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阿來游記 本書特色
本書是“走讀大地”系列之一種,精選阿來迄今為止的游記散文作品,按一定體例做出編排。主要呈現阿來在山水中行走時,對這個世界和自我人生的獨特感受與深切觀察。阿來的語言文字極富魅力,其在寫作中的靜態表征,讓很多人為之傾倒。在當代文壇卓然大家。
他不需要推薦,凡是處于當代文學現場的中國人都應該熟悉他。
阿來游記 內容簡介
《阿來游記》共分七輯,寓意一禮拜有七天,七是自然時間周期,也是人在大地上的行期。七輯內容,分別以人在七天中的內在精神規律展開。而第七輯則寓意第七天,人該休整思緒,揮灑想象。
**輯:寂靜中醒來。以大自然的物象為鏡面,寓意生命蘇醒。
第二輯:山水在那里。從物延伸到物的載體,延伸到大自然。
第三輯:上升的大地。比大自然更為宏大的是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
第四輯:歷史地平線。古代文明在自然中的歷史遺跡。
第五輯:人客居于此。人做客于自然的和諧樸素風貌。
第六輯:發展與倫理。現代文明的倫理考驗。
第七輯:時間尺度上。時間作為世界運行的總體法則,在人類生活中應該如何標明其刻度。
阿來游記 目錄
輯一 寂靜中醒來
芙蓉: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3
草,草根,及其他/ 10
看望一棵榆樹/ 17
仙人掌河谷/ 22
馬/ 26
魚/ 36
輯二 山水在那里
一起去看山/ 53
海與風的幅面/ 64
哈爾濱訪雪記/ 91
光影變幻的高原湖:玉隆拉措/ 96
達古冰川/ 100
果洛的山與河/ 108
輯三 上升的大地
我想從天上看見/ 125
讓人心安的田野/ 129
格薩爾故鄉:阿須草原/ 134
翻越鷓鴣山口/ 139
上溯一條河流的源頭/ 147
上升的大地/ 154
輯四 歷史地平線
李家山貯貝器/ 161
慈溪記:越窯遺址記/ 165
春日游梓潼七曲山大廟記/ 171
藏王墓/ 179
雍布拉康/ 185
鳩摩羅什,或鳩摩羅什塔/ 193
輯五 人客居于此
醉臥瀘定橋/ 201
大金川上的渡口/ 207
厄里寨的白馬人家/ 212
雪蒿村/ 220
梭磨河谷:真正的嘉絨/ 231
十二背后/ 235
輯六 發展與倫理
燈火旺盛的地方/ 255
永遠的道班與過去的水運隊/ 262
青藏筆記一/ 268
青藏筆記二/ 275
青藏筆記三/ 280
從鄉村到城市/ 284
輯七 時間尺度上
聲音/ 293
野人/ 302
界限/ 319
玉樹記/ 326
古老的開犁禮/ 341
一滴水經過麗江/ 348
想象一座理想的城市/ 352
阿來游記 節選
我想從天上看見
也許是因為年代過于久遠,在這條陸路上行走時,已經沒有人能找到一條清晰的脈絡。歷史與歷史中的文化傳播與變遷,比之于現代物理學家所建立的量子理論還要難于捉摸。物理學家描述他們抽象的理論時運用了一種可靠的用數學語言可以表述的模型。而歷史中的文化卻更多地在荒山野嶺間湮滅,隨著一代一代人的消失而被永遠埋葬。
我想,也許從天上,從高處像神靈一樣俯瞰時可以看見。
于是,我在拉薩的貢嘎機場登機時,特意要了一個臨窗的位置,并祈愿這一路飛行沒有云霧的遮蔽。
事實是,我登上飛機時,拉薩正在下雨。拉薩河和雅魯藏布江水溢出了河床,洪水漫進了河床兩邊的青稞地,漫進了低矮的平頂土房組合而成的安靜的村莊。地里的莊稼已經收割了,洪水淺淺地漫在地里,麥茬一簇簇露在水面上。莊稼地與房舍之間,是一株株柳樹,在雨中顯得分外的碧綠。飛機越升越高,那些淹沒了土地的水像面鏡子一樣反射著天光。這真是一種奇異的景象:洪水成災,但人們依然平靜如常,沒有人搶險,沒有人驚慌失措。那些低矮的土屋安安靜靜的,都是很宿命的樣子。土屋頂上冒著青煙,我想象得出來圍坐在火塘邊上的農人平靜到有些漠然的臉。洪水與所有天氣(比如冰雹) 一樣,或多或少都和某種神靈的力量與意愿有關。
對于來自神靈與上天的力量,一個凡人往往只能用忍受來擔待。所以,當外界的眼光看到一個無所欲求的農人而贊嘆、而自憐的時候,我想告訴你,那是因為對生活日深月久的失望。不指望是因為從來都指望不上。所以,你才會在雅魯藏布江洪水泛濫時,看到這么一幅平靜的景象。
這種平靜的景象里有一種病態的美感,病態的美感往往更有動人心魄的力量。
飛機再向上爬升,就穿過了飽含雨水的云層。
云層掩去了下界的景象,滿眼都是刺目的明亮陽光!
雖然有云層阻隔,但我還是感覺到機翼下漸漸西去的高原那自西向東的傾斜。飛機每側轉一下機身,我就感覺到雄偉的高原正向東俯沖而下。閉上眼睛感覺,那是多么有力的一種俯沖啊!我當然知道,這種俯沖感是一種幻覺。飛機飛行得非常平穩,電視里正在播放平和的音樂。當氣流導致飛機發生小小的震顫,空姐柔美的聲音便從擴音器里傳來。
但我還是覺得大地在向下俯沖。
我說過,這是一種幻覺。
而且我不止一次感覺到過這樣的幻覺。
譬如,當我限度地接近某一座雪山的,坐在雪線之上,看到只要有一點動靜,風化的礫石便水一樣流下山坡;看到明亮的陽光落在山谷里,森林中,使得云霧蒸騰;我也會感覺到大地的俯沖。而到云霧散開,大地安安靜靜地呈現出它真實的面貌,這種幻覺便消失了。
飛機起飛不久,機翼下面的云層便漸漸稀薄,云層下移動的大地便漸漸顯現在眼前了。
雪峰確乎呈南北向一列列排開在藍天下,晶瑩中透著無聲的莊嚴。在這一列列的雪山之間,是一片片的高山草甸,草甸中間或還點綴著一些積雨形成的小湖泊。湖泊邊上,有牧人的帳房。我熟悉帳房里牧人的生活,他們不是草原上那種純粹的牧民。夏天,他們趕著牛羊來到這些雪山之間的高山牧場;秋天到來,他們被一天天降低的雪線壓迫著,走進河流深切出來的山谷,回到自己種植玉米與青稞的農莊。夏天是牧場上的收獲季,秋天,又是土地里的收獲季了。于是,這些山地中半農半牧的同胞,便在一年中,有了兩個收獲的季節。
每一列雪山之后,這種山間牧場就更低,更窄小,直至完全消失。眼界里就只有頂部很尖銳,沒有積雪的峭拔山峰了。這是一些鋼青色巖石的山峰,一簇簇指向藍空深處。山體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然后,這種美麗的峭拔漸漸化成了平緩的丘陵,丘陵又像長途俯沖后一聲深長的嘆息,化成了一片平原。這聲嘆息已經不是藏語,而是一聲好聽的漢語里的四川話了。
從平原歷經群山的阻隔與崎嶇,登上高原后,那壯闊與遼遠,是一聲血性的吶喊。
而從高原下來,經歷了大地一系列情節曲折的俯沖,化入平原的,是一聲疲憊而又滿足的長嘆。
而我更多的經歷與故事,就深藏在這個過渡帶上,那些群山深刻的皺褶中間。
阿來游記 作者簡介
阿來: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四川省作家協會。
以《塵埃落定》《蘑菇圈》和《云中記》等小說先后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
多部作品譯為英、法、意、德、俄、日、西班牙和阿拉伯、印地、僧伽羅等十數個語種在出版。一些作品翻譯成藏、蒙、和哈薩克等語種在國內出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