誕生了費加羅氣體傳感器,開啟了SMO氣體傳感器在有毒有害氣體檢測、易燃易爆氣體等領域的應用。半個多世紀以來,基礎研究和產業界的交互發展加速了SMO氣體傳感器的研發和應用。當前,如何進一步提升SMO化學氣體傳感器的靈敏度、選擇性和長期穩定性等關鍵指標,是實現智能化、便攜化及低功耗高可靠性SMO氣體傳感器的關鍵。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推出《半導體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合成、氣敏特性及氣體傳感應用》一書,是作者在從事多孔半導體氣體傳感器科研創新工作的長期積累和經驗總結基礎上,查閱國內外大量的書籍和學術前沿文獻編寫而成。本書專業性強、深入淺出,適于不同領域、不同應用層次的讀者。本書可作為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課程教材,也可作為致力于半導體氣體傳感器研究和開發的工程師的參考資料。
半導體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合成、氣敏特性及氣體傳感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半導體金屬氧化物氣體傳感材料展開,尤其關注了SMO納米尺度敏感材料近期的進展。**章簡要概述了SMO氣敏材料的發展過程與基本物化性質;第二章討論了SMO材料對氣體響應的機理與評價標準;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別系統論述了材料的形貌、組成成分、微觀結構對氣體傳感性能的影響;第六章簡要介紹了一些近期新研究的氣敏技術,結合了包括光活化、脈沖驅動、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等技術;第七章綜述了不同類型氣體傳感器的工作方法及特點;第八章從傳感器陣列著手,介紹了氣體傳感器集成技術-電子鼻的原理及應用;第九章從目標檢測氣體的角度,詳細分析了各敏感材料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本書從氣體傳感器原理出發,闡明了氣體傳感器性能與材料微納結構之間的構效關系,深入淺出地揭示了材料結構、組成及形貌對材料電子結構等理化性質的調控,從微觀至宏觀,從分子水平至原子水平,涵蓋化學、材料、高分子、微電子等學科,為深入理解氣體傳感器的工作形式和作用機制奠定了基礎,有利于廣大讀者及科研人員把握當前氣體傳感器敏感材料的不足及未來發展方向,推進新一代智能化、便捷式、高靈敏半導體類氣體傳感器的發展。
半導體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合成、氣敏特性及氣體傳感應用 目錄
半導體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合成、氣敏特性及氣體傳感應用 作者簡介
鄧勇輝,男,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導, 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青年長江學者,主要研究新型大孔徑納米孔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用于催化、傳感。獲得 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等。已發表SCI論文100余篇,論文他引頻次超過6000次,H指數為44,主持 重點研發計劃、 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十余項。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