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菊與刀:日本文化的模式/作家榜經典名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36429
- 條形碼:9787220136429 ; 978-7-220-13642-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菊與刀:日本文化的模式/作家榜經典名著 本書特色
《菊與刀》版本眾多,為什么有經驗的讀者選擇作家榜版?6大硬核入手理由—— 1、全新譯本,原汁原味:美國社會學博士何謙傾心翻譯,譯文生動流暢,通俗易懂。 2、全新導讀,講透精髓:特別收錄譯者4000字長文解讀,帶您輕松讀懂《菊與刀》。 3、全新年表,圖文并茂:一部簡明版作者傳記,帶您快速了解本尼迪克特的方方面面。 4、全新版式,閱讀舒適:前圖后文版式舒朗美觀,特選10號字久讀不累,經典開本方便攜帶。 5、全新封面,顏值爆棚:精選野地美樹子知名畫作“富士山春景”用于封面創意。 6、全新彩插,生動不凡:原創12幅精美插圖,生動展現日本的文化傳統與習俗。 讀經典名著,認準作家榜!
菊與刀:日本文化的模式/作家榜經典名著 內容簡介
作家榜版《菊與刀》內容簡介:1944年6月,二戰結束前夕,美國戰時情報局悄悄找到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主任魯思,請她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分析并提出建議:日本是否會主動對美投降?若投降,美國是否應當保留天皇? 從未到過日本的魯思接受任務后,潛心搜集了大量檔案文書,憑借深刻的洞察力,從一個又一個的細節中,揭開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思維方式、精神生活的真面目;9月15日,她向軍方提交了一份秘密報告,這份報告為美國戰后制定對日本的政策起到重要影響。 1946年春天,魯思將這份報告改寫成《菊與刀》公開出版,收獲大量好評,暢銷至今。讀者中既有美國總統,也有學生、白領。時至今日,《菊與刀》已經成為人們了解日本文化繞不過的經典杰作。 翻開本書,看透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菊與刀:日本文化的模式/作家榜經典名著 目錄
菊與刀:日本文化的模式/作家榜經典名著 相關資料
1、一部日本文化研究的經典……作者以敏銳的洞察力,既強調了美國決策者亟需了解的日本社會的差異,又為我們揭示了日本人思想和行動的內在邏輯。 ——《紐約時報》 2、日本是個十分矛盾的民族,柔美的花與剛烈的刀可以同時被人尊為至美而剛柔相濟。 ——三島由紀夫 3、讀過《菊與刀》的許多日本學者,至少我所知道的,無不交口稱贊它的資料豐富。《菊與刀》具有至今那么多(外國人寫的有關日本的)書都沒有的新鮮感受和深刻尖銳的分析。 ——日本知名學者 川島武宜 4、強烈向所有對日本文化、日本人的習俗、禮儀和行為感興趣的讀者推薦《菊與刀》——這本書當然不會面面俱到,但它包含了外人理解日本人的思維方式所需要的一切。 ——Goodreads讀者 5、“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文化象征。魯思用“菊與刀”來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日本文化的雙重性,通過人類學的獨特視角,帶領讀者讀懂日本,提升思維認知。 ——《星報》
菊與刀:日本文化的模式/作家榜經典名著 作者簡介
魯思·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 1887-1948)
美國當代著名文化人類學家,曾任美國人類學協會主席。
生于美國紐約,祖輩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魯思2歲左右時,身為外科醫生的父親病逝,母親帶著她和妹妹投靠外祖父母,靠擔任教師艱難度日。魯思童年時患上麻疹,導致聽覺障礙,中學時愛好文學,嘗試詩歌寫作。
18歲,就讀于瓦薩學院主修英國文學,因成績優異獲獎學金;畢業后在歐洲游歷約一年,返美后從事英文教學工作。32歲,旁聽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NSSR)的人類學課程后,對人類學產生濃厚興趣。
34歲,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專攻文化人類學,師從“美國人類學之父”弗朗茲·博厄斯。畢業后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任教。47歲,她的作品《文化模式》出版,一舉奠定學術界地位;49歲,出任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主任。魯思·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 1887-1948)
美國當代著名文化人類學家,曾任美國人類學協會主席。
生于美國紐約,祖輩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魯思2歲左右時,身為外科醫生的父親病逝,母親帶著她和妹妹投靠外祖父母,靠擔任教師艱難度日。魯思童年時患上麻疹,導致聽覺障礙,中學時愛好文學,嘗試詩歌寫作。
18歲,就讀于瓦薩學院主修英國文學,因成績優異獲獎學金;畢業后在歐洲游歷約一年,返美后從事英文教學工作。32歲,旁聽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NSSR)的人類學課程后,對人類學產生濃厚興趣。
34歲,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專攻文化人類學,師從“美國人類學之父”弗朗茲·博厄斯。畢業后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任教。47歲,她的作品《文化模式》出版,一舉奠定學術界地位;49歲,出任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主任。
53歲,寫成《人類種族》批判種族歧視,暢銷百萬冊。二戰末期,接受美國戰時情報局的聘請,集中精力研究日本,數年后相關報告以《菊與刀》之名出版,震動世界;同年獲美國大學婦女聯合會頒發的榮譽獎。60歲,被選為美國人類學協會主席。61歲,病逝于工作崗位。
譯者簡介
何謙
青年學者。
1990年生于安徽廣德。美國羅文大學助理教授,前馬里蘭大學博士后研究員;得克薩斯阿靈頓分校城市規劃與公共政策博士。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