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氣象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6080837
- 條形碼:9787306080837 ; 978-7-306-08083-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文氣象學 本書特色
本教材是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教材,是在中山大學水文學原理、氣象學與氣候學課程多年建設和發展的基礎上,針對當前涉水專業本科教學實踐的新特點和新要求編寫而成。本教材共8章,分別為水文氣象學概論、大氣過程、水汽輸送、降水、蒸發與散發、徑流形成原理、洪水和干旱、氣候變化與水文氣象。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土木、水利、海洋、市政、交通、給排水等涉水專業本科教材,也可作為有關涉水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水文氣象學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教材,是在中山大學水文學原理、氣象學與氣候學課程多年建設和發展的基礎上,針對當前涉水專業本科教學實踐的新特點和新要求編寫而成。本教材共8章。第1章水文氣象學概論,包括水文氣象學學科概述、水文氣象學的重要性、水文氣象研究歷程;第2章 大氣過程,包括基本大氣特性、溫度和濕度 、大氣運動、大氣環流;第3章水汽輸送,包括大氣水汽含量、水汽輸送通量散度計算、 大氣水分收支;第4章降水,包括降水的形成和類型、 暴雨的概述及成因、我國降水時空分布特征;第5章蒸發與散發,包括水面蒸發、土壤蒸發、植物散發、流域蒸散發;第6章徑流形成原理,包括基本概念、產流過程、匯流過程、水文模擬;第7章洪水和干旱,包括洪水過程、干旱過程、我國的洪災和旱災;第8章氣候變化與水文氣象,包括氣候變化原因、氣候變化對水文氣象的影響。
水文氣象學 目錄
第1章 水文氣象學概論
1.1 水文氣象學學科概述
1.1.1 水文氣象學的大氣科學基礎
1.1.2 水文氣象學的水文學基礎
1.1.3 水文氣象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1.2 水文氣象學的重要性
1.2.1 洪水預報和防洪
1.2.2 干旱監測和灌溉管理
1.2.3 水資源管理
1.2.4 氣象災害預警和應急響應
1.3 水文氣象研究歷程
1.3.1 中國水文氣象學進展
1.3.2 水文氣象學進展
思考題
本章參考文獻
第2章 大氣過程
2.1 基本大氣特性
2.1.1 大氣組成成分
2.1.2 大氣結構
2.1.3 大氣的熱能
2.2 溫度和濕度
2.2.1 大氣溫度
2.2.2 大氣濕度
2.2.3 氣溫的分布
2.2.4 濕度隨時間的變化
2.3 大氣運動
2.3.1 氣壓隨高度和時間的變化
2.3.2 氣壓場
2.3.3 大氣的水平和垂直運動
2.3.4 大氣層結穩定性
2.4 大氣環流
2.4.1 大氣環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2.4.2 大氣環流模式
2.4.3 大氣環流的變化
思考題
本章參考文獻
第3章 水汽輸送
3.1 水蒸氣輸送
3.1.1 大氣水汽含量
3.1.2 水汽輸送通量的含義
3.1.3 水汽輸送方程
3.1.4 中國上空水汽輸送通量計算
3.2 水汽輸送通量散度計算
3.2.1 散度的概念
3.2.2 平面散度計算
3.2.3 水汽輸送通量散度計算
3.2.4 中國大陸上空水汽輸送通量散度計算
3.3 大氣水分收支
3.3.1 水汽收支
3.3.2 大氣中的水汽收支
3.3.3 渦動輸送對水汽收支的貢獻
思考題
本章參考文獻
第4章 降水
4.1 降水的形成
4.1.1 云滴增長的物理過程
4.1.2 雨和雪的形成
4.2 降水的類型
4.2.1 氣旋雨
4.2.2 對流雨
4.2.3 地形雨
4.2.4 臺風雨
4.3 暴雨概述
4.3.1 暴雨的定義
4.3.2 暴雨的成因
4.4 我國降水時空分布特征
4.4.1 降水量年內分配和年際變化情況
4.4.2 年均降水量空間分布情況
4.4.3 我國大暴雨的時空分布
思考題
本章參考文獻
第5章 蒸發與散發
5.1 水面蒸發
5.1.1 影響水面蒸發的因素
5.1.2 水面蒸發量的確定方法
5.2 土壤蒸發
5.3 植物散發
5.4 流域蒸散發
5.4.1 流域蒸散發規律
5.4.2 流域蒸散發的計算方法
5.4.3 流域蒸散發能力的計算
思考題
本章參考文獻
第6章 徑流形成原理
6.1 基本概念
6.1.1 徑流形成過程
6.1.2 徑流影響因素
6.2 產流過程
6.2.1 產流模式與特征分析
6.2.2 飽和地面徑流產流過程
6.2.3 超滲地面徑流產流過程
6.2.4 產流特征分析
6.3 匯流過程
6.3.1 流域匯流現象
6.3.2 流域匯流系統分析
6.4 水文模擬
6.4.1 新安江水文模型
6.4.2 模型應用實例
思考題
本章參考文獻
第7章 洪水和干旱
7.1 洪水過程
7.1.1 洪水的種類
7.1.2 影響洪水的自然因素
7.1.3 影響洪水的社會經濟因素
7.2 干旱過程
7.2.1 干旱的概念及干旱指標
7.2.2 氣象干旱
7.2.3 水文干旱
7.2.4 農業干旱
7.2.5 社會經濟干旱
7.3 我國的洪災和旱災
7.3.1 洪災的時空分布
7.3.2 旱災的時空分布
思考題
本章參考文獻
第8章 氣候變化與水文氣象
8.1 氣候變化原因
8.1.1 太陽輻射的變化
8.1.2 下墊面地理條件的變化
8.1.3 溫室效應
8.2 氣候變化對水文氣象的影響
8.2.1 降水模式變化
8.2.2 蒸散發變化
8.2.3 水汽輸送變化
8.2.4 河川徑流量變化
8.2.5 地下水變化
8.2.6 海平面上升
思考題
本章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水文氣象學 作者簡介
譚學志,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師,副教授,長期從事水文水資源與氣候變化研究和教學。
劉丙軍,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師,教授,博導,全國水利高等院校水利類專業帶頭人,主要從事流域水循環與水文過程、水資源系統分析和優化配置、水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的教學和研究。
胡茂川,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師,副教授,主要從事水資源與水環境方面的教學和研究。
蔡錫填,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師,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水文氣象、全球環境變化、流域水循環和水環境等。
代超,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師,副教授,主要研究資源環境系統分析、水文水動力水環境模擬、非點源污染與生物修復以及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環境區域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