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環境生態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339208
- 條形碼:9787576339208 ; 978-7-5763-392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境生態學 內容簡介
本教材以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為理論基礎,明確環境生態學與其他關聯學科的關系,重點學習生物與環境、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等有關基礎概念和基本理論,研究重點是人類干擾下受損生態系統的變化機制以及恢復和保護策略,在經典生態學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重點考慮景觀生態系統、退化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服務與對策、生態監測與生態環境風險評價等生態與環境密切相關的內容,并結合全球生態問題,研究生態系統服務及評價辦法。
環境生態學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生態學基礎
1.1.1 生態學的概念
1.1.2 生態學的職能
1.1.3 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1.1.4 生態學理論的發展過程
1.2 環境生態學及其具體內容
1.2.1 環境生態學的概念
1.2.2 環境生態學的形成與發展
1.2.3 環境生態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1.2.4 環境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第2章 生物與環境
2.1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2.1.1 生物、環境的概念
2.1.2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2.2 生態因子概述
2.2.1 生態因子的概念
2.2.2 生態因子的分類
2.2.3 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2.3 生態因子研究的一般原理
2.3.1 利比希 小因子定律
2.3.2 謝爾福德耐受性定律
2.3.3 生態幅
2.3.4 限值因子
2.3.5 生物內穩態及耐受限度的調整
2.4 各生態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2.4.1 光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2.4.2 溫度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2.4.3 水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2.4.4 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第3章 種群生態學
3.1 種群及其基本特征
3.1.1 種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1.2 種群的基本參數
3.2 種群的空間布局
3.2.1 種群的地理分布
3.2.2 集群和阿利規律
3.3 種群的動態
3.3.1 種群密度
3.3.2 種群統計
3.3.3 種群增長
3.3.4 種群的數量變動
3.4 種群的調節
3.4.1 種群調節與調節因素
3.4.2 外源性因子調節學說
3.4.3 內源性因子調節學說
3.5 種群的繁殖
3.5.1 繁殖成效
3.5.2 繁殖格局
3.5.3 繁殖策略
3.6 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
3.6.1 種內關系
3.6.2 種間關系
3.6.3 協同進化
第4章 群落生態學
4.1 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特征
4.1.1 生物群落的概念
4.1.2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4.1.3 生物群落的性質
4.2 生物群落的結構
4.2.1 群落的結構要素
4.2.2 群落的垂直結構
4.2.3 群落的水平結構
4.2.4 群落的時間格局
4.2.5 群落的交錯區和邊緣效應
4.3 生物群落的演替
4.3.1 演替的概念
4.3.2 演替的類型
4.3.3 演替系列
4.4 群落的分類與排序
4.4.1 群落分類
4.4.2 群落排序
第5章 生態系統生態學
5.1 生態系統概述
5.1.1 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特征
5.1.2 生態系統的組成
5.1.3 生態系統的結構
5.1.4 生態效率
5.2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5.2.1 生態系統中的初級生產
5.2.2 生態系統中的次級生產
5.2.3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分解
5.2.4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5.3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5.3.1 物質循環的一般特點
5.3.2 水循環
5.3.3 氣體型循環
5.3.4 沉積型循環
5.3.5 有毒物質循環
5.4 生態系統中的物種流動
5.4.1 物種流動的基本概念
5.4.2 物種流動的特點
5.5 生態系統中的信息流動
5.5.1 物理信息
5.5.2 化學信息
5.5.3 行為信息
5.5.4 營養信息
5.6 生態系統的平衡與調節
5.6.1 生態平衡的概念
5.6.2 生態系統平衡的基本特征
5.6.3 生態平衡的調節機制
第6章 景觀生態學
6.1 景觀生態學概述
6.1.1 景觀的含義
6.1.2 景觀生態學的產生和發展
6.1.3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6.1.4 景觀生態學的重要概念
6.2 景觀要素與景觀格局
6.2.1 斑塊
6.2.2 廊道
6.2.3 基質
6.2.4 景觀結構
6.2.5 景觀格局
6.3 景觀的功能
6.3.1 斑塊的功能
6.3.2 廊道的功能
6.3.3 基質的功能
6.3.4 網絡的功能
6.4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6.4.1 遙感技術
6.4.2 數量方法
6.5 景觀生態學的應用
6.5.1 生態系統管理
6.5.2 土地利用規劃
6.5.3 城市景觀生態建設
6.5.4 自然保護區規劃
第7章 地球上的主要生態系統類型
7.1 海洋生態系統
7.1.1 海洋環境特征
7.1.2 河口生態系統
7.1.3 紅樹林生態系統
7.2 淡水生態系統
7.2.1 濕地生態系統
7.2.2 湖泊生態系統
7.3 陸地生態系統
7.3.1 陸地生態系統分布規律
7.3.2 森林生態系統
7.3.3 草地生態系統
7.3.4 荒漠生態系統
7.3.5 苔原生態系統
7.4 人工生態系統
7.4.1 農業生態系統
7.4.2 城市生態系統
第8章 生態問題與安全危機
8.1 生態問題
8.1.1 原生環境問題
8.1.2 次生環境問題
8.2 生態安全危機
8.2.1 環境污染
8.2.2 生物入侵
8.2.3 轉基因生物
8.2.4 我國生態現狀
第9章 生態監測與生態環境風險評價
9.1
展開全部
環境生態學 作者簡介
劉慧,副教授,沈陽科技學院環境與生物工程系主任,以 作者發表論文10余篇,主持參加省級項目4項,參與教材編寫3本;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型的學生創新大賽,獲得省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三等獎多項;同時多次獲得 組織個人、 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書友推薦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